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3)
- 2023(4975)
- 2022(4223)
- 2021(3872)
- 2020(3318)
- 2019(7215)
- 2018(7109)
- 2017(13184)
- 2016(7803)
- 2015(8548)
- 2014(8542)
- 2013(8378)
- 2012(7820)
- 2011(7160)
- 2010(7285)
- 2009(7073)
- 2008(7114)
- 2007(6490)
- 2006(5764)
- 2005(5526)
- 学科
- 管理(26315)
- 济(24590)
- 经济(24526)
- 业(22565)
- 企(19760)
- 企业(19760)
- 制(11278)
- 财(10724)
- 方法(8776)
- 学(7943)
- 体(7883)
- 农(7332)
- 数学(7212)
- 数学方法(7090)
- 业经(6885)
- 体制(6820)
- 中国(6784)
- 务(6424)
- 财务(6407)
- 财务管理(6389)
- 企业财务(6078)
- 银(5647)
- 银行(5602)
- 行(5319)
- 融(5201)
- 金融(5198)
- 环境(5085)
- 划(4966)
- 度(4742)
- 制度(4735)
- 机构
- 大学(114004)
- 学院(112396)
- 研究(42625)
- 济(41995)
- 经济(41021)
- 管理(37252)
- 理学(31664)
- 理学院(31215)
- 中国(30494)
- 管理学(30478)
- 管理学院(30272)
- 科学(28450)
- 农(26939)
- 京(24068)
- 财(23773)
- 所(23675)
- 业大(21678)
- 研究所(21392)
- 农业(21249)
- 江(18749)
- 中心(18170)
- 财经(17755)
- 省(17151)
- 经(15965)
- 院(15651)
- 北京(14876)
- 农业大学(14163)
- 州(14105)
- 经济学(13330)
- 技术(13170)
- 基金
- 项目(76746)
- 科学(58183)
- 基金(54842)
- 研究(50994)
- 家(50190)
- 国家(49813)
- 科学基金(40922)
- 社会(31595)
- 省(31448)
- 社会科(29869)
- 社会科学(29864)
- 基金项目(28599)
- 自然(27849)
- 自然科(27164)
- 自然科学(27146)
- 自然科学基金(26667)
- 划(25934)
- 教育(23571)
- 资助(22762)
- 编号(18804)
- 制(18755)
- 重点(18195)
- 成果(16799)
- 部(16507)
- 创(16056)
- 计划(15890)
- 发(15819)
- 创新(15288)
- 科研(15164)
- 科技(14724)
共检索到176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刘莹 马世闯 许道超 杨岚 郑伟 刘圣明 夏彦飞 林晓民
【目的】探究咯菌腈对牡丹黑斑病菌(Alternaria suffruticosae)、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腔孢叶斑病菌(Hainesia lythri)和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及产孢的抑制活性,分析咯菌腈在牡丹病害化学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咯菌腈对孢子萌发、产孢时间及产孢量、芽管伸长及芽管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咯菌腈对腔孢叶斑病菌菌丝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思凡 陈维峰 马林 袁宗胜 刘芳
【目的】探讨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牡丹根系生长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为后续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比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建立了具有高效解磷、解钾、固氮活性的产气肠杆菌CT-B09-2、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6、乙酸钙不动杆菌WYS-A01-1这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处理,共计16个菌剂处理(T1~T16),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菌剂处理30 d后测定牡丹根干质量及叶片POD、CAT活性,并对各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性、相关性和回归拟合分析。【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牡丹根干质量、POD活性、CAT活性的影响不同;T8处理(施用40 mL产气肠杆菌、80 mL解淀粉芽孢杆菌、40 mL乙酸钙不动杆菌)的根干质量、POD活性、CAT活性最大,分别为6.32 g、153.31μmol·g-1、676.53μmol·g-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4.47%、341.29%、95.14%;各菌剂处理下,POD活性与CAT活性、CAT活性与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效应分析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根干质量的影响随着其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互作效应分析显示,产气肠杆菌低用量与解淀粉芽孢杆菌高用量的互作效果最好,产气肠杆菌适中用量与乙酸钙不动杆菌低用量的互作效应最好。【结论】各菌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牡丹根干质量及叶片POD、CAT活性,以V(产气肠杆菌)∶V(解淀粉芽孢杆菌)∶V(乙酸钙不动杆菌)=40 mL∶80 mL∶40 mL的T8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波 史冬辉 陈安良 应蒙蒙 张立钦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杨梅Myrica rubra叶丙酮提取物和杨梅素进行了系统的抑菌作用测定。杨梅叶丙酮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等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23.08,19.85,25.86,22.07,23.18和22.86 g·L-1;杨梅素对以上6种菌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品维 童森淼 廖文莉 马建义 沈哲红 叶良明
以竹炭生产副产物竹焦油为活性成分,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竹焦油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室内盆栽药效试验表明,体积分数50%竹焦油乳油在质量浓度为2000mg·L-1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预防效果达到79.13%,治疗效果达到78.36%;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2.38%和46.98%,其防效与对照药剂200mg·L-1三唑酮没有显著差异。竹焦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肖娟 马志卿 谢惠琴 冯俊涛 张兴
为了进一步明确细辛醚的抑菌活性,采用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盆栽试验以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细辛醚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细辛醚对黄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30.93~70.67 mg/L;对番茄叶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39.19~86.37 mg/L;1000 mg/L细辛醚对小麦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防效分别为68.64%,68.40%。可见,细辛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藁本 细辛醚 抑菌作用 植物源杀菌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艳 戚丽 张正竹
研究了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咖啡碱对茶树4种主要叶部病原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赤叶斑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咖啡碱质量浓度为1~10mg.mL-1时,抑制率为33.0%~100.0%,对4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7、1.860、0.937、1.889mg.mL-1;而EGCG在试验设计浓度下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筛选茶叶中的主要抑菌物质,将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和茶渣分别添加到PDA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茶树叶部病原真菌(茶轮...
关键词:
茶 咖啡碱 病原真菌 抑菌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桂珍 吴学仁 杨文兰 吕国忠
试验测定了8个粘帚霉Gliocladium spp.菌株的发酵液对3种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核盘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n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HL-1-1、SH-1-1和SS-1-1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83.48%、81.65%和78.68%,3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SDT-10-1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率仅为23.24%。热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121℃处理30 min,病原菌生长正常,抑菌作用消失;发酵液经60℃处理后供试菌株的抑菌效果明显,但效果...
关键词:
粘帚霉 发酵液 抑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史冬辉 刘洪波 杨小丰 张瑜 陈安良 张立钦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活体组织法对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精油对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离体抑菌实验表明:在500μL.L-1下黄山木兰精油对多种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以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95.23%和93.83%。筛选6种对黄山木兰精油较为敏感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黄山木兰对6种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47.94~223.73μL.L-1,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活性最强,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清 冀瑞卿
该文研究了鳞柄白鹅膏、毒蝇鹅膏菌、细鳞环柄菇及绒白乳菇 4种毒蘑菇菌株及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鳞柄白鹅膏和细鳞环柄菇对杨树烂皮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鳞柄白鹅膏拮抗效果最好 ,在室内对峙培养试验中 ,杨树烂皮病菌菌株对鳞柄白鹅膏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抑制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促生长效果在 74h达最高 ,而此时杨树烂皮病菌菌株被鳞柄白鹅膏菌株的抑制也达最高 ;绒白乳菇菌株对杨树烂皮病菌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拮抗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4个毒蘑菇菌株的毒素粗提液对病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 10 0 % ,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 93 36 %~ 97 2 9%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贡常委 秦旖曼 屈劲松 王学贵
【目的】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频率以及抗性机制,为草莓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从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乐山及雅安等地采集草莓灰霉病样本,并分离纯化得到188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188株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毒力和渗透压敏感性,采用甘油铜比色法测定经咯菌腈处理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甘油含量,采用分段测序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Ⅲ型组氨酸激酶基因BOS1(BC1G_00374)扩增测序,采用Swissmodle和I-TASSER预测和评价突变对BOS1的结构影响。【结果】188株灰霉病菌菌株中有8株表现为高抗,9株为中抗,43株为低抗,其余表现为敏感;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EC50介于0.03—0.62μg·mL~(-1),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范围为2.2—45.9。NaCl浓度在1.25—10 g·L~(-1)可刺激敏感菌株生长,浓度在1.25—20 g·L~(-1)范围可刺激抗性菌株生长,但>40 g·L~(-1)时则抑制菌丝生长,尤其对抗性菌株,抗性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正常条件下各代表性菌株甘油含量介于0.0025—0.0148μg·mL~(-1),且菌株的甘油含量与咯菌腈抗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但在使用咯菌腈处理(0.1μg·mL~(-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后,甘油含量均上升,且抗性菌株甘油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低抗菌株YAHY-13、CDCZ-2以及中抗菌株CDCZ-42在TAR和HAMP区域均发生突变,中抗菌株CDCZ-20和高抗菌株MYFC-10、CDCZ-43在TAR和REC区域均有突变,但CDCZ-20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N,而两株高抗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S。不同突变位置对BOS1区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F127S、I365N、I365S、V1136I、A1259T均处于BOS1区域结构的无规则卷曲,但TAR区域I365N和I365S使区域结构无规则卷曲发生整体偏移。【结论】四川省已有部分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产生了抗性;相比敏感菌株,田间抗性菌株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增加,但当浓度超过耐受范围后对渗透胁迫高度敏感,药剂胁迫下田间抗性菌株甘油含量增加量显著小于敏感菌株;组氨酸激酶BOS1突变的位置和方式与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水平存在必然联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刚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赤国彤
测试了采于河北承德的旋覆花根、茎、叶、花及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以及花的提取物的4种溶剂萃取组分对黄瓜白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旋覆花各部位的粗提物对6种供试真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花部抑制作用较强。花部粗提物对黄瓜霜霉病菌EC50值为5.48 mg/mL,12.5 mg/mL的抑制率达88.89%。在花部粗提物的4种溶剂的萃取组分中,氯仿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比其他3种溶剂萃取组分高。
关键词:
旋覆花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俊 张焱珍 李晚谊 李智敏 田浩 刘莉 石瑶 王翰墨 李家瑞
采用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云南特色植物红葱(Eleutherine plicata)对百合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chum mus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红葱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0μg/mL时对百合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并从中分离出其抗菌活性成分为异红葱甲素isoeleutherol(C14H12O4)。
关键词:
红葱 百合炭疽病菌 抗菌活性 天然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星 于秀梅 李亚宁 张立荣 刘大群 杨文香 张汀
【目的】研究叶锈菌诱导小麦叶片的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明小麦的抗病机制。【方法】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叶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随机挑取文库中的阳性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结果】成功构建了叶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抑制差减杂交文库,共获得3 456个阳性克隆。挑取165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60条高质量EST。对EST序列进行聚类后,共获得107条非重复序列(Unigene),与GenBank进行BLASTx和BLASTn同源比对,其中70条非重复序列与已知基因同源性很高,占全部非重复序列的65.4%。已知功能的ES...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抑制差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王建新 周明国
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辣椒炭疽病菌 (Col letotrichumgloeosporiodies)和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 4种病原菌的 9个菌株的 β 微管蛋白基因 ,进而与典型模式菌粗糙麦孢霉 (Neurosporacrassa)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4种病原真菌 β 微管蛋白序列与粗糙麦孢霉具高度同源性 ;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 β 微管蛋白 198位氨基酸由Glu突变为Ala ,是导致上述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 (MBC)抗药性的...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多菌灵 抗药性 突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侯小改 刘改秀 乔琦 张有福
用植物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技术对5种野生牡丹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形态和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野生牡丹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3个部分.表皮细胞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方形或长方形细胞构成,外被角质膜,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特征存在种间特异性;中脉及其外围基本组织分化形成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存在差异.从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细胞壁呈平直状、浅波状或波状.从植物的生态习性来看,叶片的结构特征表明5种野生牡丹属于中生植物类型,同时叶片的结构特征也为野生牡丹种群鉴别及实际栽培过程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牡丹 叶片 解剖学特征 生态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