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2)
2023(14873)
2022(12780)
2021(11934)
2020(9720)
2019(22273)
2018(22268)
2017(42201)
2016(22996)
2015(25696)
2014(25788)
2013(25582)
2012(23716)
2011(21549)
2010(21632)
2009(19729)
2008(19088)
2007(16642)
2006(14925)
2005(13450)
作者
(67619)
(55875)
(55556)
(52595)
(35560)
(26801)
(25221)
(22028)
(21389)
(20031)
(19209)
(18888)
(17845)
(17762)
(17303)
(17068)
(16637)
(16442)
(15947)
(15927)
(13951)
(13905)
(13455)
(12719)
(12522)
(12512)
(12416)
(12371)
(11250)
(11027)
学科
(98275)
经济(98186)
管理(65510)
(59829)
(48055)
企业(48055)
方法(38658)
数学(32921)
数学方法(32572)
中国(28345)
地方(28060)
(26426)
业经(22547)
(22101)
环境(21854)
(20201)
农业(18100)
(16725)
贸易(16711)
(16668)
(16089)
(15793)
地方经济(15611)
技术(15398)
理论(15146)
(15042)
(15012)
(15008)
(14984)
金融(14982)
机构
大学(324525)
学院(324496)
(128024)
管理(127586)
经济(125106)
研究(115114)
理学(109784)
理学院(108441)
管理学(106640)
管理学院(106056)
中国(85222)
科学(72925)
(71128)
(58453)
(56542)
研究所(53328)
(52874)
中心(51381)
业大(48580)
(48453)
(46175)
师范(45760)
北京(45658)
财经(44911)
(42607)
农业(41037)
(40779)
(39896)
经济学(37103)
师范大学(37087)
基金
项目(223642)
科学(175672)
研究(164842)
基金(160045)
(139708)
国家(138521)
科学基金(118384)
社会(102847)
社会科(97376)
社会科学(97351)
(88554)
基金项目(85562)
自然(76506)
(74665)
自然科(74591)
自然科学(74574)
教育(74418)
自然科学基金(73179)
编号(67711)
资助(65027)
成果(54542)
(52242)
重点(50598)
(48238)
课题(47231)
(46332)
创新(43216)
科研(42332)
国家社会(41706)
发展(41653)
期刊
(147190)
经济(147190)
研究(97554)
中国(67031)
学报(50950)
(48289)
科学(48112)
管理(47485)
(40110)
教育(40021)
大学(37993)
学学(35511)
农业(34162)
技术(28564)
(28182)
金融(28182)
业经(25514)
经济研究(22536)
财经(20771)
图书(19080)
问题(19022)
(17762)
(17674)
资源(17297)
科技(16982)
理论(15754)
技术经济(15672)
现代(14945)
商业(14567)
实践(14512)
共检索到488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鲁河  张茜  陈晓红  
将点轴开发的典型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研究区域,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支持下,建立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哈大齐工业走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解,以探讨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哈尔滨和大庆的协调度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下降—上升,齐齐哈尔只经历了上升—下降2个阶段;除了哈尔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2006年属于濒临失调以外,其他的均属于协调类型;哈、大、齐的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大小不同,3座城市影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消费量,生态环境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交通噪声平均值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这些方面,才能使哈大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龙男  
中国在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明洪  
"藏彝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民族走廊,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联结我国西北、西南,纵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出发,变民族走廊、文化走廊为经济走廊,建成联结西北西南跨国经济通道,拱卫西南边疆特别是西藏,横跨五大藏区,聚合藏、彝、羌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走廊型经济带。从实践上看,国家实施相关政策已经做出了前期探索。推动"藏彝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产业支撑,交通、城市建设先行,内外协作与协同机制以及给予政策支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943,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对两者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然而水资源综合水平仅在0.403~0.650之间波动,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对两者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表现出非同步性;从空间特征来看,该区域内各市之间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结论]河西走廊地区总体上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高于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低度失调到中级协调的上升态势,但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庞晶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既有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又面临着技术、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各种挑战,各级政府应从投入、教育、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低碳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使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发明  
近年来,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影响并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从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中探求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佳  任亮  孔伟  唐淑慧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地均已进入到协调发展大类,但2010年以来处于发展瓶颈期,未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京津冀三地优势与制约因素不同,优势互补带来区域整体耦合,但河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落后则制约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只有加快河北经济发展才能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本底具有一定稳定性,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二者紧密耦合成为影响整体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小雨,王学军,郭群  
首先,建立4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Moran′I检验证实了农业生态环境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将区域创新能力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5-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空间效应进行分解;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将显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婷  孙雪成  
区域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现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不同尺度城市空间在重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非协调性表现,认为以"增长边界"促进城市空间内涵式增长、以"分散化紧凑"调整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以"空间统筹"改善大都市区城乡生态环境、以"深度整合"保障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安全是东北地区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规划指引、制度建设、公共投资、政策设计几方面构建两者协调的推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雪娇  杨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造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指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探究,测算出2006-2015年中国省域的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度,以此剖析31个省市耦合度契合趋势的变化过程,探究出各省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我国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总体是偏低的,并呈现出显著"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溢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