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
2023(117)
2022(57)
2021(75)
2020(53)
2019(134)
2018(101)
2017(139)
2016(117)
2015(141)
2014(138)
2013(106)
2012(81)
2011(112)
2010(125)
2009(75)
2008(72)
2007(84)
2006(63)
2005(48)
作者
(239)
(207)
(195)
(191)
(113)
(90)
(90)
(85)
(84)
(71)
(70)
(69)
(68)
(61)
(59)
(58)
(58)
(54)
(53)
(50)
(49)
(49)
(47)
(47)
(47)
(46)
(45)
(42)
(42)
(39)
学科
教育(609)
中国(266)
(200)
改革(198)
(196)
发展(196)
(195)
教育改革(189)
世界(112)
(105)
教学(105)
理论(93)
教育学(76)
研究(76)
思想(69)
管理(68)
学校(66)
政治(59)
机化(57)
算机(57)
计算(57)
计算机(57)
计算机化(57)
(56)
德育(54)
思想政治(54)
政治教育(54)
治教(54)
(54)
经济(54)
机构
大学(1474)
学院(1107)
教育(1100)
研究(729)
师范(682)
(682)
师范大学(621)
(461)
教育学(445)
北京(369)
科学(338)
(332)
研究所(310)
教育学院(302)
中心(280)
职业(265)
(265)
研究院(251)
京师(248)
中国(247)
技术(222)
教育科(213)
北京师范大学(212)
教育科学(211)
(207)
(207)
管理(205)
经济(200)
研究中心(195)
职业技术(173)
基金
研究(882)
教育(783)
项目(765)
科学(667)
成果(512)
(494)
基金(456)
社会(454)
课题(449)
编号(428)
国家(418)
社会科(412)
社会科学(412)
(379)
(372)
规划(314)
(288)
项目编号(278)
研究成果(269)
(262)
(261)
教育部(260)
年度(259)
科学基金(259)
(257)
重点(251)
(235)
(228)
(225)
阶段(225)
期刊
教育(1587)
研究(958)
中国(573)
职业(294)
技术(271)
技术教育(246)
职业技术(246)
职业技术教育(246)
比较(237)
(191)
经济(191)
大学(150)
学报(145)
(144)
发展(139)
(139)
教研(139)
高教(139)
高等(134)
高等教育(115)
科学(114)
(109)
论坛(109)
职教(93)
远程(81)
远程教育(81)
(76)
成人(72)
成人教育(72)
学学(69)
共检索到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的目的》世界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的经典名作全译本,原汁原味呈现怀特海教育思想本书将带你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儿童青少年有怎样的成长节律?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时间、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呢?
关键词: 书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超  
共享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提出"共享发展"的概念,但其在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说明,共享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的前提是消灭私有制,社会形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享发展的路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分配形式是从按劳分配逐步向按需分配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婧  
人性之卓越乃是对丰富、美好和高贵的追寻。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历经岁月考验的文化对象被贬低为商品供人消费和娱乐,甚至被视作无用之物。伴随着这种价值大甩卖,人们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感动和吸引着我们的丰富、美好和高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意味着大学的旨趣乃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到人类历史的纵深之处,在对优秀文化的回忆中理解人类心灵所依靠的意义世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经典作为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论语·学而》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先来梳理一下这段话的基本含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从消极之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政辉  
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本质塑造、人的能力素质培养以及人的价值需要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经典理论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策方针相衔接,并将此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实效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如同经济学家G·哈佰勒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时代”。的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所注目的焦点。西方经济学家对一体化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说问世,但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这一领域,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几乎仍是空白。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后对经典作家的一体化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涂常青  
我国青少年有越来越注重物质和人生享乐的倾向,缺乏人文情怀和健全人格与坚强意志。因而积极探究情感和意志力教育理论,对培养我国青少年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坚强的意志力有着重要作用,情感与意志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艰巨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情感与意志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中国当前社会思想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各种思想问题根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家华  
文学经典不仅彰显了"中国梦"的渊源,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依据,而且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转变管理者的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诸多途径,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与文学经典教学相结合,进而使大学生对"中国梦"做到知行合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伟  
扎古尔·摩西在《派地亚星系》中说:"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似乎正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蹒跚而行,无人引导,也不见路标。"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界还认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参考框架、一个阿里阿德涅线团,以走出迷宫"。([1])对笔者而言,这个阿里阿德涅线团就是古典的教育智慧。现代教育之所以问题重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霞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塔德乌什·列沃维茨基  朱佳悦  朋腾  
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逐渐被大众遗忘。近期一些学者致力于通过再版书籍的方式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重回大众视野。从这些再版书籍出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经历进行重新梳理,探求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源头;对其教育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力求再现作为人道主义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其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