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7)
2023(13255)
2022(11413)
2021(11086)
2020(9073)
2019(21019)
2018(21101)
2017(38370)
2016(22349)
2015(25363)
2014(25769)
2013(24417)
2012(22505)
2011(20530)
2010(20711)
2009(18431)
2008(17898)
2007(15903)
2006(14010)
2005(12181)
作者
(62612)
(51963)
(51741)
(49185)
(33000)
(24779)
(23626)
(20538)
(20057)
(18764)
(18021)
(17443)
(16478)
(16310)
(16174)
(15892)
(15815)
(15524)
(14929)
(14889)
(13053)
(13022)
(12477)
(11910)
(11746)
(11626)
(11587)
(11453)
(10428)
(10381)
学科
(78985)
经济(78903)
管理(56454)
(50029)
(41429)
企业(41429)
方法(35977)
数学(30991)
数学方法(30566)
中国(26121)
教育(25053)
(21161)
(20669)
地方(19168)
(17986)
理论(17959)
业经(17027)
农业(14004)
(13355)
技术(13153)
(12757)
贸易(12753)
环境(12709)
(12530)
(12300)
教学(11777)
(11323)
(11218)
财务(11155)
财务管理(11135)
机构
大学(312242)
学院(302380)
管理(115076)
(106291)
研究(105747)
经济(103470)
理学(99800)
理学院(98492)
管理学(96456)
管理学院(95890)
中国(70458)
(68833)
科学(68129)
(53456)
(52205)
师范(51843)
研究所(49316)
(47988)
(47840)
中心(46129)
业大(45999)
(45491)
北京(44384)
教育(42800)
师范大学(42656)
财经(38890)
(38680)
农业(37705)
(36823)
技术(36069)
基金
项目(210497)
科学(165844)
研究(158786)
基金(148291)
(129476)
国家(128291)
科学基金(108640)
社会(95398)
社会科(89988)
社会科学(89962)
(83697)
教育(79852)
基金项目(78853)
(73309)
自然(70786)
自然科(69079)
自然科学(69058)
自然科学基金(67766)
编号(67215)
资助(60439)
成果(57429)
课题(49542)
重点(48751)
(47350)
(45766)
(43530)
项目编号(40893)
大学(40689)
教育部(40546)
创新(40259)
期刊
(115618)
经济(115618)
研究(96776)
教育(70337)
中国(65914)
学报(50347)
科学(45422)
(42952)
管理(39826)
大学(39073)
(34241)
学学(34213)
农业(30722)
技术(29694)
(19874)
金融(19874)
图书(19153)
业经(18153)
财经(17914)
经济研究(16913)
职业(16371)
(15562)
(15207)
科技(15165)
问题(14523)
(14424)
理论(13971)
(13947)
资源(13929)
(13919)
共检索到446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跨学科性、问题导向性是该学位项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要避免以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设计与实施教育博士项目;跨学科培养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诸园  
2012年哈佛大学批准"教育研究生院"(HGSE)与"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GSAS)联合授予"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卓越的教育研究者。哈佛大学之所以创设这一新学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是促成哈佛大学创设"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外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学科制度危机促使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新学位项目创设的内在动因。我国也存在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的现象,因此,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通过创设定位清晰的学位项目,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培养模式,跨学院培养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黎学平  
分别从学位的内涵、发展、定位、招生、研究、教学和评估等七个基本层面描述和分析了英国哲学博士学位与专业博士学位的一些主要差别,并简要探讨了它们的相似之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玉梅  豆永杰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课程方案的特点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清晰,突显专业性与应用性;课程结构模块化,体现协调性与关联性;课程学习群组化,重视主体性与社会性;课程内容职业化,强调实践性与实效性。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对提升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质量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基于美国教育改革对开拓型领导的迫切需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2009年率先宣布设置学制为3年的、全日制的、基于实践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旨在培养能够实现教育体制成功变革的开拓型的领导者,希望他们改变教育改革被动低效的局面,最终恢复人们对美国教育系统的信任。文章对该学位计划创设的背景、来自校内外的资源支持,以及在使命与目标、招生录取、导师指导、课程设置与实习规定等方面的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梦圆   李子江  
1880年前后,美国学院和大学区隔严重、各行其是、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凌乱无序,引发了哲学博士学位质量良莠不齐、名誉哲学博士现象泛滥等严重问题,这引起学术界的集体反思。研究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学科专家组成全国性协会加强对话与协作,通过发布报告推动了一致性学位标准的形成。成熟的协商机制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全面崛起的结构性基础。我国学位改革过程中应借鉴其学术界内部活动机制,发挥大学管理者和学科专家作为学术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行业内部共识,这是提升我国高级学位国际声誉的必然之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玉佳  李越  
1920年,哈佛大学在美国率先突破传统的博士培养类型限制,创立了彰显实践性特色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美国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博士学位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哈佛大学结合实际对教育领域两种博士学位制度从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及实践安排进行了变革与创新,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和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哈佛大学两种学位制度对我国研究和实践取向的适度分化,学科兼容、师资互济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处理好两种学位共性与差异性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梅  
基于教育博士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对其博士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与重塑"成为改革主旋律:2009年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2012年与文理学院共同创设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取消教育博士学位。该项改革为博士教育提供了新的生长方向和发展契机,旨在匡正传统教育博士学位的目标偏差,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分野,力求摆脱教育博士教育长期"哲学化"的窘境。其改革启示是:厘清学位属性,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大学自治,促进合作竞争;完善学位制度,革新学位体系;改革培养方案,实施跨学科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致隆  
本文作者介绍了哈佛大学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具体经验,并提出两校重视人文艺术教育的哲学思想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不可分的,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秀荣  安娜  王婧  
逆向物流和正向物流两者共同构成了供应链物流的循环系统,并且从客户导向和发展趋势来看,逆向物流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增强。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对于逆向物流内涵的表达,并从回收、检验处理决策、分拆、再加工以及报废处理等五个环节分析了逆向物流的内涵;接着分析了逆向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价值意义,指出逆向物流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高客户价值、提升供应链竞争力、降低运作成本、提供信息支持和塑造良好形象;最后从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构建、货物运输车辆路径优化、集中式货物退回中心建设以及逆向物流供应链联盟组建等方面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实施和推进方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傅利平  张志刚  刘一方  
以哈佛大学的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为例,对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解读,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春荣  郭海燕  张志斌  
利用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分学科大类分析了前置学校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理工科来说,不同硕士前置学校类型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高度显著差异,"985"高校优于"211"高校,"211"高校又优于普通高校,其中,"985"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最大;在硕士前置学校为"985"高校的前提下,本科前置学校为"211"高校的博士生优于"985"高校,"985"高校又优于普通高校,特别在创新性指标方面,差异高度显著。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无论本科还是硕士前置学校类型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博士招生政策和策略提供相关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洪捷  
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博士培养条例》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性措施,澄清了我国学界对德国博士生"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片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要解决"博士不博"、博士生创新能力欠缺、博士论文缺乏原创性等问题,应落实对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制度性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恬恬  舒霞玉  
哈佛大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专业实习等内容,它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课程选修系统的完善性,注重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专业实习方案的可执行性,注重发挥多元化社群成员互动的价值。这对我国完善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启示,包括加紧设立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重视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构建跨校和跨院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多元化学科背景纳为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及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好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