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0)
- 2023(4048)
- 2022(3267)
- 2021(3020)
- 2020(2474)
- 2019(5411)
- 2018(5005)
- 2017(10145)
- 2016(4950)
- 2015(5448)
- 2014(5312)
- 2013(5214)
- 2012(4762)
- 2011(4249)
- 2010(4554)
- 2009(4822)
- 2008(3739)
- 2007(3654)
- 2006(3340)
- 2005(2927)
- 学科
- 融(24165)
- 金融(24164)
- 银(20932)
- 银行(20932)
- 行(20444)
- 济(19393)
- 经济(19254)
- 业(15403)
- 中国(15162)
- 企(14567)
- 企业(14567)
- 管理(13297)
- 中国金融(10837)
- 财(8226)
- 制(8191)
- 方法(7868)
- 业经(7357)
- 地方(6535)
- 理论(6344)
- 农(6125)
- 务(6047)
- 财务(6032)
- 财务管理(6027)
- 企业财务(5854)
- 数学(5044)
- 数学方法(5019)
- 事业(4936)
- 体(4722)
- 和(4521)
- 农业(4252)
- 机构
- 学院(64798)
- 大学(64074)
- 济(29834)
- 经济(29166)
- 中国(24001)
- 管理(23930)
- 研究(20891)
- 理学(20094)
- 理学院(19904)
- 管理学(19653)
- 管理学院(19533)
- 财(16588)
- 银(14306)
- 银行(13859)
- 融(13604)
- 金融(13347)
- 行(13025)
- 财经(12955)
- 京(12522)
- 中心(12371)
- 经(11676)
- 人民(11444)
- 国人(10456)
- 经济学(10453)
- 中国人(10401)
- 中国人民(10324)
- 财经大学(9799)
- 科学(9695)
- 江(9589)
- 经济学院(9451)
- 基金
- 项目(40063)
- 研究(32453)
- 科学(32071)
- 基金(29551)
- 家(23998)
- 社会(23848)
- 国家(23715)
- 社会科(21466)
- 社会科学(21456)
- 科学基金(21154)
- 省(15756)
- 基金项目(15421)
- 教育(14320)
- 编号(13424)
- 划(12439)
- 资助(11844)
- 成果(11650)
- 自然(11282)
- 自然科(11059)
- 自然科学(11058)
- 自然科学基金(10892)
- 融(10145)
- 国家社会(9472)
- 性(9218)
- 部(9102)
- 发(9035)
- 课题(9013)
- 创(8990)
- 重点(8941)
- 项目编号(8826)
共检索到109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慧
金融业是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一国在金融领域中的发达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全要素的生产力发展,从而对长期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少由金融领域所引发,表现以不同的文化、法律、道德等诸多形式的社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曲然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还远没有摆脱外延扩大型的粗放经营模式,还远没有构筑起有效的安全稳定机制,还远没有走上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远不能适应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要求,还远不能真正发挥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创造金融和谐美。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创建 金融 和谐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文启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政治文化和谐,而且要求国民经济和谐,而国民经济和谐必然要求消费和谐,消费与生产相和谐。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要求我们调整宏观政策实现消费和谐,同时,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消费问题,高度重视消费经济研究,加强消费经济学科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消费 消费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晁钢令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
关键词:
和谐流通 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和谐大学 以人为本 协调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未兵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实现和谐消费,实现和谐消费的前提之一是经济和谐增长。经济和谐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目标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增长的不和谐也会导致消费的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消费一定要保持经济的和谐增长。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经济 和谐消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市场和谐 和谐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聚集一堂,共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计。有心人注意到:一年前,也是这个时间,中央党校也举办过一个类似的研讨班,那次研讨的主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往前一年,这里则举行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研讨班。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之间,“三个代表”是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路径,“和谐社会”是目标。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路线。这一发展路线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精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付乐 赖华林 徐迎新 陈忠彬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力量源泉。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了物质基础。因此,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金融创新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又使金融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前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精神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升华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古今传承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团结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历览前贤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的勤劳简朴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等等,中华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髓,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伟志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内涵 理论创新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