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0)
2023(9707)
2022(8777)
2021(8262)
2020(6923)
2019(16181)
2018(16349)
2017(31499)
2016(17082)
2015(19373)
2014(19391)
2013(19222)
2012(17302)
2011(15564)
2010(15404)
2009(13934)
2008(13388)
2007(11408)
2006(9939)
2005(8469)
作者
(49703)
(40924)
(40691)
(38852)
(26032)
(19784)
(18527)
(16355)
(15670)
(14511)
(14253)
(13712)
(12870)
(12796)
(12737)
(12384)
(12338)
(12232)
(11699)
(11625)
(10268)
(9906)
(9833)
(9278)
(9156)
(9135)
(9068)
(8963)
(8215)
(8176)
学科
(66672)
经济(66601)
管理(51469)
(45790)
(38840)
企业(38840)
方法(34204)
数学(29507)
数学方法(29049)
(17073)
(17034)
中国(15506)
(15319)
业经(14511)
环境(14321)
地方(13912)
(12364)
理论(12015)
农业(11524)
(10990)
贸易(10985)
(10867)
技术(10685)
(10647)
(10197)
财务(10134)
财务管理(10115)
(9915)
企业财务(9582)
教育(9388)
机构
大学(242056)
学院(240335)
管理(100386)
(89606)
理学(88141)
经济(87508)
理学院(87164)
管理学(85481)
管理学院(85073)
研究(77099)
中国(55355)
(51955)
科学(51282)
(39143)
(38436)
业大(38169)
(37356)
研究所(35525)
中心(34749)
(33061)
北京(32872)
财经(32486)
(32249)
师范(31982)
(29536)
农业(29282)
(28562)
(27578)
师范大学(25960)
经济学(25424)
基金
项目(173618)
科学(136156)
基金(125789)
研究(125349)
(109653)
国家(108767)
科学基金(93881)
社会(77011)
社会科(72937)
社会科学(72915)
(67957)
基金项目(67800)
自然(63228)
自然科(61681)
自然科学(61670)
自然科学基金(60499)
(57338)
教育(56994)
资助(52430)
编号(51349)
成果(40508)
重点(38272)
(37567)
(36040)
(35608)
课题(34639)
科研(33462)
创新(33097)
大学(31977)
教育部(31927)
期刊
(94222)
经济(94222)
研究(66599)
中国(39879)
学报(39500)
科学(36354)
管理(35423)
(32980)
大学(29350)
学学(27627)
(27333)
教育(26110)
农业(23905)
技术(20507)
业经(16273)
(15840)
金融(15840)
财经(14368)
经济研究(14242)
图书(14241)
科技(12838)
理论(12451)
资源(12161)
(12120)
(12029)
问题(11986)
实践(11782)
(11782)
技术经济(11764)
情报(11168)
共检索到33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阐述了品牌研究中生态隐喻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简要分析了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动态。认为品牌生态研究可沿着如下三条技术路线进行:一是品牌生态学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及确立;二是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领域,从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态学方法;三是品牌生态的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盛亚军  孙丽辉  
本研究从品牌、名牌到其生态学含义的阐释,通过综合回顾名牌群落概念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名牌群落的演化过程。进而采用生态隐喻的方法将名牌群落定义为某一产业集群空间内由相似的名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名牌企业组成的名牌群体,这些名牌群体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一样彼此聚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明  左晓利  
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进程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区域环境禀赋为逻辑起点,为产业生态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同时为突破以"生态"隐喻为基础的产业生态系统"生态"不"经济"的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本文对缺少可靠证据的"闻见之知"及虽有科学证据但对实践不具启发性的教育研究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构了教育研究方法谱系。在新谱系中,作者将科学知识与德性智慧融通在一起,用"结构隐喻"表征科学研究成果,以便对实践具有启发性,从而实现了科学研究的德性回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关晓睿  盛亚军  
本文将生态学中生物群落的概念引入到品牌管理研究中,提出了名牌群落的概念,即某一产业集群空间内相似的名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名牌企业所组成的若干名牌群体,它们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一样,彼此有序协调地聚集形成群落现象。阐述了群聚现象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表现和名牌群落在产业区域内生存的形式。运用生态隐喻的方法,分析了名牌群落衍生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名牌群落衍生的实质就是企业群落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典型产业群中名牌群落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对名牌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哲  
创业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隐喻"进行类比认知的概念。当前主流研究对其到底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产生了分歧,导致已有成果难以恰当把握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层发展规律,理论对实践的借鉴作用也难以发挥。本文回归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隐喻本源,基于"类比源选择—隐喻映射建立—类比泉刻画"的隐喻过程视角,对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静态要素解构和动态功能机制刻画。本文认为:从类比源来看,不论其缘起为自发形成或人工建造,创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类自然生态系统";从静态要素构成来看,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地理空间和互联网虚拟空间的集聚为群落单元,以具有创新劳动表达意愿的创业者为能量来源,以资本、知识为基本物质资源,以创业企业为生产者的复杂生态系统;从动态功能机制来看,由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资金、知识等要素需要依托于组织或个体存在,加之政府等公共部门对环境资源的调节作用,创业生态系统除了具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机制外,还具有能够兼具实现系统稳定演化和效率功能的平衡调节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戴天娇  陆涓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师的立德树人作用,并用"筑梦人"和四个"引路人"来隐喻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及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古到今,在东西方文明中都有着不同意义的教师隐喻,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对于教师角色的种种期待却都充满了正能量,包含了不同时代对教师职责提出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角色期待虽有其独特内涵,但教师隐喻无疑也是激励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强大动力,对于他们塑造好社会角色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郝德永  
隐喻在课程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跑道式、学科式、经验式课程隐喻反映了传统课程价值现的褊狭和单一,从而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无序和混乱。"通道"、"文本"、"乐谱"式课程隐喻则真正代表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教育学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辉  
老子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论,认为天、地、人是相互依赖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共同适用的原则。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既是客观规律,又是人类的至德,既合乎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又合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主义哲学理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方丽青  吴伟根  
基于道家经典,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的图式映射关系,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始域"父母"和靶域"天地"的映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养功能的映射、生理结构映射、感知和情感功能映射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承负观;人类要尊重、敬畏和感念自然,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天父地母"隐喻形象化地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方式及其重视生态、亲和自然的生态伦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炳社  
隐喻是思维。艺术隐喻就是人脑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含另一事物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艺术隐喻具有发散性与跳跃性、形象生动性与创造性、以相似性和类型性选择为基础、意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艺术隐喻的主要方法有主动隐喻法、存在性隐喻法和可能性隐喻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