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9)
- 2023(13120)
- 2022(11250)
- 2021(9986)
- 2020(8522)
- 2019(19278)
- 2018(18620)
- 2017(35901)
- 2016(19648)
- 2015(21782)
- 2014(21945)
- 2013(21918)
- 2012(20542)
- 2011(19031)
- 2010(19259)
- 2009(18049)
- 2008(17747)
- 2007(16290)
- 2006(14609)
- 2005(12753)
- 学科
- 济(103780)
- 经济(103603)
- 管理(54109)
- 业(48597)
- 方法(41636)
- 企(38757)
- 企业(38757)
- 数学(34775)
- 数学方法(34524)
- 中国(25059)
- 地方(23712)
- 农(23629)
- 学(21371)
- 业经(20801)
- 财(19590)
- 农业(16108)
- 贸(15717)
- 贸易(15714)
- 易(15133)
- 和(14713)
- 环境(14540)
- 理论(14524)
- 制(14362)
- 地方经济(14139)
- 融(11692)
- 金融(11689)
- 银(11539)
- 银行(11477)
- 务(11410)
- 财务(11392)
- 机构
- 大学(300330)
- 学院(300269)
- 济(129677)
- 经济(127028)
- 管理(110851)
- 研究(107326)
- 理学(95964)
- 理学院(94729)
- 管理学(93076)
- 管理学院(92508)
- 中国(77026)
- 科学(68651)
- 京(62946)
- 农(58125)
- 所(55994)
- 财(55280)
- 研究所(51289)
- 业大(48661)
- 中心(47573)
- 农业(46205)
- 财经(45075)
- 江(44959)
- 经济学(40973)
- 经(40771)
- 范(40225)
- 师范(39724)
- 北京(39205)
- 院(37587)
- 经济学院(36815)
- 州(35345)
- 基金
- 项目(200742)
- 科学(156893)
- 基金(146455)
- 研究(137899)
- 家(130441)
- 国家(129346)
- 科学基金(109376)
- 社会(91847)
- 社会科(86162)
- 社会科学(86128)
- 省(79078)
- 基金项目(78808)
- 自然(71849)
- 自然科(70194)
- 自然科学(70168)
- 自然科学基金(68940)
- 划(66581)
- 教育(62226)
- 资助(59361)
- 编号(53012)
- 重点(45637)
- 发(44749)
- 部(43495)
- 成果(41700)
- 创(40824)
- 科研(38953)
- 计划(38476)
- 创新(38249)
- 国家社会(38121)
- 课题(36852)
- 期刊
- 济(146823)
- 经济(146823)
- 研究(85493)
- 学报(54466)
- 中国(52547)
- 农(52278)
- 科学(48595)
- 财(41866)
- 大学(39684)
- 学学(38125)
- 管理(37832)
- 农业(34965)
- 经济研究(24337)
- 财经(23088)
- 业经(22765)
- 融(22728)
- 金融(22728)
- 技术(22563)
- 教育(22355)
- 问题(20782)
- 经(20017)
- 业(18303)
- 技术经济(16028)
- 版(15628)
- 商业(14941)
- 贸(14600)
- 统计(14571)
- 业大(13617)
- 资源(13477)
- 科技(13332)
共检索到436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庆 孙根年
从中国省际旅游城市分布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各省份社会经济因素对热点旅游城市形成的影响。以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旅游百强城市为对象,分析不同省份品牌旅游城市形成率的差异性,中东部地区品牌形成率较高,而西部边疆地区品牌形成率低。以各省份人口密度、人均GDP、交通区位和优秀城市数为关键指标构建品牌形成率系数方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最大,边际贡献分别为0.37,0.32。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百强城市和品牌形成率的省际差异表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构成中国旅游的地理枢纽。研究结果为通过外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品牌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在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冯冈平 黄韵铃
旅游城市品牌是城市与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结构性呈现。旅游城市品牌要素包括"旅游城市管理"与"食住行游购娱"两大核心多层次内容。其中旅游城市品牌要素的细节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为内核的文化要素是旅游城市品牌的重要构成内容。城市旅游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塑造城市旅游品牌需要旅游、环境等相关部门与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发展。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城市 品牌要素 要素构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国栋 张辉
文章从旅游效用、Hotelling模型、品牌信用的视角对旅游者选择成本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旅游者在旅游前的搜寻成本会决定品牌的建立,而且旅游者在旅游后的评价情况,以及旅游过程中体验与成本的相互关系都会影响到品牌的建立。终端的稳定性、传播的公信性、商标的单义性、利益的单一性、记忆的持久性、需求的敏感性这六个要素可以让旅游城市品牌的选择成本趋于零。
关键词:
选择成本 旅游城市品牌 品牌信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飞 储毓婷 张平宇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我国15个典型旅游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但系统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武汉和济南由于经济敏感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表现为低脆弱性;厦门和广州因经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较低而处于高脆弱性等级。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客源市场集中度、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敏感性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影响各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新越 芦雪静 朱文亮
以我国3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0、2013、201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不同区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转型升级因子及经济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子;②从旅游业影响因子静态指数看,东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中西部旅游城市,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经济支撑因子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转型升级因子指数则与之相反;③从旅游业影响因子时空演变特征来看,各因子指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东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旅游内核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中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转型升级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转型升级因子始终是驱动西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最后,就不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尤晨 潘颖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城市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旅游城市品牌建设是增强旅游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营销理念,对旅游城市品牌建设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城市品牌 品牌建设 品牌营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喜雁
早期城市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品牌形象,尤其是长时间品牌形象对比方面,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重点主要在发展健康竞争品牌地位,以及获得竞争优势这些目标上。通过对中国三亚市756位居民进行样本分析,本文着重研究特定城市居民对品牌持有的态度,以及影响城市品牌态度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主要前提为社会联系、"天涯海角"个性品牌和商业创新,安全、自然和文化活动也是有影响力的特性因素。
关键词:
城市品牌 品牌态度 城市属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琴 吴学成
我国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三农"问题解决。特别是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掣肘。为此,各地应该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注重乡村旅游品牌文化的内涵挖掘,明确市场定位,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品牌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伟
旅游业扩张对旅游城市经济的影响不仅是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去工业化"及其他负面作用同样会带来极大冲击。本文借鉴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从其适用性入手,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旅游城市制造业、产品价格、收入分配和劳动力迁移等变化,探讨旅游业扩张带来的旅游城市收入效应和资源转移效应两方面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净福利效应取决于旅游业相比于农业部门劳动密集度的大小,应注意防范旅游"荷兰病"的发生。
关键词:
城市经济 旅游业 荷兰病 均衡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云云 王灵恩 成升魁
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异地消费,尤其是食物消费相比消费者惯常环境下的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本文针对旅游者的食物消费行为,以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在家和平时在外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对同一消费主体进行不同场景下食物消费的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外对粮食的消费减少,而对肉类、水果和酒水饮料的消费增加;在外和旅游期间食物浪费约为家庭食物浪费的1.7倍,旅游食物浪费比平时在外消费(非旅游)更为严重;旅游者旅游期间的食物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不同群体间旅游和家庭食物消费变化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消费者在肉类和酒水饮料上消费变化更大;年龄、婚姻状况、旅游天数、就餐地点、就餐形式是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可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并为合理引导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纪春礼 曾忠禄
本文采用品牌概念地图的方法,选取澳门为案例,以103名澳门居民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澳门"的品牌概念地图,直观揭示了本地居民对"澳门"的品牌形象感知网络结构。研究显示,澳门居民对"澳门"的品牌形象感知主要聚焦于"赌场林立""地方很小""很多美食""中西文化融合""一国两制"5个方面;对"澳门"品牌形象的深层次感知则集中在"赌场林立""地方很小""中西文化融合"3个维度上。研究还发现,澳门居民对"澳门"这一品牌发展中的博彩元素存在负面感知之处,总体的品牌形象感知存在提升空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纪春礼 曾忠禄
本文采用品牌概念地图的方法,选取澳门为案例,以103名澳门居民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澳门"的品牌概念地图,直观揭示了本地居民对"澳门"的品牌形象感知网络结构。研究显示,澳门居民对"澳门"的品牌形象感知主要聚焦于"赌场林立""地方很小""很多美食""中西文化融合""一国两制"5个方面;对"澳门"品牌形象的深层次感知则集中在"赌场林立""地方很小""中西文化融合"3个维度上。研究还发现,澳门居民对"澳门"这一品牌发展中的博彩元素存在负面感知之处,总体的品牌形象感知存在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