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3)
2023(12108)
2022(10190)
2021(9389)
2020(7954)
2019(17968)
2018(17524)
2017(33537)
2016(17244)
2015(18929)
2014(18254)
2013(17921)
2012(15796)
2011(14071)
2010(13614)
2009(12273)
2008(11530)
2007(9683)
2006(7966)
2005(6539)
作者
(44526)
(37425)
(37068)
(35482)
(23721)
(17608)
(16859)
(14565)
(14143)
(12938)
(12590)
(12412)
(11582)
(11535)
(11374)
(11180)
(11085)
(10935)
(10713)
(10623)
(8859)
(8816)
(8766)
(8532)
(8448)
(8284)
(7958)
(7908)
(7330)
(7327)
学科
(70429)
经济(70368)
管理(60212)
(60079)
(51583)
企业(51583)
方法(38368)
数学(33862)
数学方法(33490)
(19120)
技术(18001)
(17909)
中国(16955)
业经(16599)
(13491)
贸易(13480)
(13130)
技术管理(12901)
(12673)
财务(12639)
财务管理(12620)
农业(12345)
企业财务(11981)
理论(11458)
地方(11269)
(10937)
(10715)
环境(10610)
(10254)
(10161)
机构
学院(236783)
大学(234211)
管理(103334)
(102986)
经济(101413)
理学(91853)
理学院(91053)
管理学(89662)
管理学院(89212)
研究(65725)
中国(50533)
(45185)
(45020)
财经(37850)
科学(37751)
(34753)
中心(32565)
经济学(32481)
(32366)
业大(32291)
(30785)
商学(29737)
经济学院(29585)
商学院(29465)
(28857)
财经大学(28658)
经济管理(28087)
(27921)
师范(27673)
北京(26657)
基金
项目(172354)
科学(140636)
基金(130040)
研究(126337)
(112077)
国家(111150)
科学基金(99734)
社会(85762)
社会科(81713)
社会科学(81699)
基金项目(69497)
(67423)
自然(64412)
自然科(63135)
自然科学(63126)
自然科学基金(62066)
教育(59302)
(55811)
资助(51526)
编号(48957)
(41871)
(39061)
创新(38180)
重点(37683)
国家社会(36748)
(35814)
成果(35787)
教育部(34967)
人文(34820)
科研(33278)
期刊
(100015)
经济(100015)
研究(61750)
管理(40738)
中国(40303)
(35115)
科学(30571)
学报(29908)
(25555)
大学(24681)
学学(23421)
技术(23023)
教育(21769)
业经(18347)
财经(18198)
农业(18101)
经济研究(17352)
(17343)
金融(17343)
(15705)
技术经济(13360)
商业(13272)
问题(12812)
(12654)
统计(12419)
科技(12409)
(11377)
理论(10550)
决策(10298)
财会(10034)
共检索到320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立  
互联网对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创新和营销生产力创建是新型营销模式的重要体现,但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间尚未形成高效的价值共创。本研究从消费者中心视角出发,建立了品牌创新、营销生产力与消费者关注之间的结构模型框架,研究了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获取调研数据,并采用信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式,考察了指标构建和结构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创新能力和营销生产能力均能有效提高价值共创水平,但在加入消费者关注作为中介变量后,影响效果进一步提升,说明消费者关注决定了品牌创新和营销生产力的最终作用。企业在进行营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回归到消费者中心,通过提高消费者关注提高整体价值共创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霍春辉  庞铭  
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是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与维持市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为验证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对企业的营销价值,本文将营销生产力作为评定依据,以品牌拥护作为营销生产力的预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品牌形象的中介效应和国家品牌形象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对品牌拥护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国家品牌形象对直接影响路径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对间接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研究结论揭示了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对营销生产力的积极影响,验证了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在市场营销研究中的理论价值,为企业营销规划与品牌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殷明  
本文探讨零售商创新对零售品牌资产的影响,并从消费者参与的中介效应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品创新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服务创新和体验创新,只有产品和体验创新才直接影响品牌资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研究得到,消费者参与不仅直接有助于品牌建设,而且还中介了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体验创新对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丽  刘瑞明  
来源国效应对一国产品的海外销售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在美国销售的中国H公司运动手表作为被试商品,在606份有效样本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了中国品牌电子产品在美国的来源国效应。通过与其他七个国家进行对比,本文发现,虽然中国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国家形象较为正面,但相对中国经济地位和产品质量而言,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子产品和中国品牌的"来源国偏见"普遍存在,"Made in China"目前仍是中国品牌在美国营销的不利因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来源国效应中的产品国家形象划分为整体绩效形象、整体制度形象和产品类属形象,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多个消费者因素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首次检验了消费者网购依赖度对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并且发现消费者产品知识负向调节来源国效应,这一结论可以导出明确的管理启示。本文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来源国效应相关研究,弥补了发展中国家逆向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时来源国效应研究的不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长征  
今天的品牌正在遭受消费者抵制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将消费者抵制区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 ,并且认为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品牌营销范式与后现代消费文化之间的内在冲突。在此基础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应对消费者抵制的五种后现代品牌营销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雪欣  张正  
基于符号互动论、认知关联理论、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理论和脑-意识相互作用理论,探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品牌象征价值对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品牌个人象征价值/社会象征价值/集体象征价值正向影响价值共创意愿;自我-品牌联结在品牌个人象征价值/社会象征价值/关系象征价值/集体象征价值对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中都起到中介作用;感知质量正向调节自我-品牌联结在品牌个人象征价值/集体象征价值与价值共创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随着我国推进消费行动升级计划的全面实施,基于消费者特点的市场营销工作再次成为零售领域的关注热点。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企业经济效益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对品牌联系、品牌认可与消费者品牌眷恋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牌联系对品牌眷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联系对品牌认可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认可对品牌眷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引入品牌认可后,品牌联系对品牌眷恋的影响系数由0.653下降为0.517,即品牌认可在品牌联系与品牌眷恋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自我符合、获得感在品牌联系与品牌眷恋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珍  常紫萍  
服务补救是商家挽回消费者的重要方式,消费者宽恕是商家能否实现客户保留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网络购物中的服务失误为背景,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去探究服务补救、消费者宽恕和持续信任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归因理论研究失误归因在服务补救和持续信任的调节作用。运用SPSS中的process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补救和消费者宽恕对持续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宽恕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归属性归因在物质补救、道歉和补救主动性与持续信任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可控性归因在物质补救和道歉与持续信任间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稳定性归因在服务补救和持续信任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瑶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商品牌营销策略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着重分析了消费者参与和感知价值在这一机制中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商品牌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电商品牌营销策略还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感知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其购买意愿。本文中介效应的分析不仅揭示了电商品牌营销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深层次机制,也为更全面地理解电商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电商品牌营销理论,也为电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新圣  李先国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作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窗口,在品牌营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和谐品牌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创的战略平台。其中,品牌关系质量在虚拟品牌社区特征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虚拟品牌社区特征在品牌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下,一方面通过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信任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其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一方面通过消费者对社区满意和信任的双层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参与意愿。因此,为促使消费者自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新圣  李先国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作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窗口,在品牌营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和谐品牌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创的战略平台。其中,品牌关系质量在虚拟品牌社区特征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虚拟品牌社区特征在品牌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下,一方面通过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信任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其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一方面通过消费者对社区满意和信任的双层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参与意愿。因此,为促使消费者自愿、积极参与企业或品牌价值共创活动,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创建与运行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品牌战略特点,通过构建独具品牌特色的品牌爱好者线上互动社区,提供特色化服务,获得消费者满意和信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付洋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奢侈品品牌体验营销相关策略,结合SOR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奢侈品体验营销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奢侈品品牌体验营销包含美学营销、娱乐营销、生活方式营销、氛围营销、文化营销5种策略;奢侈品体验营销刺激与外界刺激均对消费者动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体验营销刺激对个人性动机影响作用更强,而外界刺激对其社会性动机影响作用更明显;奢侈品消费者动机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社会性动机对购买行为的作用更强,消费能力在其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晓东  
跨境电商是全新的贸易和销售方式,直接面对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和多元化的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具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与独特的创造愿望,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意资源。通过价值共创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成为了跨境电商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产品设计与产品营销两个阶段、创意共创与创意选择两大体系,建立了跨境电商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四种类型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意选择体系主要影响品牌识别,创意共创体系主要影响品牌形象,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都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张丽娟  
双碳”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发展成为推动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其非线性作用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上均有体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区域、所有制、所属行业等方面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在三个维度上均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更为有趣的是,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会调节数字金融促进绿色创新作用的发挥,说明媒体在推动绿色创新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奚宾  张威威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9年样本企业面板数据,以投资者关注为中介变量,揭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投资者关注发挥部分中介效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于一定门槛值时,环境信息披露能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否则激励效果不显著;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及2015年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激励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更理性地认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构建高质量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