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6)
2023(9703)
2022(8727)
2021(8380)
2020(7080)
2019(16708)
2018(16707)
2017(31906)
2016(17695)
2015(20129)
2014(20069)
2013(19982)
2012(18021)
2011(16061)
2010(15974)
2009(14678)
2008(14540)
2007(12960)
2006(11277)
2005(9799)
作者
(50360)
(41448)
(41195)
(39162)
(26452)
(19725)
(18820)
(16388)
(15720)
(14809)
(14350)
(13821)
(13073)
(12940)
(12730)
(12574)
(12515)
(12410)
(11846)
(11722)
(10376)
(10118)
(9859)
(9400)
(9345)
(9333)
(9182)
(9032)
(8300)
(8191)
学科
(64943)
经济(64873)
管理(59995)
(52040)
(46112)
企业(46112)
方法(32030)
数学(26802)
数学方法(26515)
(19322)
(16192)
中国(16043)
业经(15367)
(14899)
(13473)
财务(13404)
财务管理(13377)
地方(13174)
理论(12789)
企业财务(12623)
(12373)
(12241)
(11296)
农业(10857)
(10768)
贸易(10763)
技术(10517)
(10427)
环境(10422)
(10158)
机构
大学(245190)
学院(242765)
管理(103463)
(89283)
理学(88399)
理学院(87419)
经济(86961)
管理学(86063)
管理学院(85598)
研究(75733)
中国(58028)
(53060)
科学(48896)
(42797)
(37702)
业大(36116)
(35766)
(35324)
中心(35148)
研究所(34331)
财经(33810)
北京(33639)
(32194)
师范(31938)
(30701)
(29436)
农业(27926)
(27774)
商学(26033)
师范大学(25850)
基金
项目(167199)
科学(130489)
研究(123236)
基金(120181)
(103935)
国家(103045)
科学基金(88923)
社会(74856)
社会科(70795)
社会科学(70773)
(65335)
基金项目(65084)
自然(59220)
自然科(57778)
自然科学(57768)
自然科学基金(56710)
教育(56165)
(54888)
编号(51434)
资助(49360)
成果(41625)
重点(36534)
(36235)
课题(34712)
(34515)
(34219)
项目编号(32201)
创新(32077)
科研(31948)
大学(31269)
期刊
(99946)
经济(99946)
研究(70257)
中国(45727)
管理(39985)
学报(37555)
科学(35138)
(33768)
(31629)
大学(28353)
教育(28031)
学学(26364)
农业(22410)
技术(21456)
(19879)
金融(19879)
业经(16311)
财经(15961)
图书(15674)
经济研究(14134)
(13406)
理论(13379)
(12991)
实践(12583)
(12583)
问题(12513)
科技(12256)
现代(11861)
技术经济(11791)
情报(11374)
共检索到35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璞  
和谐发展必须以和谐管理为保证。和谐管理以人为本,强调安人心、争取人心。但在管理实践中,许多管理者在理智上明知得人心的管理意义,但由于不知人心的演变规律而不知得人心的要领,采取的管理举措往往伤人心、失人心,从而导致矛盾和冲突丛生。管理者必须认知和掌握人心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如果管理者遵循人心的演变规律,将心换心,就抓住了治理人心和安得人心的关键,这是达成和谐管理、实现无为而治的前提条件和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新建  
社会和企业等组织的公平分配问题,从来就是十分敏感且充满争议的多学科重要研究领域,这类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总会影响到宏微观组织的和谐与发展。文章阐述了这方面具有一般理论意义的命题:什么是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有无规律可循?公平分配与企业和谐有何内在关系?如何抉择公平分配策略,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与发展?旨在揭示这一重要领域"薄薄的面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继伟  
类似新瓶装老酒的现象在管理学界非常普遍,学术概念称之为"管理时尚"。我用一首小诗来表明对管理时尚的看法:管理概念新旧翻,乱花渐欲迷人眼!若要丛林不迷路,回归基础学经典!管理时尚的演变看似纷乱无序,实则有章可循。笔者对百年来经典管理理论和管理时尚进行梳理后发现,管理时尚演变主要是围绕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主线(图中的纵向),另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莉  张向先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当地的高技术开发区,热情很高,但有些开发区的建设往往只注意资金、智力和项目的投入,却忽略了将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凝聚经济效应”。一、“凝聚经济效应”的定义考察世界各国较成熟的高技术开发区,尽管形式不同,但究其本质来说都是一个高技术复合体,这个复合体至少应包括:高技术的辐射源一研究机构和大学;基于某一种或某几种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郝昭成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自2004年5月换届以来,在国家税务总局党组的领导下,第三届理事会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团工作规律,突出理论研究,全面打牢基础,各项工作实现了新进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致中  张德  雷册渊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价值之一,而西方的社会学、心理学思想则更重视对冲突的探讨。然而,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学者近年也开始关注和谐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综述了中西方研究背景下对人际冲突与和谐的不同侧重点,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这为中西方学界进一步探索"和谐观"的相关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荣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荣德  
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1)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4)讨论是学习的好形式;(5)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6)循序渐进、博采众长;(7)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8)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人。作者进而阐明了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今教育的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志凌  
本文通过阐释和谐社会视角下国库文化的本质,探讨了国库文化的辐射规律,并着重介绍了创新国库文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准  王进  陈国政  
文章从和谐发展观出发,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和谐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和谐发展观的工程项目管理和谐性的评价模型,进而提出具有动态调节能力的和谐机制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自强  王浣尘  
企业管理环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应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个体与群体的目标一致性,提倡竞争中的和谐,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创设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前  
本文研究知识型人才能力构成因素、个性特征构成因素,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构成,影响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目标的人性影响因素,通过较大规模的调查问卷数据论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不足之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晓珍  
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