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
2023(1794)
2022(1549)
2021(1330)
2020(1123)
2019(2409)
2018(2535)
2017(4602)
2016(2378)
2015(2531)
2014(2501)
2013(2538)
2012(2254)
2011(2059)
2010(2056)
2009(1923)
2008(1929)
2007(1610)
2006(1512)
2005(1363)
作者
(7176)
(5947)
(5920)
(5684)
(3745)
(2773)
(2765)
(2328)
(2224)
(2161)
(2082)
(2046)
(1958)
(1956)
(1934)
(1863)
(1852)
(1830)
(1740)
(1707)
(1550)
(1488)
(1433)
(1410)
(1343)
(1300)
(1263)
(1257)
(1203)
(1172)
学科
管理(8986)
(6934)
经济(6925)
(6698)
(5715)
企业(5715)
方法(3325)
(2833)
数学(2612)
数学方法(2573)
产品(2419)
业经(2292)
品管(2281)
中国(1948)
(1837)
贸易(1837)
理论(1822)
(1778)
(1698)
(1611)
税收(1610)
供销(1606)
(1606)
(1590)
技术(1577)
(1556)
(1528)
(1382)
产业(1343)
信息(1293)
机构
大学(33961)
学院(33824)
管理(13176)
(12599)
经济(12331)
理学(11468)
理学院(11322)
管理学(11106)
研究(11049)
管理学院(11042)
中国(8148)
科学(7582)
(7404)
(5725)
(5645)
(5491)
业大(5464)
(5357)
研究所(5154)
中心(4894)
北京(4647)
财经(4586)
(4245)
(4243)
(4190)
农业(4185)
师范(4181)
(4014)
技术(3935)
商学(3724)
基金
项目(24252)
科学(19144)
基金(17757)
研究(16262)
(15899)
国家(15790)
科学基金(13799)
社会(10673)
社会科(10176)
社会科学(10176)
(9399)
自然(9333)
基金项目(9196)
自然科(9140)
自然科学(9136)
自然科学基金(8990)
(7912)
教育(7611)
资助(7171)
编号(6006)
重点(5584)
(5191)
(5105)
(5100)
(4992)
(4940)
创新(4752)
科研(4715)
计划(4584)
国家社会(4562)
期刊
(13327)
经济(13327)
研究(9240)
学报(6876)
中国(6530)
管理(6160)
科学(5798)
大学(5437)
学学(5103)
(4658)
(4589)
教育(3825)
农业(3014)
技术(3011)
业经(2488)
财经(2253)
(2213)
科技(2207)
经济研究(2163)
(2149)
金融(2149)
(1960)
林业(1933)
(1892)
业大(1889)
(1793)
商业(1763)
图书(1667)
技术经济(1559)
问题(1525)
共检索到50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维和   王德勇  
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个人品牌越来越得到实践界的关注。而关于个人品牌的理论研究却十分零散,学界对个人品牌内涵与机制的理解也不一致,不仅缺乏统一的个人品牌定义,也未能形成对个人品牌机制的共识,亟需系统评述个人品牌相关文献。本文从价值传递过程出发探讨了个人品牌的概念、塑造与结果。梳理个人品牌的“生产者”(个体)、“产品”(形象)和“消费者”(受众),并通过个体和受众的细分提出自我品牌与人物品牌。从个人品牌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共创的角度,梳理自我品牌和人物品牌的塑造框架;并介绍了个人品牌塑造研究的相关理论。根据个人品牌类别和对象对个人品牌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有效区分;并从个体、形象和受众三个维度总结了个人品牌资产的要素。最后,本文从新方法、新情境、新视角、溢出效应四个方面对个人品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品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对不同群体塑造个人品牌的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维和   王德勇  
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个人品牌越来越得到实践界的关注。而关于个人品牌的理论研究却十分零散,学界对个人品牌内涵与机制的理解也不一致,不仅缺乏统一的个人品牌定义,也未能形成对个人品牌机制的共识,亟需系统评述个人品牌相关文献。本文从价值传递过程出发探讨了个人品牌的概念、塑造与结果。梳理个人品牌的“生产者”(个体)、“产品”(形象)和“消费者”(受众),并通过个体和受众的细分提出自我品牌与人物品牌。从个人品牌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共创的角度,梳理自我品牌和人物品牌的塑造框架;并介绍了个人品牌塑造研究的相关理论。根据个人品牌类别和对象对个人品牌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有效区分;并从个体、形象和受众三个维度总结了个人品牌资产的要素。最后,本文从新方法、新情境、新视角、溢出效应四个方面对个人品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品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对不同群体塑造个人品牌的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湘龙  尹柳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磊  刘蓉洁  朱庆伟  
城市品牌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品牌的塑造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塑造体系。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打造出成功的城市品牌,在对城市品牌的构成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考察城市的各个发展力要素、城市品牌定位、城市C I设计、营销和城市品牌管理构成的城市品牌塑造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在国  
品牌核心价值就如产品的生命与灵魂,是一个品牌个性之所在。文章认为,品牌核心价值的塑造要把握好三个方面:首先要有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的科学方法;其次,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演绎品牌核心价值;最后要以顾客忠诚为目标全面推进品牌核心价值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世雄  周志民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塑造强势品牌形象对于品牌资产的培育意义非比寻常。本文分析了Keller关于强势品牌形象的判断标准 ,并提出从品牌联想的强度、美誉度和独特性三个维度来塑造强势品牌形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勇国  张楠  
微博意味着什么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形式,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微博调查显示:有60%的网友表示,每天会花很多时间看微博、写微博;有68%的网友表示,微博已经成为工作中的一部分,边做正事边上微博,时不时看一下最新微博;更有70%的网友认为,看微博已经成为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必做的一件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丰平  彭新华  吴国强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20多年,几乎所有的竞争产业,都有中国品牌的身影,但如果把中国的品牌置于国际市场的背景下,其竞争力显得太弱,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塑造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心德  吴忠  汤世强  
现代会展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向最有价值的品牌会展集中。品牌会展已成为会展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会展项目的品牌化经营流程包括八大要素,它是现代会展业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作为这种有效的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家贵  梁元星  
大学品牌是教育竞争的重要法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努力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增强自己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已成为发展教育的关键。文章就大学品牌的内涵、品牌蕴含的价值以及塑造大学品牌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强化高等学校的品牌意识,铸造自己的品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针对我国城市经营的信息过度和模仿雷同现象,需要对城市品牌进行精准化的定位,一定要认清城市品牌所处的运行阶段,把塑造城市品牌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并持续地塑造、建构和维护城市品牌。在城市品牌的经营过程中,要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一方面,注重城市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培育;另一方面,注重企业家精神对城市品牌建构的参与和企业品牌对城市品牌塑造的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春霞  
论述了图书品牌的含义与作用 ,探讨了塑造图书品牌的方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尚鑫  郑敏  顾海英  
一个健康的企业,不仅仅需要在其目标客户中拥有较好的品牌美誉度和品牌价值认同,更需要在现有员工和潜在员工中形成优秀雇主的口碑。雇主品牌不同于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品牌,其针对的是企业的目标人才,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人才市场的潜在员工,品牌的核心是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