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1)
2023(11079)
2022(9749)
2021(9267)
2020(7721)
2019(17906)
2018(18091)
2017(33961)
2016(19031)
2015(21440)
2014(21765)
2013(21164)
2012(19415)
2011(17328)
2010(17236)
2009(15652)
2008(14941)
2007(13093)
2006(11268)
2005(9642)
作者
(56493)
(46896)
(46449)
(44128)
(29388)
(22409)
(21042)
(18665)
(17881)
(16682)
(15926)
(15691)
(14843)
(14724)
(14424)
(14370)
(14263)
(14014)
(13298)
(13212)
(11824)
(11489)
(11389)
(10649)
(10564)
(10429)
(10396)
(10192)
(9554)
(9421)
学科
(68560)
经济(68474)
管理(53022)
(48037)
(40288)
企业(40288)
方法(31906)
数学(27319)
数学方法(26982)
(19045)
中国(18162)
(17701)
(17416)
业经(15498)
地方(14745)
(13718)
理论(13338)
农业(12448)
(12018)
(11481)
贸易(11477)
教育(11129)
(11113)
技术(11110)
(11018)
环境(10960)
财务(10947)
财务管理(10927)
(10578)
银行(10523)
机构
大学(262533)
学院(261541)
管理(103591)
(94606)
经济(92225)
理学(89677)
研究(89146)
理学院(88639)
管理学(87005)
管理学院(86549)
中国(64024)
科学(59252)
(56977)
(49417)
(45980)
业大(44258)
(43290)
研究所(42370)
中心(39985)
农业(39246)
(38055)
北京(35888)
(35085)
财经(34700)
师范(34681)
(32547)
(31527)
(31149)
技术(30861)
(27991)
基金
项目(185718)
科学(143353)
研究(133814)
基金(131638)
(116966)
国家(115979)
科学基金(97420)
社会(79963)
社会科(75499)
社会科学(75476)
(74120)
基金项目(70564)
自然(65536)
自然科(63943)
自然科学(63920)
(63094)
自然科学基金(62707)
教育(61323)
编号(55676)
资助(54085)
成果(45488)
重点(41730)
(39784)
(39273)
课题(38849)
(38533)
创新(35901)
科研(35753)
计划(35606)
项目编号(34311)
期刊
(103783)
经济(103783)
研究(74372)
中国(51466)
学报(48714)
(45271)
科学(41738)
管理(37267)
大学(35013)
教育(33177)
学学(32929)
(32030)
农业(31572)
技术(22870)
(19250)
金融(19250)
业经(17512)
(16347)
财经(15822)
经济研究(15812)
图书(15672)
科技(14026)
(13347)
问题(13290)
理论(13268)
(13265)
业大(13190)
实践(12451)
(12451)
技术经济(11794)
共检索到37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疆  翟丙年  殷振江  
【目的】建立陕西咸阳灌区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该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06-2009年,在陕西省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武功县、兴平市、乾县、泾阳县和三原县共布置了112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即设置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根据"3414"田间试验结果和冬小麦相对产量,划分了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指标,然后对不同养分丰缺指标下的最佳推荐施肥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咸阳灌区冬小麦N、P2O5、K2O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5.7,5.6和5.5kg/kg,增产率分别为25.1%,14.7%和7.9%,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冬小麦相对产量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彪  刘荣乐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_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_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_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可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小麦 6个高产品种 (京 4 11、94 2 8、农大 32 91、94冬 2 8、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 )的氮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的差异 ,确立了对应的氮肥推荐参数。 6个冬小麦品种中 ,农大32 91、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 ,其中农大 32 91和京冬 8号属于高效高响应品种 ,中麦 9号属低效高响应品种 ;而 94 2 8对氮肥反应较不敏感 ,属于低效低响应品种。这 6个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氮素供应量 (播前土壤无机氮和肥料氮量 )分别为 183,181,132 ,132 ,15 2和 132 kg.hm-2 ,不需追肥的硝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宜伦  白由路  王磊  刘举  韩燕来  谭金芳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鄢一笑  张杨珠  
简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建立、发展及其意义,综述了湖南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旭辉  李瑛  李立科  
在陕西省东部灌区土娄土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 35 4冬小麦高产的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氮肥适宜施用时期及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比例。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对陕 35 4冬小麦均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其增产效果为氮 >磷 >钾 ;最佳施肥量为 N 2 6 0~ 2 80 kg/hm2 ,P2 O52 4 1~ 32 6 kg/hm2 ,K2 O 186~2 2 4 kg/hm2 ;氮肥基追比例 1∶ 1,较全施基肥增产约 7% ,较全施追肥增产约 14 % ;有机无机氮配合比例 1∶ 1~1∶ 3,比单施无机氮增产约 6 % ,比单施有机氮增产约 1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阿宁  黄文江  赵春江  刘克礼  刘良云  王纪华  
【目的】由适时获得的高光谱数据代替传统繁琐的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数据来进行变量施肥,实现冬小麦高产优质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其施肥效应。【结果】变量施肥之后两种氮肥处理在敏感波段670nm和760~900nm处反射率差异明显,而670nm和760~900nm是氮素和冠层的敏感波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安  兰林旺  周殿玺  王志敏  王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祥  贾志锋  刘文辉  刘勇  魏小星  牛奎举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引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青海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施处理下燕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处理N2P3K2的产量最高,达到4 785.2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488.9kg·hm-2,而处理N2P2K0可增收3 324.7CNY·hm-2,其增收效果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  梁斌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益望  刘文兆  王俊  杨玉玲  
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均能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的增长,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均为:单施氮肥处理(N)高于不施肥处理(CK),氮磷配施处理(NP)显著高于CK和N处理,三个有机肥处理(M、NM和NPM)均较高。不同施肥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影响显著,NPM处理的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期均最高;其次分别为NM处理和NP处理,而M处理在前期较高,后期下降较快,N和CK处理均较低。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NPM>NM>M>NP>N>CK,不同施肥均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产量为341~4388kg/hm2),除M和NM处理,其他处理均有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静  王迎春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肖碧林  
【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南镇武  梁斌  刘树堂  李文香  张广凯  
为提高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利用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6,36年产出的冬小麦籽粒,研究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上升,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与不施肥(CK)或单施有机肥(M1、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M1N1、M1N2、M2N1、M2N2)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2%~43.9%,10.4%~56.7%;谷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脯氨酸受氮肥施用影响程度最大。在同一有机肥投入水平下,低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的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高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在等氮量投入下,有机肥供氮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瑞华  
[目的]以咸阳市为研究区探究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价值体系构成,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情况,通过即时访谈法了解导游和当地商户对咸阳乡村旅游的认识,并归纳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价值。[结果]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多种有利价值:(1)功能价值,主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需求的多样性,即56.0%的游客想参观民俗民居景点,37.0%的游客想参与生态休闲、瓜果采摘项目,5.0%的游客想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