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56)
- 2023(19936)
- 2022(16999)
- 2021(15598)
- 2020(13317)
- 2019(30214)
- 2018(29963)
- 2017(58201)
- 2016(31363)
- 2015(35034)
- 2014(34755)
- 2013(34561)
- 2012(31484)
- 2011(28104)
- 2010(28202)
- 2009(26277)
- 2008(26031)
- 2007(23103)
- 2006(20573)
- 2005(18299)
- 学科
- 济(132929)
- 经济(132746)
- 业(109694)
- 管理(105745)
- 企(95243)
- 企业(95243)
- 方法(61719)
- 数学(51408)
- 数学方法(50818)
- 财(40535)
- 农(39316)
- 业经(35777)
- 中国(32774)
- 制(28555)
- 农业(27377)
- 务(27102)
- 财务(27022)
- 财务管理(26973)
- 地方(26160)
- 企业财务(25620)
- 学(23890)
- 贸(23193)
- 贸易(23182)
- 理论(22698)
- 技术(22633)
- 易(22414)
- 和(22111)
- 划(20355)
- 体(19993)
- 银(19725)
- 机构
- 学院(450321)
- 大学(449382)
- 济(183987)
- 管理(182426)
- 经济(180105)
- 理学(158042)
- 理学院(156319)
- 管理学(153684)
- 管理学院(152837)
- 研究(142775)
- 中国(110105)
- 京(94399)
- 财(88144)
- 科学(86603)
- 农(71584)
- 所(70319)
- 财经(70297)
- 江(66998)
- 中心(65675)
- 业大(65266)
- 经(63935)
- 研究所(63400)
- 北京(59017)
- 范(56566)
- 师范(56069)
- 农业(55892)
- 经济学(55753)
- 州(53693)
- 财经大学(52216)
- 院(52113)
- 基金
- 项目(304136)
- 科学(241639)
- 基金(223484)
- 研究(223145)
- 家(193110)
- 国家(191463)
- 科学基金(167025)
- 社会(143342)
- 社会科(135895)
- 社会科学(135860)
- 基金项目(118124)
- 省(118062)
- 自然(108365)
- 自然科(105906)
- 自然科学(105882)
- 自然科学基金(104027)
- 教育(102427)
- 划(98348)
- 资助(91926)
- 编号(90669)
- 成果(72565)
- 部(67526)
- 重点(67327)
- 创(64249)
- 发(63778)
- 课题(61202)
- 创新(59536)
- 国家社会(59310)
- 教育部(58523)
- 科研(58001)
- 期刊
- 济(203739)
- 经济(203739)
- 研究(130385)
- 中国(84700)
- 管理(70209)
- 财(70147)
- 学报(66654)
- 农(65303)
- 科学(62915)
- 大学(52121)
- 学学(49187)
- 农业(44799)
- 教育(44434)
- 融(40081)
- 金融(40081)
- 技术(40016)
- 业经(34983)
- 财经(34890)
- 经济研究(31689)
- 经(29865)
- 问题(26290)
- 业(24631)
- 技术经济(23010)
- 图书(22554)
- 商业(21491)
- 理论(21058)
- 统计(20851)
- 现代(20814)
- 版(20552)
- 科技(20383)
共检索到660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毕振力
本文以关系质量理论为基础,按照品牌关系的形成—品牌关系质量—品牌关系绩效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用手机购买和手机卡选择代表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品牌竞争程度和品牌转换障碍的不同情境,并利用来自同一样本的手机购买和手机卡选择的两组调查数据,分别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品牌关系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品牌关系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的启示方面,提示管理实践中应当正确处理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关系,以及要根据服务业消费的特点获取有效的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强荣 庄伯超 叶飞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价值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如家电,服装等),面临资源(如土地、水、能源等)供应、市场吸纳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制约。可见,我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大,但是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伟庆 唐铁球
本文运用我国2003—2014年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比重提升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升级。不同类型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离岸接包与在岸发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离岸发包与在岸接包则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认为,中国未来应努力提高服务外包业整体规模和水平,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提升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发展水平。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升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共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二是因与对方的联系而导致繁荣,即产生"共生绩效"。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提出"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和"共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广东制造业问卷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宪 黄建锋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在探讨服务业增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研究了近年来二者出现的融合态势。
关键词:
分工 服务业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 融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莹 董旭
选取我国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利用存量调整模型,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对华FDI区位选择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经济发达国家不同,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国制造业FDI存量调整到均衡水平的速度快于服务业;服务业和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服务业FDI看重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受集聚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则看重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倾向于投资到产业集聚度高的地区。此外,由于政府优惠政策多向制造业倾斜,因而地方政府控制力越大越有利于吸引制造业FDI,而不利于吸引服务业FDI。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璟 屈韬 陈勇姗 李佳蔚
基于2010—2018年佛山市27个制造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类检验佛山市服务要素集聚与技术异质性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及其影响效率,以探究服务业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过程中,服务专业化集聚对制造效率显著表现为价值创造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则显著表现为资本挤出效应;IT、商租服务通过成本效应直接推动制造效率提升;物流、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则需要通过产业关联这一中介路径对制造效率产生影响。当制造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应优先发展IT和商租服务集群,同时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吸收能力,打通物流、科技、金融服务与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以服务带动制造增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华广敏
当前各国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自身的发展,还受到产业间相互融合、互动及协调能力的深刻影响。而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内生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及提高产业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93~2011年间27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二者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性出发,充分考虑产业间相互促进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培养,努力形成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同正 孙林岩 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规律,但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我国制造业增长模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和服务业统计口径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关系的地区差异,并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第二层次的变量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关系的地区差异很大,而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经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传忠 侯佳妮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测算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针对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及服务业开放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且服务业开放能够增强该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批发零售服务化、金融保险服务化以及专业科学技术服务化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交通运输服务化和信息通信服务化则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呈现抑制作用;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弱。作用机制方面,技术溢出在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时春红
通过运用广东省细分行业2000年~2008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制造业28个行业及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三个方面,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广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对其制造业效率的支持作用,但作用很弱,这与广东省制造业"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非常吻合。最后,在对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粤港区域合作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吉昌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从服务经济的视野论述了服务业革命的涵义,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并讨论了服务业革命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服务业革命 制造业 发展前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江 马姣玥 吉喆
首先对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现状、机理和政策建议进行回顾,继而以京津冀都市圈为范围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为自变量,解释高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指标,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基础设施的观点。最后,根据计量模型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高端制造业的积极作用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京津冀都市圈,但在这一地带,生产性服务业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提高高端制造业的收益率水平,而不是实现高端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必须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