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5)
- 2023(13547)
- 2022(11697)
- 2021(11343)
- 2020(9217)
- 2019(21635)
- 2018(21689)
- 2017(39258)
- 2016(22633)
- 2015(25616)
- 2014(25883)
- 2013(24416)
- 2012(22466)
- 2011(20350)
- 2010(20627)
- 2009(18259)
- 2008(17664)
- 2007(15599)
- 2006(13717)
- 2005(11844)
- 学科
- 济(74107)
- 经济(74023)
- 管理(62835)
- 业(58880)
- 企(50512)
- 企业(50512)
- 方法(34702)
- 数学(29305)
- 数学方法(28888)
- 中国(26698)
- 教育(25944)
- 技术(20552)
- 农(20308)
- 学(20285)
- 理论(19810)
- 财(18179)
- 业经(17864)
- 地方(15379)
- 教学(13728)
- 农业(13632)
- 和(13169)
- 技术管理(13001)
- 制(12816)
- 贸(12414)
- 贸易(12403)
- 易(11999)
- 环境(11958)
- 划(11665)
- 务(11404)
- 财务(11343)
- 机构
- 大学(311949)
- 学院(303626)
- 管理(117623)
- 济(106479)
- 经济(103747)
- 研究(102865)
- 理学(102471)
- 理学院(101169)
- 管理学(99191)
- 管理学院(98607)
- 京(68385)
- 中国(68269)
- 科学(65622)
- 范(52162)
- 师范(51791)
- 所(51083)
- 财(47964)
- 研究所(47113)
- 农(45852)
- 江(45679)
- 业大(45086)
- 中心(44915)
- 北京(43965)
- 教育(43651)
- 师范大学(42321)
- 财经(39003)
- 技术(37537)
- 院(37472)
- 州(36970)
- 农业(35823)
- 基金
- 项目(210606)
- 科学(166935)
- 研究(161353)
- 基金(147963)
- 家(128175)
- 国家(126922)
- 科学基金(108711)
- 社会(96918)
- 社会科(91421)
- 社会科学(91395)
- 省(85073)
- 教育(82096)
- 基金项目(78976)
- 划(73498)
- 自然(70439)
- 自然科(68815)
- 自然科学(68798)
- 编号(68304)
- 自然科学基金(67562)
- 资助(59462)
- 成果(58256)
- 课题(50573)
- 重点(48417)
- 创(47484)
- 部(47419)
- 发(45329)
- 创新(43447)
- 项目编号(42087)
- 教育部(41185)
- 年(41016)
- 期刊
- 济(113939)
- 经济(113939)
- 研究(97623)
- 教育(74866)
- 中国(68880)
- 学报(48298)
- 科学(44227)
- 管理(43326)
- 农(40949)
- 大学(38028)
- 财(34312)
- 学学(33099)
- 技术(31310)
- 农业(29288)
- 融(19891)
- 金融(19891)
- 图书(19216)
- 业经(18796)
- 财经(18097)
- 职业(18057)
- 科技(17181)
- 经济研究(17011)
- 业(15681)
- 经(15381)
- 坛(14998)
- 论坛(14998)
- 技术经济(14217)
- 问题(14144)
- 发(13983)
- 理论(13938)
共检索到44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基于美国教育改革对开拓型领导的迫切需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2009年率先宣布设置学制为3年的、全日制的、基于实践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旨在培养能够实现教育体制成功变革的开拓型的领导者,希望他们改变教育改革被动低效的局面,最终恢复人们对美国教育系统的信任。文章对该学位计划创设的背景、来自校内外的资源支持,以及在使命与目标、招生录取、导师指导、课程设置与实习规定等方面的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诸园
2012年哈佛大学批准"教育研究生院"(HGSE)与"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GSAS)联合授予"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卓越的教育研究者。哈佛大学之所以创设这一新学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是促成哈佛大学创设"跨学院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外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学科制度危机促使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新学位项目创设的内在动因。我国也存在教育博士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定位趋同的现象,因此,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通过创设定位清晰的学位项目,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培养模式,跨学院培养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玉梅 豆永杰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课程方案的特点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清晰,突显专业性与应用性;课程结构模块化,体现协调性与关联性;课程学习群组化,重视主体性与社会性;课程内容职业化,强调实践性与实效性。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对提升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质量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恬恬 舒霞玉
哈佛大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专业实习等内容,它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课程选修系统的完善性,注重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专业实习方案的可执行性,注重发挥多元化社群成员互动的价值。这对我国完善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启示,包括加紧设立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重视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构建跨校和跨院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多元化学科背景纳为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及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好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硕士学位 培养方案 哈佛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傅利平 张志刚 刘一方
以哈佛大学的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为例,对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解读,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哈佛大学 专业学位 联合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跨学科性、问题导向性是该学位项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要避免以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设计与实施教育博士项目;跨学科培养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冉 母小勇
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但具体到各个环节,两所学校各有侧重和特色。虽然基于国情、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模式,但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跨学科辅修计划等经验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美国教育博士培养中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以及教育博士低俗化的诟病也是我国在具体的教育博士培养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哈佛大学 教育博士 培养制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玉佳 李越
1920年,哈佛大学在美国率先突破传统的博士培养类型限制,创立了彰显实践性特色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美国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博士学位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哈佛大学结合实际对教育领域两种博士学位制度从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及实践安排进行了变革与创新,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和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哈佛大学两种学位制度对我国研究和实践取向的适度分化,学科兼容、师资互济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处理好两种学位共性与差异性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哈佛大学 教育领导博士 教育哲学博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雳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均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层层递进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成长,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认为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我国高校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在课程安排、方向设置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资源投入也需进一步跟上,同时对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有信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川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10年开设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并与哈佛文理学院在2014年联合成立哲学博士(Ph.D)学位,代替了存在将近90年的教育博士学位(Ed.D),将单一的学科转化为跨学科的学习,运用跨学院的学术优势和资源,培养未来卓越的教育领导人才,继续哈佛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和传统。哈佛大学跨学院合作及授予学位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元勇 姜小东 蔡宜璇 陈伊笛
梳理了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况,认为我国现行艺术类音乐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类别,很难适应社会对高层次音乐教育人才的需要,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满足"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专业发展需求,我国亟需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完善音乐人才培养学位体系。分析了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从不同的侧面对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参考国外培养音乐教育博士生的做法,提出了培养音乐教育博士生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
音乐教育博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曼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亟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从事高校工作和相关研究,如何提高高等教育学博士的培养质量成为现实问题。从高等教育教学学术博士的培养方案入手,选取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4所国外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学术博士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学制和培养过程安排、课程设置、评价考核方式4个方面,系统梳理其人才培养的规划,总结共同经验和突出特色。最后,从研讨课、方法课、跨学科课程和过程性考核等方面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术博士培养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杨 张立彬 马志远
探讨了哈佛大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出哈佛大学严谨与灵活并重的遴选方式、广度与深度并举的学业方案、宽松与严格并存的评价体制、合作与竞争同在的集群建设,造就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