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2)
2023(10365)
2022(9135)
2021(9098)
2020(7355)
2019(17346)
2018(17547)
2017(31887)
2016(18714)
2015(21566)
2014(21951)
2013(20601)
2012(18767)
2011(16994)
2010(17040)
2009(14850)
2008(14091)
2007(12245)
2006(10665)
2005(9194)
作者
(49783)
(40833)
(40677)
(38902)
(26175)
(19604)
(18750)
(16264)
(15818)
(14804)
(14309)
(13488)
(12836)
(12775)
(12739)
(12720)
(12308)
(12278)
(11667)
(11638)
(10265)
(10235)
(9717)
(9416)
(9323)
(9177)
(9082)
(9032)
(8216)
(8135)
学科
(59613)
经济(59547)
管理(46861)
(42072)
(35585)
企业(35585)
方法(29822)
数学(25816)
数学方法(25454)
教育(24907)
中国(21943)
理论(16275)
(16138)
(15669)
(14435)
业经(13212)
地方(12340)
教学(12206)
技术(11383)
(10601)
农业(10409)
(10061)
贸易(10055)
(9746)
环境(9635)
研究(9575)
(9277)
(9268)
财务(9219)
财务管理(9204)
机构
大学(253840)
学院(244916)
管理(95188)
理学(83344)
(83045)
理学院(82287)
研究(81628)
经济(80767)
管理学(80655)
管理学院(80183)
(55925)
中国(51772)
科学(51695)
(44838)
师范(44576)
教育(40450)
(39936)
(36914)
研究所(36828)
师范大学(36732)
北京(36301)
业大(35810)
(35608)
中心(35557)
(34154)
技术(30946)
财经(30439)
(29819)
(29319)
(27751)
基金
项目(170877)
科学(134975)
研究(133619)
基金(118933)
(101750)
国家(100727)
科学基金(86412)
社会(78672)
社会科(74138)
社会科学(74116)
教育(70131)
(68644)
基金项目(63560)
(59723)
编号(58290)
自然(55851)
自然科(54504)
自然科学(54494)
自然科学基金(53482)
成果(50096)
资助(48601)
课题(43182)
(39125)
重点(39089)
(36389)
项目编号(35924)
(35788)
(35612)
大学(34518)
教育部(34344)
期刊
(86505)
经济(86505)
研究(82018)
教育(69990)
中国(54194)
学报(37096)
科学(33592)
管理(33067)
(30178)
大学(29905)
技术(26150)
(26054)
学学(25234)
农业(22095)
图书(16494)
职业(16314)
业经(14245)
(14236)
金融(14236)
财经(13790)
经济研究(12868)
科技(12118)
(12010)
理论(11913)
(11625)
论坛(11625)
(11597)
实践(11287)
(11287)
情报(11194)
共检索到356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玉梅  豆永杰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课程方案的特点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清晰,突显专业性与应用性;课程结构模块化,体现协调性与关联性;课程学习群组化,重视主体性与社会性;课程内容职业化,强调实践性与实效性。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对提升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质量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基于美国教育改革对开拓型领导的迫切需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2009年率先宣布设置学制为3年的、全日制的、基于实践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旨在培养能够实现教育体制成功变革的开拓型的领导者,希望他们改变教育改革被动低效的局面,最终恢复人们对美国教育系统的信任。文章对该学位计划创设的背景、来自校内外的资源支持,以及在使命与目标、招生录取、导师指导、课程设置与实习规定等方面的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跨学科性、问题导向性是该学位项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要避免以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设计与实施教育博士项目;跨学科培养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玉佳  李越  
1920年,哈佛大学在美国率先突破传统的博士培养类型限制,创立了彰显实践性特色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美国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博士学位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哈佛大学结合实际对教育领域两种博士学位制度从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及实践安排进行了变革与创新,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和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哈佛大学两种学位制度对我国研究和实践取向的适度分化,学科兼容、师资互济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处理好两种学位共性与差异性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诸园  
2012年哈佛大学批准"教育研究生院"(HGSE)与"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GSAS)联合授予"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卓越的教育研究者。哈佛大学之所以创设这一新学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是促成哈佛大学创设"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外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学科制度危机促使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新学位项目创设的内在动因。我国也存在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的现象,因此,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通过创设定位清晰的学位项目,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培养模式,跨学院培养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恬恬  舒霞玉  
哈佛大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专业实习等内容,它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课程选修系统的完善性,注重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专业实习方案的可执行性,注重发挥多元化社群成员互动的价值。这对我国完善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启示,包括加紧设立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重视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构建跨校和跨院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多元化学科背景纳为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及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好人才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川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10年开设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并与哈佛文理学院在2014年联合成立哲学博士(Ph.D)学位,代替了存在将近90年的教育博士学位(Ed.D),将单一的学科转化为跨学科的学习,运用跨学院的学术优势和资源,培养未来卓越的教育领导人才,继续哈佛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和传统。哈佛大学跨学院合作及授予学位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梅  王丽苹  
在教育国际化的推动及学习者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强烈要求下,英国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认证得到了大力发展。英国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认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并努力实现与特许工程师资格的对接,认证过程具有行业参与度高、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基于英国的经验,为我国工程博士的课程认证提出如下建议:工程博士学位课程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构建其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体系,促进工程博士学位与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对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梅  
基于教育博士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对其博士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与重塑"成为改革主旋律:2009年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2012年与文理学院共同创设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取消教育博士学位。该项改革为博士教育提供了新的生长方向和发展契机,旨在匡正传统教育博士学位的目标偏差,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分野,力求摆脱教育博士教育长期"哲学化"的窘境。其改革启示是:厘清学位属性,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大学自治,促进合作竞争;完善学位制度,革新学位体系;改革培养方案,实施跨学科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王定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言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管理教学与培训注重传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善于输出新理念和新做法、讲课艺术高超、充满幽默和智慧、观点比较客观公正和长于案例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冉  母小勇  
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但具体到各个环节,两所学校各有侧重和特色。虽然基于国情、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但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跨学科辅修计划等经验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美国教育博士培养中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以及教育博士低俗化的诟病也是我国在具体的教育博士培养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嘉  
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之所以在海外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得益于哈佛浓厚的学术研究空气、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严格的学术管理制度、良好的图书资料条件和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哈佛在东亚研究方面情况的了解 ,可以使我们管窥到海外汉学研究的一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