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1)
- 2023(10960)
- 2022(9727)
- 2021(9265)
- 2020(7720)
- 2019(17851)
- 2018(17792)
- 2017(34730)
- 2016(18920)
- 2015(21059)
- 2014(21261)
- 2013(20956)
- 2012(19106)
- 2011(16994)
- 2010(16720)
- 2009(15104)
- 2008(14796)
- 2007(12966)
- 2006(10884)
- 2005(9382)
- 学科
- 济(70849)
- 经济(70767)
- 管理(53354)
- 业(50914)
- 企(44175)
- 企业(44175)
- 方法(35929)
- 数学(30061)
- 数学方法(29693)
- 中国(17919)
- 农(17753)
- 财(17535)
- 学(17383)
- 业经(16857)
- 地方(14303)
- 理论(14250)
- 和(13099)
- 贸(12658)
- 贸易(12654)
- 易(12294)
- 技术(12163)
- 制(12081)
- 农业(11889)
- 务(11830)
- 教育(11785)
- 财务(11766)
- 财务管理(11747)
- 企业财务(11203)
- 环境(10868)
- 银(10204)
- 机构
- 大学(265732)
- 学院(263085)
- 管理(107285)
- 济(97429)
- 经济(95125)
- 理学(94043)
- 理学院(92951)
- 管理学(91250)
- 管理学院(90765)
- 研究(84660)
- 中国(60017)
- 京(56360)
- 科学(55364)
- 财(43994)
- 所(42021)
- 农(41287)
- 业大(40704)
- 研究所(38819)
- 中心(38325)
- 江(36703)
- 范(36387)
- 财经(36361)
- 师范(36055)
- 北京(35270)
- 经(33172)
- 农业(32545)
- 院(30900)
- 州(30607)
- 师范大学(29189)
- 经济学(28294)
- 基金
- 项目(188229)
- 科学(147983)
- 基金(136675)
- 研究(136470)
- 家(119250)
- 国家(118259)
- 科学基金(101859)
- 社会(84801)
- 社会科(80211)
- 社会科学(80191)
- 省(73674)
- 基金项目(73540)
- 自然(67938)
- 自然科(66380)
- 自然科学(66365)
- 自然科学基金(65162)
- 教育(62659)
- 划(62229)
- 资助(56050)
- 编号(55841)
- 成果(45269)
- 重点(41587)
- 部(41059)
- 创(39247)
- 发(39024)
- 课题(37780)
- 创新(36428)
- 科研(36235)
- 大学(35196)
- 教育部(35181)
- 期刊
- 济(101525)
- 经济(101525)
- 研究(74102)
- 中国(45842)
- 学报(44818)
- 科学(40248)
- 管理(38060)
- 农(36914)
- 大学(33472)
- 教育(32028)
- 财(31920)
- 学学(31333)
- 农业(26223)
- 技术(21683)
- 融(18750)
- 金融(18750)
- 业经(17163)
- 图书(17139)
- 财经(17070)
- 经济研究(15976)
- 经(14414)
- 科技(13740)
- 理论(13470)
- 业(13304)
- 问题(13151)
- 版(12704)
- 实践(12651)
- 践(12651)
- 技术经济(12052)
- 情报(11954)
共检索到36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元 丁三青
内蕴和谐价值理念的和谐网络文化影响和调节着大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念,在其网络实践活动和价值评价运行机制中起着价值导向效能。和谐网络文化凝聚整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多元的外来文化,在网络生活场域中以主导文化引领多元文化。和谐网络文化能够激励教育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促其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网络文化具有思想渗透效能,促进大学生用和谐价值理念认知网络新生事物,理性对待网络社会中的问题。实践规范效能使其对大学生网络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规范作用。和谐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效能对传统的、
关键词:
网络 和谐网络文化 隐性德育效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瑞英 谢正宇
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地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挖掘其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允华 董佳亮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和谐构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和谐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定位,进而研究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物质和谐、制度和谐及环境和谐等方面,探究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校园网络文化 和谐构建 对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强东
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化产业和网络消费具有产消活动无时空限制、个性化和共享性突出、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增、市场化程度极高、产消群体规模庞大等显著特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促进网络消费,应以内容产业为核心,建立强大的网络文化生产平台,开发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培养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人才,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构建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引导网络文化消费。
关键词: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消费 内容产业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正荣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在理念、载体、模式和内容四个方面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文化则是网络产生的前提条件、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的价值坐标;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网络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英 郭双利 王春恋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贴吧、校园网等的研究,探索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提出营造良好高校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 贴吧 网络教育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李凤 温雪
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探究网络文化的内涵,借鉴跨文化研究的成果,理清影响网络文化适应性的因素,阐明其研究意义和方法,这是保证网络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促进个体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寻求自身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网络文化及其适应性的研究进行述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文化 跨文化 文化适应 述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邵必林 王颖 林森
文章针对工期隐性成本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贝叶斯网络原理建立了工期隐性成本因素贝叶斯网络,并提出了计算局部因素节点概率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应用,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工期隐性成本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工期隐性成本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英
从总体上说,旅游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是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旅游之和谐具有层次性,即显性与隐性之分别。显性和谐是指受旅游审美活动的影响或促进较为直接的和谐,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隐性和谐是指受旅游审美活动的影响或促进较为间接的和谐,如文化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心理和谐等。旅游显性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固然重要,但隐性和谐也的确不可小视。
关键词:
旅游 显性和谐 隐性和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敏 孙东亮 李杨 姚伟 张秀 熊丽
[目的]针对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问题,构建了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模型,引导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交流;[过程]对隐性知识的分类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的障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方式及交流的要素,然后构建了模型;[结论]通过任务、事件或者话题导向将网络成员链接起来,在处理网络成员关系时,可以采用社群协调者的方式,协调网络成员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开放、互信和便捷,促进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隐性知识的潜移默化。[局限]需要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交流 社会网络 知识管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志权 温静 陈旭川
指出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提出在研究生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主体性、系统性等原则.着重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几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
隐性课程 研究生德育 德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玉珍
网络文化具有平等参与、多元竞争、开放和个性化等特征 ,对传统文化的传统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识存储方式、汉字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并为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古文明国家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的严重威胁 ,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 ,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 ,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 ,使中华文化得以整合并发扬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