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5)
- 2023(6158)
- 2022(4994)
- 2021(4327)
- 2020(3439)
- 2019(7537)
- 2018(7088)
- 2017(12985)
- 2016(7199)
- 2015(7356)
- 2014(6893)
- 2013(6721)
- 2012(6088)
- 2011(5426)
- 2010(5105)
- 2009(4614)
- 2008(4394)
- 2007(3615)
- 2006(3059)
- 2005(2448)
- 学科
- 济(25872)
- 经济(25843)
- 管理(21644)
- 业(20403)
- 企(15266)
- 企业(15266)
- 方法(12245)
- 数学(11200)
- 数学方法(11138)
- 农(8719)
- 环境(7425)
- 贸(7042)
- 贸易(7042)
- 财(7032)
- 学(6951)
- 易(6894)
- 中国(6715)
- 业经(6227)
- 农业(6161)
- 技术(5284)
- 划(5224)
- 务(4407)
- 财务(4403)
- 财务管理(4399)
- 地方(4270)
- 企业财务(4197)
- 产业(4173)
- 银(4012)
- 制(3986)
- 融(3970)
- 机构
- 学院(101049)
- 大学(100526)
- 济(40691)
- 经济(40105)
- 管理(38129)
- 研究(36759)
- 理学(34429)
- 理学院(34041)
- 管理学(33399)
- 管理学院(33250)
- 农(30006)
- 科学(26637)
- 中国(25144)
- 农业(24418)
- 业大(23609)
- 京(20108)
- 所(20064)
- 研究所(19112)
- 中心(16474)
- 农业大学(16403)
- 财(15731)
- 江(13576)
- 财经(13474)
- 院(13015)
- 业(12983)
- 省(12852)
- 室(12702)
- 科学院(12625)
- 经(12489)
- 经济学(12483)
- 基金
- 项目(80077)
- 科学(61916)
- 基金(59527)
- 家(56571)
- 国家(56113)
- 研究(48473)
- 科学基金(46606)
- 自然(33116)
- 社会(32803)
- 基金项目(32489)
- 自然科(32407)
- 自然科学(32391)
- 省(32094)
- 自然科学基金(31866)
- 社会科(31257)
- 社会科学(31245)
- 划(27532)
- 资助(22768)
- 教育(20719)
- 重点(18611)
- 计划(18535)
- 创(17541)
- 发(17401)
- 科技(16999)
- 业(16806)
- 创新(16504)
- 部(16495)
- 科研(16488)
- 编号(16122)
- 农(14882)
共检索到13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李中林 钟应富 周正科 敬廷桃
分别采用川茶群体种(小叶种)、福鼎大白(中叶种)、蜀永3号(大叶种)3个品种的夏秋季纯鲜叶原料加工颗粒绿茶以及纯鲜叶原料添加春副茶加工颗粒绿茶,对它们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川茶小叶群体种纯鲜叶原料加工的颗粒绿茶综合品质最好,蜀永3号居中,福鼎大白最差;添加春副茶对夏秋季颗粒绿茶的香气和滋味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滋味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
品种 春副茶 夏秋季颗粒绿茶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应富 李中林 袁林颖 周正科 敬廷桃 尹旭敏 邓敏 刘佳红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关键词:
杀青方式 秋季绿名茶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军 唐晓波 李春华
选择3年生树龄的树冠面枝梢第3~5片叶片,测定分析了在秋季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与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以南江大叶茶和第5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化学效率(Fv/Fm、Fv/Fo)以福鼎大白茶和第3片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在第4、5叶位极显著负相关,可将第4、5片叶的叶绿素b含量作为高光效的选择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茶树 秋季 叶绿素 光合效能 相关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硕其 张亚莲 曾跃辉 傅海平 刘红艳 黄仲先
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对茶树遮荫处理、改进加工工艺、运用轻修剪调控夏、秋季茶叶产量比例等技术措施提高秋茶产量,实现夏秋茶增值增效.结果表明,遮荫可降低夏秋茶多酚含量,较对照最大降幅为20.56%,增加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大增幅为50.93%,酚氨比值降低;长时间鲜叶摊放可提高夏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增幅可达11.80%;新工艺加工的秋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9.15%、9.89%、8.84%和0.83%,夏秋茶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修剪调控可提高夏秋绿茶中的秋茶比例,使秋茶增加19.10%.
关键词:
夏秋绿茶 遮荫 茶叶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 郭贞贞 姚二民 张超帅 纪晓楠 宋豪
采用黄原胶-变性淀粉造粒法对茶叶粉末进行包埋固定化,制成的茶叶包埋颗粒填装到过滤腔中制得茶叶包埋颗粒过滤器。使用该过滤器抽吸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并对烟气常规成分及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评吸结果表明,茶叶包埋颗粒可有效降低刺激性,增加香气量并赋予卷烟独特的茶香,显著改善了卷烟的吸食品质;GC-MC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样相比,烟气总粒相物和焦油量有所降低;烟气中致香成分、增加烟气浓度及醇和烟气的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棕榈酸在30%烟样、70%烟样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27%、48.22%;某些酚类等有害物质含量也有所减少,如2,6-二甲基苯酚在30%烟样、50%烟样、70%烟样中的含...
关键词:
茶叶 造粒法 卷烟过滤器 烟气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跃斌 蔡利娅 罗理勇 王伟 邓克尼
对龙井、乌牛早、迎霜、萍云11号、福鼎大毫、湘妃翠、茗丰、碧香早等8个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以茗丰、萍云11号、迎霜、福鼎大毫名优绿茶品质最好,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茗丰名优绿茶品质较好.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春季以福鼎大毫、萍云11号、迎霜、茗丰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3%,2.84%,2.67%,2.66%;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1.477.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82%,1.81%;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2.199;脂溶性色素测定结果还表明,春茶色泽物质组成差...
关键词:
品种 品质特点 名优绿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林 娜娜 房永雨 赵俊利 吴晓光 肖燕子 王超 乌尼尔 其力莫格 薛艳林
为探究添加剂和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材料,设置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或丙酸添加剂,然后制作草颗粒,于贮藏0、30、60、90、120、150 d取样测定其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影响显著(P <0.05)。
关键词:
黄芩 丙酸 营养成分 大肠杆菌 好氧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张峰硕 吴振岭 高占红 桂林生
【目的】研究颗粒饲料中小麦添加比例对青海藏羊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发育及空肠消化酶活性、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体质量相近((21.87±2.35) kg/只)、发育良好的3月龄高原型藏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分别饲喂小麦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的颗粒饲粮,饲喂试验为期9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从每组中随机挑选5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备石蜡切片,测量绒毛高度(VH)、绒毛宽度(VW)、隐窝深度(CD)和肌层厚度(MT),并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隐比,V/C);测定空肠食糜α-淀粉酶、纤维素酶(CE)、糜蛋白酶、脂肪酶、胰蛋白酶(TPS)活性,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及抗氧化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1)试验Ⅱ组藏羊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藏羊的十二指肠V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十二指肠MT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VH、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MT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各组藏羊间回肠的VH、VW、CD、MT及V/C差异均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CE、糜蛋白酶及TPS活性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对照组的空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4)试验Ⅰ组藏羊的空肠IgA、IgG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IgM、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5)对照组藏羊的空肠T-AOC及GSH-Px、CAT、SOD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各组间空肠的MD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颗粒饲料中小麦质量分数为10%时,不会损害青海藏羊的生长发育,且会显著提高小肠发育能力、空肠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和消化酶活性,可考虑在藏羊育肥中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茜 钟莉清
茶树春梢是生产名优茶的重要原料,研究春梢的伸育动态,对提高名优茶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本文以近十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省级绿茶良种:苗科11号、名山131、蒙山11号、蒙山23号和蒙山16号为研究对象,并以国家级绿茶良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春梢伸育期、伸育强...
关键词:
绿茶品种,春梢,伸育动态,积温,名优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钟梅 马蓉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观察了4种添加剂对藤茶饮料加工及贮藏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5.0的条件下有利于茶汤黄酮的保存及色泽品质的稳定,沉淀减少;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茶汤黄酮的保存率增加,冷藏条件下晶体析出减少,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沉淀增加,并以蔗糖添加量质量分数6.0%~9.0%为宜;质量分数为0.004%~0.010%Vc的添加量既有利于茶汤黄酮的保存,也有利于色泽品质及减少沉淀的形成;β-CD对减少茶汤沉淀及结晶效果明显,对茶汤黄酮及色泽的保护不明显。
关键词:
藤茶 饮料 添加剂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红琴 崔洪亮 胡世龙 王芳 曹环 张庆明
【目的】提高再造烟叶浆料网部留着率,提升再造烟叶产品抽吸品质。【方法】选用负载颗粒作为填料和浆料里的加香物质,基于抄造留着率和成品致香成分2个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负载颗粒、碳酸钙和植物纤维在浆料中的添加量工艺参数。【结果】浆料最佳配比为负载颗粒20%,碳酸钙5%,植物纤维80%,即以负载颗粒代替大量碳酸钙作为再造烟叶填料;该条件下,再造烟叶留着率为89.64%,致香成分为143.207 μg/g。【结论】再造烟叶浆料中添加负载颗粒,不但增加浆料网部留着率,还提高再造烟叶中致香成分含量,最优条件下,再造烟叶抄造留着率增加9.50%,致香成分含量增加11.7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玲 陈惠衡 李适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关键词:
速溶茶 儿茶素提取物 绿茶原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常青 梁萌青 王家林 张秀梅 陈四清
以初始体长16.61±2.33 mm的半滑舌鳎仔鱼(孵化后第20天)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25d的摄食生长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和0.1%的胰蛋白酶配制3组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活饵料(卤虫)作为对照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消化酶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胰蛋白酶组的仔、稚鱼体重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但是低于活饵料组(P0.05)。成活率的结果显示.活饵料纽明显地高于微颗粒饲料组(P0.05)。消化酶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碱...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仔 稚鱼 消化酶 微颗粒饲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尚智 闵彩云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关键词:
绿茶品种 区域试验 湖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韩颖生 童启庆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复火1~2h或80℃复火2~3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