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4)
2023(5625)
2022(4318)
2021(3541)
2020(2744)
2019(6203)
2018(5942)
2017(11697)
2016(5873)
2015(6489)
2014(6600)
2013(6695)
2012(6477)
2011(6226)
2010(6465)
2009(6152)
2008(5696)
2007(5061)
2006(4942)
2005(4519)
作者
(17861)
(14958)
(14880)
(14418)
(9720)
(6946)
(6807)
(5760)
(5754)
(5379)
(5213)
(4925)
(4820)
(4703)
(4666)
(4639)
(4437)
(4316)
(4204)
(3855)
(3781)
(3611)
(3530)
(3500)
(3484)
(3368)
(3068)
(2994)
(2949)
(2857)
学科
(56928)
经济(56896)
管理(18019)
地方(17844)
中国(13546)
方法(13233)
地方经济(12496)
数学(11928)
数学方法(11907)
(10769)
业经(9340)
(8008)
(7789)
企业(7789)
产业(7519)
环境(7430)
经济学(6495)
(6484)
(6477)
城市(6261)
总论(5695)
信息(5588)
(5387)
信息产业(5216)
(5193)
金融(5193)
资源(4928)
(4917)
(4905)
农业(4842)
机构
学院(97684)
大学(96513)
(55663)
经济(54624)
研究(38592)
管理(35164)
理学(29748)
理学院(29342)
管理学(29031)
管理学院(28820)
中国(27811)
(21388)
(20146)
科学(20102)
经济学(19423)
(18549)
财经(17257)
经济学院(17093)
研究所(16536)
中心(15928)
(15572)
(14482)
(13943)
北京(12850)
(12816)
师范(12771)
财经大学(12570)
科学院(12010)
社会(11944)
(11479)
基金
项目(60432)
科学(49089)
基金(45271)
研究(44683)
(38247)
国家(37970)
科学基金(33602)
社会(33277)
社会科(31745)
社会科学(31735)
基金项目(23842)
(22544)
自然(19000)
教育(18579)
自然科(18567)
自然科学(18565)
(18434)
自然科学基金(18203)
资助(17612)
编号(15942)
(15384)
国家社会(14749)
(14053)
经济(13921)
发展(13526)
重点(13491)
(13375)
(13150)
成果(12102)
人文(11864)
期刊
(71368)
经济(71368)
研究(37039)
中国(16292)
(15026)
管理(14883)
经济研究(13137)
科学(11319)
问题(10529)
财经(9802)
学报(9591)
业经(9333)
(8906)
金融(8906)
(8753)
(8709)
技术(8354)
大学(7871)
学学(7736)
技术经济(6889)
城市(6684)
商业(6040)
统计(6018)
世界(6001)
(5995)
(5757)
现代(5757)
农业(5636)
经济问题(5616)
经济管理(5370)
共检索到155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京辉  
基于对城市转型升级内涵的剖析,对品牌经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品牌经济对城市转型升级的作用。提出了发展城市品牌经济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芸  
一、首都目前的经济状况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科技、信息、经济决策的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都较高。由于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的高校人才,科学技术资源极为丰富,北京的企业目前主要体现在科技企业上。而且北京的城市规模、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较中国其他城市要大很多,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玉  董妍妍  
品牌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软环境要素之一,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为基础,以上榜品牌所在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城市优质品牌资源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优质品牌资源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对外合作水平和创新水平,进而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2)第二产业的优质品牌资源对城市经济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第三产业的优质品牌资源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效率提高,而且生产性服务业的优质品牌资源比生活性服务业的优质品牌资源更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3)同样的品牌资源规模下,增加品牌数量不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打造优质品牌多样化则有利于城市经济效率提高。本文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品牌资源驱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机制与结果,并为进一步培育优质品牌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效率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古安伟  许正良  张笑妍  
塑造强势品牌可以带动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理论分析表明,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应该立足于民营企业、显现在产业结构、形成于地方区域。因此,从品牌发展角度来看,为了推动民营经济产业升级,我们可以从企业层面上鼓励发展自主品牌、激励品牌技术创新、积淀优质品牌资产,在产业层面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强势产业品牌,在区域层面上完善区域支撑环境、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哲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集中表现。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打造区域品牌,应依托产业集群特色,科学地规划,明确区域定位,打造品牌集群,形成区域品牌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英爽  李锡玲  周国龙  
转型期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经济将由生产主导型转向流通主导型,服务业比重将逐年扩大。而当前我国品牌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将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面对全球竞争,创建国际品牌无疑是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带来了发展机遇,企业必须适应品牌时代的到来,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机遇,结合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建波  王小燕  
从公众环境角度看,城市品牌经济既是可计量的产品(有形资产载体)经济,也是可识别的认同(无形资产价值)经济;从城市结构主体角度看,城市品牌经济既是一种可复制的同质经济,也是一种可识别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经济。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度是这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结构形态,运用容量耦合模型可以建立城市品牌经济子系统与市场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度模型。本文选择广东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和惠州等城市作为样本,利用该模型对其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的耦合状态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州处于勉强协调的耦合状态,深圳则进入了初级协调的耦合状态,佛山、东莞、中山也处于勉强协调耦合状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蔡丹红  
领导者需判断进入的行业处于品牌战的哪个阶段,然后在行业通用的品牌版本的基础上做到超出一点、提高一点,这也是"竞争快半步"的具体落实。笔者曾给一个企业老板社群做直播,许多老板反馈说很有启发。但有一位老板却说:"我以为你会给我们讲疫情下该怎么做,没想到是讲品牌,这离我们太遥远了。"他的话立即引起其他人的反驳,但笔者觉得这位老板的话很有讨论价值,他确实代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老板对品牌的错误认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蔚  
本文论述了城市品牌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城市品牌的六个途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征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品牌重塑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品牌重塑出发,重点阐述企业开展品牌重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对当前企业在品牌重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孝成  
城市化是由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变化,致使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流动,大量地在城市中的聚集。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我们发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直接决定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因而引导着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由于产业分布在空间的相互排斥,促使产业转型推动了城市地租的新一轮上涨。产业转型决定着城市必然走向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大、中、小城市呈现空间组团化格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治彦  
本文从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政策导向角度,对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消费升级是拉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侧动力,技术创新为转型升级提供了供给侧动力,与拉力和推力相匹配,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国家因势利导的调控政策共同作用于供需两方面,尤其是对制定以土地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制度政策三者共同构成驱动力,促进城市经济沿着绿色、人文和智慧的路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顺江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关键在城市。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就是走向高端化,目标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都市农业,核心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主要路径,就是通过创新推进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精益化、服务化和全球化。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为企业和城市走创新发展道路营造一个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中高级阶段,城市建设、工业技术、产业配套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到达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正在向发达经济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庆  孙根年  
从中国省际旅游城市分布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各省份社会经济因素对热点旅游城市形成的影响。以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旅游百强城市为对象,分析不同省份品牌旅游城市形成率的差异性,中东部地区品牌形成率较高,而西部边疆地区品牌形成率低。以各省份人口密度、人均GDP、交通区位和优秀城市数为关键指标构建品牌形成率系数方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最大,边际贡献分别为0.37,0.32。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百强城市和品牌形成率的省际差异表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构成中国旅游的地理枢纽。研究结果为通过外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品牌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在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