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3)
- 2023(11580)
- 2022(10017)
- 2021(9171)
- 2020(8144)
- 2019(18948)
- 2018(19081)
- 2017(36914)
- 2016(20359)
- 2015(23415)
- 2014(23673)
- 2013(23297)
- 2012(21399)
- 2011(19388)
- 2010(20000)
- 2009(18782)
- 2008(18827)
- 2007(17157)
- 2006(14973)
- 2005(13502)
- 学科
- 济(84757)
- 经济(84646)
- 管理(63829)
- 业(59064)
- 企(49491)
- 企业(49491)
- 方法(42351)
- 数学(37661)
- 数学方法(37025)
- 财(23342)
- 农(22875)
- 中国(20306)
- 制(19570)
- 业经(18338)
- 学(16769)
- 贸(15202)
- 贸易(15196)
- 地方(14938)
- 农业(14794)
- 易(14767)
- 务(14524)
- 理论(14474)
- 财务(14471)
- 财务管理(14430)
- 企业财务(13619)
- 环境(13280)
- 银(13161)
- 银行(13119)
- 体(13048)
- 和(12909)
- 机构
- 学院(300221)
- 大学(299574)
- 济(120745)
- 经济(118023)
- 管理(116036)
- 理学(100214)
- 理学院(99110)
- 研究(97252)
- 管理学(97063)
- 管理学院(96514)
- 中国(73383)
- 京(62877)
- 科学(60961)
- 财(57464)
- 农(52669)
- 所(50272)
- 业大(46744)
- 江(46354)
- 研究所(45486)
- 财经(45288)
- 中心(45126)
- 农业(41595)
- 经(40829)
- 北京(39310)
- 范(37969)
- 师范(37557)
- 经济学(36872)
- 州(36241)
- 院(34349)
- 经济学院(33353)
- 基金
- 项目(198380)
- 科学(155712)
- 基金(143318)
- 研究(142429)
- 家(124986)
- 国家(123975)
- 科学基金(106355)
- 社会(89256)
- 社会科(84644)
- 社会科学(84611)
- 省(79341)
- 基金项目(75822)
- 自然(70040)
- 自然科(68462)
- 自然科学(68445)
- 教育(67871)
- 自然科学基金(67241)
- 划(66318)
- 资助(59763)
- 编号(58505)
- 成果(47731)
- 重点(45075)
- 部(44102)
- 创(41696)
- 发(41692)
- 课题(40722)
- 创新(38957)
- 制(38609)
- 科研(38303)
- 教育部(37789)
- 期刊
- 济(131976)
- 经济(131976)
- 研究(83961)
- 中国(60116)
- 学报(48021)
- 农(47498)
- 财(46540)
- 科学(43729)
- 管理(42456)
- 大学(36355)
- 学学(34354)
- 教育(32996)
- 农业(31657)
- 技术(27908)
- 融(25480)
- 金融(25480)
- 财经(22537)
- 业经(21884)
- 经济研究(20981)
- 经(19255)
- 业(17623)
- 问题(17505)
- 统计(16397)
- 技术经济(15682)
- 策(15115)
- 版(14980)
- 理论(13840)
- 商业(13828)
- 科技(13642)
- 决策(13497)
共检索到43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晋雪梅
首先对品牌成长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分析了品牌可持续成长的实质,提出了品牌可持续成长机制要素的构成有品牌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把品牌的环境适应力、品牌的竞争力、品牌的文化力、品牌的市场力、品牌的管理力称为品牌可持续成长机制的五要素。在此基础上勾画出品牌可持续成长的曲线图,构建品牌可持续成长驱动模型,指出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协同创新是驱动品牌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申静 云梦妍 耿瑞利
在系统分析品牌构成要素和差异化策略的基础上,从差异化视角构建了管理咨询业品牌构成要素模型,并根据网站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与验证。基于修正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管理咨询业的品牌差异化战略及实施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宁
根据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数字型创业企业成长的现实特征,从数字型创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和行为主体两方面出发,在传统多局域世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加权特征的双边规则多局域世界网络模型,并采用Python编程进行仿真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数字型创业企业的成长依赖以数据和技术合作为基础的复杂网络空间,节点间边权的分布呈现"厚尾"的幂律分布特征,说明少数企业占据多数资源,而多数企业仅占有极少数资源;(2)数据技术适应性和数据资源吸引力是决定数字型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内在条件,提升适应性或吸引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较高的网络位势,而具有较高吸引力的企业在网络中的位势更高;(3)数字型创业企业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能够影响网络中其他主体的网络位势,提高他们的适应性能力或吸引力不仅能增强网络中其他行为主体的网络位势,还能促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扩散效率,提升主体间的公平性。研究结论得到如下启示:应注重复杂网络空间的建设,鼓励数据资源和数据技术的共享与扩散;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数字型创业企业的网络吸引力和适应性;加强对复杂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塑造数字型创业企业合理的网络位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东升
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品牌培育的核心理念。从可持续成长角度出发,根据企业产品特征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综合利用品质、价格、服务、沟通等营销策略,塑造品牌形象,取得核心顾客忠诚,最终实现企业长寿的使命。
关键词:
企业 可持续成长 核心竞争力 品牌培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波 熊中楷
新创企业成长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热点课题,文章针对新创企业的特点分析,认为知识、能力、机会、战略是新创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对新创企业成长有重要影响。构建了新创企业成长模型,认为新创企业应内外兼修、动静结合才能持续成长。
关键词:
企业成长 创业机会 创业战略 知识 能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承超 孙曰瑶
引入连锁品牌选址耦合系数概念,构建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范式下的需求函数,分析连锁品牌选址的耦合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连锁品牌品类集和商圈中消费者所需的品类集的耦合程度,即选址耦合系数的大小,决定了连锁品牌在不同商圈的选择;连锁品牌在商圈的选址耦合系数越大,则连锁品牌越倾向于选择此商圈;在同一商圈内不同连锁品牌的市场需求量由选址耦合系数、价格和品牌信用度三者共同决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立印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品牌个性和品牌认同感的品牌资产驱动结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品牌个性五个维度中的“仁、智、勇”对消费者个体品牌认同感和社会品牌认同感均有显著影响效应,而“乐、雅”虽对个体品牌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效应,但其对社会品牌认同感的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个体品牌认同和社会品牌认同对态度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品牌个性 品牌认同 品牌资产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德连 葛文静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就是回答哪些力量推动中心成长的问题 ,也是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政策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看 ,1 9世纪以来 ,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 ,也使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变化。本文把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概括为“轮式模型”。模型认为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主要有两种拉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 ) ,三种推力 (供给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 ) ,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成长机制 轮式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彭伟 朱雪嫣 符正平
近年来,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兴起,新创企业成长研究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就集群环境下新创企业如何获得成长这一研究问题,现有研究还探讨不足。为此,本文籍以社会网络理论与资源基础观,构建了集群新创企业成长机制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广东省云浮石材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集群内新创企业可以通过与不同的组织构建亲密信任的网络关系来获取集群内部的共享性资源,从而促进企业成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新创企业 成长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瑞华
任何城市都是一定空间范围的集聚中心,城市品牌定位如何在既定空间范围的约束下寻求突破、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标顾客是城市发展中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城市品牌定位的SIC模型,即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的定位:空间定位(Space positioning)、产业定位(Industry positioning)和品类定位(Category positioning)。其中,空间定位是城市发展的首要约束条件,要确定城市是多大范围的中心;产业定位要确定城市是什么样的中心;品类定位确定在该空间范围和产业领域内,城市要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发展什么样的品类。文章最后总结了适合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城市定位组合。
关键词:
品类 城市品牌 定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雯
品牌形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多方面因素构成。本文以贝尔品牌形象测评模型为基础,提出品牌形象主要是由公司形象、产品形象、符号形象、使用者形象四大部分构成。结合行业特点,对具有高卷入商品性质的家用汽车的品牌形象构成维度进行了调整和分析。
关键词:
高卷入耐用品 品牌形象 构成维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芬芳
高职院校品牌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用以识别和区分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其他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它是学校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个性形象的标识化的集中体现。鉴于学校和企业二者在多方面的统一性,从内蕴核、表征面、承载体三个层面建构"高职院校品牌文化钻石模型",可以使高职品牌文化的构成要素得以立体呈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品牌文化 要素构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宏
文章以人工智能家居行业为实例,通过构建三维度概念模型,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对品牌权益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三维度模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品牌权益的影响都较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三维度模型 品牌权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龙春凤 单军 柴啸森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是推动目的地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拓展的MOA模型,运用SEM分析方法,从动机、机会、能力、品牌认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动机层面,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层面,政府支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影响显著;能力层面,自我效能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检验显示政府支持会通过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自我效能会通过责任感、自豪感和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调节效应显示品牌认同在政府支持、自我效能、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与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推进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理论研究,为目的地营销组织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品牌大使行为 品牌认同 MOA理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宝芳 傅贤治
品牌空心化正为国内本土品牌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而当前理论界对品牌空心化研究也涉足不深。本文借助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等相关文献的研究,解析品牌空心化形成逻辑,提出品牌空心化的本质是品牌内外在一致性的失衡,并创建品牌空心化识别模型。通过市场观察,本文以运动品牌李宁和耐克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调研和数据对比分析,论证了李宁品牌空心化倾向的存在和品牌空心化的向度间的潜在传递性。
关键词:
品牌资产 品牌空心化 案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