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8)
- 2023(10382)
- 2022(9067)
- 2021(8491)
- 2020(6996)
- 2019(16202)
- 2018(16231)
- 2017(31136)
- 2016(17074)
- 2015(19080)
- 2014(18956)
- 2013(18783)
- 2012(17109)
- 2011(15278)
- 2010(15010)
- 2009(13409)
- 2008(12771)
- 2007(10834)
- 2006(9312)
- 2005(7893)
- 学科
- 济(63416)
- 经济(63348)
- 管理(47726)
- 业(44340)
- 企(37256)
- 企业(37256)
- 方法(30888)
- 数学(26702)
- 数学方法(26390)
- 学(17217)
- 农(16811)
- 中国(15703)
- 财(15030)
- 业经(14262)
- 地方(13388)
- 环境(12969)
- 和(11498)
- 农业(11305)
- 理论(10977)
- 贸(10771)
- 贸易(10766)
- 技术(10718)
- 易(10416)
- 划(10178)
- 务(9862)
- 财务(9804)
- 财务管理(9790)
- 制(9777)
- 企业财务(9291)
- 教育(8940)
- 机构
- 大学(237595)
- 学院(235717)
- 管理(96381)
- 济(86478)
- 理学(84482)
- 经济(84435)
- 理学院(83517)
- 管理学(81942)
- 管理学院(81543)
- 研究(78877)
- 中国(56148)
- 科学(53288)
- 京(50955)
- 农(40193)
- 所(39916)
- 业大(39684)
- 财(37950)
- 研究所(37130)
- 中心(35507)
- 江(32786)
- 北京(32124)
- 范(31780)
- 农业(31699)
- 师范(31487)
- 财经(31343)
- 院(29447)
- 经(28586)
- 州(27089)
- 师范大学(25689)
- 技术(25501)
- 基金
- 项目(173541)
- 科学(135362)
- 基金(125340)
- 研究(123466)
- 家(110724)
- 国家(109828)
- 科学基金(93806)
- 社会(75169)
- 社会科(71119)
- 社会科学(71096)
- 省(68274)
- 基金项目(68136)
- 自然(63867)
- 自然科(62310)
- 自然科学(62296)
- 自然科学基金(61152)
- 划(57933)
- 教育(55507)
- 资助(50925)
- 编号(50261)
- 成果(39631)
- 重点(38970)
- 部(36867)
- 发(36685)
- 创(35924)
- 课题(34210)
- 科研(33957)
- 创新(33478)
- 计划(32779)
- 大学(31575)
共检索到325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玉洪
哀牢山纵贯云南高原中部,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海拔一般在2000m以上,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对云南季风气候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在哀牢山北段山顶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的森林气候更具有其独特的分布特征。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获取森林内的各种气象要素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哀牢山 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巩合德 张一平 刘玉洪 杨国平 鲁志云 卢华正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 a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 707.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 421.8,15.4和270.6 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树木的树干茎流量反而更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广永 张一平 刘玉洪 巩合德 罗有勇
地温是森林气候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ASSFE)林外和林内的长期地温观测资料,对研究较少的地温多年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气候功能,林内外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差异为2.4℃(林内年平均最高地表温低于林外13.4℃,林内年平均最低地表温高于林外3.4℃),干季的林内外差异大于雨季;年平均地表温具有上升的趋势,干季强于雨季,林内强于林外(林外:0.010℃/a,林内:0.017℃/a)。因此,地温的总体水平上升,地-气温差、林内与林外的地温差缩小。受此影响,哀牢山亚热带山...
关键词:
哀牢山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地温 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尹利伟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关键词:
林窗 小气候要素 空间分布 常绿阔叶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国平 巩合德 郑征 张一平 刘玉洪 鲁志云
测定了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6种优势植物各器官的热值、养分和灰分。结果表明: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因种而异,且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热值存在明显差异。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变化范围是:叶19.01~23.41kJ·g-1,枝19.22~21.47kJ·g-1,皮18.22~21.24kJ·g-1,干19.32~21.27kJ·g-1,根18.89~20.90kJ·g-1;6种植物平均干质量热值大小顺序为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黄心树Machilus bombycina>景东冬青Ilex gintun...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华 刘琪璟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2)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思玉 郑世群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 186种 ,隶属于 75个科 132属 ,物种种类丰富 ,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 ,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 ,在群落垂直结构的 5个层次中 ,乔木层第 2亚层除物种丰富度外 ,其他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各层次中是最大的 ;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分居第 2位 ,群落均匀度则居第 3位 ;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 1位 ,但群落均匀度最小 ;乔木层第 1亚层除群落均匀度居第 2位外 ,其他指标均最小 ;藤本的物...
关键词:
笔架山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 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明坚 陈启常 李铭红 史美中 曹剑波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唐茂聪 吉庆森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 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1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降水量1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7.4℃。1a 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1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春明 刘文耀 杨国平 李小双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青 丁晖 方炎明 陈晓 徐海根 李蒙 徐鲜钧
通过对武夷山四新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样方种—面积曲线进行研究,探讨以少叶黄杞为优势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维管植物有35科67属139种;以壳斗科、杜鹃花科、杜英科、山茶科为主,栲属、杜鹃花属、杜英属为重要属;优势树种为少叶黄杞、米槠、南岭栲、赤楠.表明四新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0.48 hm2时,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拟合曲线公式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样地植物胸径小于6 c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笑寒 黄力 杨圣贺 杨超 钱深华 赵亮 杨永川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16年1月23日雪灾后,在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分别设置调查样方,将样方中所有树木分为七个受损等级,确定样方内所有树高≥5 m个体在雪灾中的受损等级,并记录受损树木的胸径和所处地形的坡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胸径大小、坡度与树木受损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了树木1 04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起帆 熊勇 余泽平 刘骏 刘小玉 习丹
【目的】研究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揭示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氮组分的海拔差异性,为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海拔梯度(400、600、800、1 000、1 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析海拔梯度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关系。【结果】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 000 m海拔均显著高于400、600和1 200 m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表层土壤铵态氮(0~20 cm)和硝态氮(10~20 cm)含量显著降低,而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20~40 cm)含量则先在600 m海拔显著增加后快速下降。土壤总活性氮占全氮的比例随海拔的升高出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氮组分所占的比例。海拔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各活性氮组分与土壤湿度、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总有机碳的变化是引起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活性氮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荣 陈圆圆 骆争荣 丁炳扬
为了解分布在中国东部中山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短期群落动态,于2003年和2008年,对面积为5 hm2的百山祖森林动态样地进行2次全面调查,分析群落内主要树种的补员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①从2003年到2008年,该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共有2 343株死亡,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7.79%,分属于96个物种,占物种总数62.75%。5 a间,新增加的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中共有1 131株,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3.93%。有补员个体的物种共计65种,占物种总数的36.72%。②百山祖5 hm2样地,胸径≥1 cm的所有个体的年死亡率为1.45%,年补员率为0.62%。灌木的年平均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