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05)
2023(18068)
2022(15220)
2021(14169)
2020(11859)
2019(26984)
2018(26585)
2017(51857)
2016(27603)
2015(30626)
2014(30167)
2013(29671)
2012(26763)
2011(23583)
2010(23292)
2009(21420)
2008(20953)
2007(18287)
2006(15812)
2005(13703)
作者
(75733)
(63017)
(62690)
(59652)
(40205)
(30046)
(28470)
(24815)
(23902)
(22361)
(21426)
(21219)
(19777)
(19632)
(19217)
(19123)
(18955)
(18710)
(18043)
(17987)
(15376)
(15244)
(15210)
(14532)
(14070)
(13933)
(13895)
(13890)
(12435)
(12367)
学科
(113352)
经济(113228)
(103423)
管理(94816)
(92382)
企业(92382)
方法(54019)
数学(44136)
数学方法(43584)
(35265)
(34976)
业经(34700)
中国(26812)
(25813)
财务(25741)
财务管理(25704)
农业(24961)
企业财务(24418)
技术(21464)
理论(20939)
(20895)
(19945)
地方(19935)
(19189)
(19125)
贸易(19116)
(18684)
(18543)
(17413)
环境(16855)
机构
学院(388597)
大学(382922)
管理(162660)
(156746)
经济(153640)
理学(141403)
理学院(140033)
管理学(137786)
管理学院(137077)
研究(116901)
中国(90138)
(79247)
(72526)
科学(70831)
(59494)
财经(59005)
业大(56067)
(55838)
(55488)
中心(54295)
(53777)
研究所(50666)
北京(49102)
(48004)
师范(47607)
经济学(46480)
农业(46456)
(45044)
商学(44117)
财经大学(43902)
基金
项目(267668)
科学(213330)
研究(199080)
基金(196050)
(168541)
国家(167017)
科学基金(146978)
社会(127185)
社会科(120599)
社会科学(120569)
(104876)
基金项目(104290)
自然(95175)
自然科(93021)
自然科学(93001)
教育(91510)
自然科学基金(91351)
(86768)
编号(82130)
资助(79471)
成果(63965)
(59057)
重点(58692)
(57674)
(56563)
课题(54711)
创新(53193)
国家社会(52251)
教育部(51496)
项目编号(51291)
期刊
(170922)
经济(170922)
研究(108865)
中国(65718)
管理(62733)
(58547)
(54800)
学报(54261)
科学(52587)
大学(42897)
学学(40781)
教育(39154)
农业(38208)
技术(36119)
业经(31849)
(31639)
金融(31639)
财经(28538)
经济研究(26801)
(24464)
问题(21862)
(21436)
技术经济(20531)
商业(19372)
现代(18774)
财会(18504)
科技(17947)
理论(17792)
(17559)
图书(16785)
共检索到550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卫海英  冯伟  
本文以企业职员和消费者为调查样本,在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对互动行为的感知及差异的基础上,发掘影响互动感知与互动效应的关键性因子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探索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行为的始点和改进方向,提升互动效应,进而揭示基于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行为的品牌资产生成的最佳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蓓  林家宝  
本研究从食品企业产品伤害行为的性质出发,基于自我感知理论,构建了一个消费者逆向选择模型,分析了食品企业的过失伤害行为和蓄意伤害行为对品牌资产和消费者逆向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蓄意伤害行为和过失伤害行为对品牌忠诚和感知质量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蓄意伤害行为的影响更大;不管是蓄意伤害行为还是过失伤害行为,其对品牌联想都没有影响;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对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感知质量对消费者逆向选择没有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蓓  林家宝  
本研究从食品企业产品伤害行为的性质出发,基于自我感知理论,构建了一个消费者逆向选择模型,分析了食品企业的过失伤害行为和蓄意伤害行为对品牌资产和消费者逆向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蓄意伤害行为和过失伤害行为对品牌忠诚和感知质量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蓄意伤害行为的影响更大;不管是蓄意伤害行为还是过失伤害行为,其对品牌联想都没有影响;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对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感知质量对消费者逆向选择没有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奚路阳  
品牌的本质就是关系,品牌价值蕴含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中。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如品牌力不足、品牌转化率不断降低、品牌忠诚度趋于弥散等一系列挑战,其均指向了企业与消费者品牌关系重构的必要性。据此,本文在考查三种价值创造逻辑的基础上,在战略层面提出了以消费者参与互动为主导的、凸显消费者作为"生产型消费者"角色的品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进而在策略层面从三个维度阐明品牌价值共创的核心路径:互动定制,以个性化的品牌产品实现消费者个性化的品牌需求;共建平台,以构建品牌共同体强化品牌凝聚力;共创管理,以绩效、接触点与危机管理提高品牌生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玉明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自创品牌的阻力不断减少,消费者互动为中小企业的品牌推广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对此,中小企业应全面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消费者口碑和消费者的观察学习,从而实现自身品牌全方位的推广。在消费者社会互动中,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都存在各自的运行机制,对此中小企业应在研究消费者社会互动机制的前提下,做好产品策略,综合运用故事营销策略、专家营销、名人营销和事件营销策略等方式,提升自身品牌资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凌文  杨江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消费者视角的茶叶企业品牌资产的概念模型,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情况下,得出茶叶企业品牌资产由品牌知晓度、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度4个维度构成,非货币性销售促进方式对茶叶企业品牌资产的建立更有利。品牌资产是茶叶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应加强这四个维度的建设管理,并在营销活动中开发和应用更多的非货币性销售促进工具,从而茶叶企业才能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峰  崔康乐  
基于信号理论,文章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品牌不同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东道国消费者品牌态度及未来购买意愿的影响,明晰了影响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相比于善因营销,东道国消费者对履行慈善捐赠的中国品牌有更加积极的品牌态度与未来购买意愿,品牌信任在其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进一步探究东道国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和CSR参与努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民族中心主义在社会责任行为影响东道国消费者品牌态度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CSR参与努力在社会责任行为影响东道国消费者未来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文章在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走出去”的中国品牌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管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海英  熊志刚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了目前企业与消费者在品牌互动态度、内容、行为及评价认知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严重影响了企业品牌建设的效果。本文认为,要缩小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互动认知的差异,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都能对自身的角色和行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定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杰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到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感知,再到品牌资产的建立,以及企业因提升品牌资产的需求进而更加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744位有效被访者的问卷调查,证实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品牌资产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消费者的CSR期望一致性部分中介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品牌资产的关系。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利他动机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一致性与品牌资产的关系,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利己动机并未调节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一致性与品牌资产的关系。消费者的责任消费驱动下,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不再只是成本和约束,而是机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来源。责任型企业的培育与责任型消费者的培养同等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义敏  高攀  孟华  
笔者利用企业和顾客两个样本的调研数据,在品牌资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服装业为举证,实证研究品牌资产的价值形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品牌投入对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品牌规模和品牌渠道对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影响显著;在品牌规模和品牌渠道对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影响中,品牌认同、品质知觉和品牌知名度发挥着中介作用;在品牌投入对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影响中,品牌认同、品质知觉和品牌知名度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评价主体在品牌知名度对品牌溢价的路径效应中存在调节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敏  李纯青  萧庆龙  
现代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企业履行不同的CSR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评价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CSR行为方式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等问题是现有文献的研究断层。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检验了产品相关责任行为、慈善行为、公益实践这三种CSR行为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CSR行为中产品相关责任行为和慈善行为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提升作用显著,其中产品相关责任行为的影响作用最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企业慈善行为中,产品与CSR行为的匹配性对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理论创新点在于,测量了产品相关责任、慈善行为、公益实践三种方式对消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卫海英  祁湘涵  
目前,国内外品牌资产的研究大都从企业或消费者单一角度出发,对品牌资产概念和外延体系及其品牌资产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品牌资产生成的研究甚为罕见。本文从信息经济学中信号理论的观点出发,对在品牌资产生成中信息传递的特殊作用、传递机理以及品牌资产生成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首次提出只有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才能最有效地传递和解读双方所发出的品牌信号,使得品牌信号的信息含量最充分地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从而使品牌资产得以生成并在不断演进中增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品牌经济学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视角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从企业角度,通过构建简洁的碳排放强度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规模的扩张则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品牌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定价权而放大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和抵消规模扩张的负效应。从消费者角度,研究表明低碳标识可以作为品牌符号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购,从而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品牌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和清  
文章根据消费者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品牌企业在食品安全事故中的形象维护策略中,真相调查策略、互动交流策略可以增强品牌企业形象可信度,进而对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互动交流策略、完善管理制度策略、责任追究策略能有效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并对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企业形象可信度既可直接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还可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而间接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因此,品牌企业在形象维护策略上应坚持消费者取向,并根据相关指向路径不同进行合理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海霞  田虹  
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作为新的提升策略现已成为企业追求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但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研究还未达成一致性的结论。本文采用实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利他性归因、利他性价值观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价值观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利他性价值观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通过利他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间接影响。利他性价值观较高时,间接影响显著;利他性价值观较低时,间接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