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9)
- 2023(13582)
- 2022(11641)
- 2021(10808)
- 2020(9088)
- 2019(21234)
- 2018(21262)
- 2017(41373)
- 2016(21865)
- 2015(24771)
- 2014(24806)
- 2013(24554)
- 2012(22266)
- 2011(20280)
- 2010(20575)
- 2009(18886)
- 2008(17930)
- 2007(15619)
- 2006(13787)
- 2005(12226)
- 学科
- 济(110109)
- 经济(110015)
- 管理(61965)
- 业(56070)
- 企(47420)
- 企业(47420)
- 方法(45966)
- 数学(40457)
- 数学方法(39780)
- 地方(24257)
- 中国(23822)
- 农(22475)
- 学(21897)
- 业经(21343)
- 财(19525)
- 理论(16427)
- 和(15363)
- 农业(15222)
- 贸(15099)
- 贸易(15089)
- 地方经济(14907)
- 制(14904)
- 环境(14793)
- 易(14535)
- 技术(13242)
- 划(12792)
- 融(12643)
- 金融(12641)
- 银(12309)
- 银行(12266)
- 机构
- 大学(318066)
- 学院(316774)
- 济(132617)
- 经济(129851)
- 管理(127614)
- 理学(111197)
- 理学院(109920)
- 管理学(107764)
- 管理学院(107204)
- 研究(106493)
- 中国(77421)
- 京(67408)
- 科学(66057)
- 财(56514)
- 所(53049)
- 研究所(48520)
- 中心(47068)
- 农(46030)
- 财经(45984)
- 业大(45652)
- 江(44734)
- 北京(42881)
- 范(41920)
- 经(41689)
- 师范(41581)
- 经济学(39997)
- 院(38695)
- 州(36569)
- 农业(35881)
- 经济学院(35603)
- 基金
- 项目(217269)
- 科学(171266)
- 研究(158012)
- 基金(157979)
- 家(137265)
- 国家(136201)
- 科学基金(117718)
- 社会(99731)
- 社会科(94635)
- 社会科学(94606)
- 省(84626)
- 基金项目(83745)
- 自然(77178)
- 自然科(75418)
- 自然科学(75404)
- 自然科学基金(74013)
- 教育(72500)
- 划(71009)
- 资助(66113)
- 编号(64035)
- 成果(51149)
- 重点(48408)
- 部(47300)
- 发(46511)
- 创(44728)
- 课题(44099)
- 创新(41725)
- 科研(41230)
- 教育部(40780)
- 国家社会(40654)
- 期刊
- 济(147749)
- 经济(147749)
- 研究(94344)
- 中国(55704)
- 管理(48392)
- 学报(47350)
- 科学(45213)
- 农(41156)
- 财(40958)
- 大学(36030)
- 学学(34013)
- 教育(33613)
- 技术(29853)
- 农业(29009)
- 经济研究(24631)
- 融(23831)
- 金融(23831)
- 财经(22389)
- 业经(22342)
- 经(19161)
- 问题(18456)
- 技术经济(17469)
- 统计(16333)
- 图书(15933)
- 理论(15372)
- 科技(14914)
- 业(14870)
- 策(14632)
- 现代(14323)
- 商业(14186)
共检索到458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荫凯,张文尝,吴启焰
哈( 尔滨) 大( 连) 交通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历史早、吸引范围广、区域特征明显、发育阶段完善的沿路型交通经济带。自19 世纪末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历经起步、初成、扩张、延展4 个阶段,发展成为我国东北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及产业最为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集聚──扩散行为最为活跃的空间地域综合体。本文在简要陈述交通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客观审视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在特定演化阶段的空间模式及其基本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尝
交通经济带是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逐步形成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地带。交通经济带是“点轴开发理论”的重要体现形式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基本动力。通过典型经济带的实证分析发现了“工业自生长点沿着交通轴集聚、扩散及再集聚的动态过程”,将其命名为工业波。工业集聚 -扩散的波浪式运动是经济在空间上扩散的一个基本模式。新技术及生产方式首先在最有利的地点逐步成长为增长极。然后沿着交通线逐步向外扩散 ,在有利的地点形成新的生长点。这一扩散过程如同波浪 ,既有波峰 ,也有波谷。增长极与新生长点相互之间在资金、技术、人员、商品营销、原料供应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轴线是工业波在空间扩散的主要依托基础。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等不同工业部门的交通需求有别 ,分别沿着不同的交通线路扩散。
关键词:
交通经济带 工业波 点轴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菲 王荣成
以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测度经济差异的指标,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经济带内1987—2006年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总体差异分析,并对差异来源按照行政区划进一步分解,分析影响差异的内、外原因。截取3个具代表性的时间横截面,探究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7—2006年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总体差异收缩。(2)1987—1992年经济带差异扩大,主要由黑龙江省内部差异造成;1993—2000年经济带变动微小;2000年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差异呈现收缩态势。(3)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吻合...
关键词:
经济空间差异 哈大交通经济带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忠民 刘育红 张强
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以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17个城市作为样本,分析这条经济带上的人力资本、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聚集、区域差距、市场规模等6个因素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平 王友文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是拉动两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可采取"产业互动模式"、"国际大通道模式"和"国际联合模式"三种宏观发展模式,实施"以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文化交流;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两大基本方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飞,韩增林
建立于近几年交通经济带研究理论和对高速公路经济带自身形成发展特征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上 ,本文对高速公路产业 -经济带(IEBAH)这一重要的经济空间地域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 :概念的提出及特征的总结 ;对其形成发展规律即演化机理的探讨 ;并选取国内外两条高速公路作为典型案例 ,对其沿线产业 -经济带成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淑淑 姜霞 张龙 张志超 蔡一通
城市经济韧性对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5座城市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整体呈阶段化上升,各城市演变趋势不同、差异较大,但呈均衡化发展趋势;分布上具有地域差异性、圈层性和轴带性的特点。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浩 吴霞 王伟 林安琪 宋旦霞 高聪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 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和多准则评价方法(multi-criteria evaluation,MCE),进行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1)2017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894 2,表明利用CA-Markov模型和MCE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是可行的.2)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42万km~2、2.67万km~2和2.44万km~2,而热带多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分别减少4.76万km~2、1.2万km~2和0.91万km~2,说明我国西部草场转化为林地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达到33.53%,其中农用地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的相互转移最为活跃,表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经在农用地的整治和质量优化中初步见成效,对生态保护和恢复发挥了显著作用.3)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热带稀树草原的面积将继续增长,达到3.84万km~2,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政策的持续推进.但热带多树草原面积减少最大,达到了2.68万km~2,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地的整体生态功能效应,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农用地减少的面积仅次于热带多树草原,为2.27万km~2,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全域范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耕地红线,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园园 冯娟 谢双玉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年~2017年的旅游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综合效率在时间上呈现螺旋式上升;在空间上呈"凹"型结构,长江中游各省市旅游业综合效率明显低于上下游;在关联性上,邻近省市之间明显缺乏旅游业资源配置和新技术开发上的联系性;在发展速度上,旅游业起步晚的省市,生产率水平提高程度较为明显.以此为基础,提出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建议,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间旅游业的联合发展,以增强整个经济带的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DEA模型 旅游业效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胡燕燕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把握其城镇化发展规律对于统筹谋划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其上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城镇化耦合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耦合协调性差异特征依然存在,其上游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波动最剧烈。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普遍滞后于"空间-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耦合协调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敏
青藏铁路为沿线区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青藏铁路投入运营,现有的西宁—格尔木、拉萨—格尔木和拉萨—聂拉木等三个不稳定双核结构,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和产业协同等措施,促使它们演化为稳定的共轭双核空间结构,推动青藏铁路经济带加速形成。
关键词:
青藏铁路 交通经济带 共轭双核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江露薇 冯艳飞
共生是区域产业由无序向有序、由竞争向合作、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生态共生理论,寻找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共生要素,以此构建城市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偏利共生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均衡点,探究不同模式下城市间装备制造业共生的稳态条件,进一步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推演最优共生模式。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具有共生性,共生模式取决于共生系数,其中,互惠共生模式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地域分布和产业特征,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共生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目标,系统分析该地带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关键。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DPSIR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从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其空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区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增长热点区,并向城市群外围逐步扩散。(2)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土地生态安全高值(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低值(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二省的部分地区。(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影响因素,但不同区域的主导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