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7)
- 2023(12282)
- 2022(9962)
- 2021(9018)
- 2020(7435)
- 2019(16116)
- 2018(16148)
- 2017(30583)
- 2016(16772)
- 2015(18470)
- 2014(18154)
- 2013(16926)
- 2012(15112)
- 2011(13562)
- 2010(13821)
- 2009(13489)
- 2008(13143)
- 2007(12121)
- 2006(11054)
- 2005(10298)
- 学科
- 济(60627)
- 经济(60452)
- 管理(53533)
- 业(47620)
- 企(41624)
- 企业(41624)
- 中国(20780)
- 方法(20754)
- 农(20202)
- 财(20126)
- 制(19666)
- 业经(18718)
- 数学(15440)
- 数学方法(15188)
- 体(14016)
- 理论(12649)
- 农业(12613)
- 学(12254)
- 务(12223)
- 财务(12183)
- 财务管理(12155)
- 地方(12004)
- 银(11934)
- 银行(11921)
- 企业财务(11571)
- 行(11388)
- 体制(11265)
- 和(11110)
- 融(10594)
- 金融(10590)
- 机构
- 学院(226607)
- 大学(225567)
- 济(90277)
- 经济(88212)
- 管理(84091)
- 研究(74904)
- 理学(71336)
- 理学院(70572)
- 管理学(69242)
- 管理学院(68809)
- 中国(58430)
- 财(48292)
- 京(46939)
- 科学(42410)
- 江(37025)
- 财经(36733)
- 所(35980)
- 中心(35378)
- 农(33159)
- 经(33058)
- 研究所(31794)
- 范(30866)
- 师范(30601)
- 业大(29177)
- 北京(29132)
- 州(29037)
- 经济学(28173)
- 院(27203)
- 财经大学(26954)
- 农业(25216)
- 基金
- 项目(146031)
- 科学(116495)
- 研究(112522)
- 基金(105957)
- 家(90542)
- 国家(89723)
- 科学基金(78025)
- 社会(75156)
- 社会科(70180)
- 社会科学(70159)
- 省(57317)
- 基金项目(54922)
- 教育(52895)
- 划(47543)
- 编号(47012)
- 自然(46738)
- 自然科(45673)
- 自然科学(45663)
- 自然科学基金(44860)
- 资助(41348)
- 成果(40205)
- 制(33328)
- 重点(33068)
- 课题(33038)
- 部(32538)
- 发(31074)
- 国家社会(31005)
- 创(30532)
- 性(29721)
- 项目编号(29117)
共检索到357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占虎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占虎 张艳娥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转型 非制度化 政治参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青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对税收制度的客观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税制改革应当注重税制的公平性,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完善分配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为着力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障碍。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分配制度 制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立法 唐海燕
制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鉴于市场经济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的缺陷,整体性市场制度安排不能实现经济学视野下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和严格公正。而通过市场经济制度与其互补制度的变迁,是实现经济学视野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理论上,逼近和实现经济学视野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和严格公正,有赖于制度变迁的实现,而推进改革开放则是实现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学 和谐社会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樊明
根据所构造的一个和谐社会模型,在一个强势资本和弱势劳动的社会,如果实行民主制度,仍可产生平衡政府,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但如果政府和资本缺少约束,政府将趋于和资本联盟而远离劳动,成为失衡政府,进而导致诸多社会不和谐,如劳资关系失衡,生产和消费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等等。在一个资本雇佣劳动但实行民主制度的社会,劳动在经济上相对弱势但在选票上相对强势,而资本则相反,由此劳资的综合力量取得一种平衡,政府将选择在劳资之间相对居中的位置,成为平衡政府。在中国,地方政府和资本缺少约束,地方政府和资本趋于结盟,是导致社会诸多不和谐的原因。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平衡政府 社会民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汉武 张磊 王征兵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改革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的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特征可以称为制度理性,其要求是:立足现实,突破陈规,面向未来;个人、集体、组织与社会互惠互利,充分兼顾;注重形式和谐,更注重实质和谐;秩序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允许差别、控制分化又利用差别和分化;倡导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实现不同经济和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红燕 宋惠敏
"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向和制度背景,并成为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在"和谐社会"视角下,重新解读户籍制度——主要围绕户籍制度与权利、利益分配,户籍制度与社会流动,户籍制度与城市融入三个方面,透视户籍制度与"和谐社会"内在要求的差距,明确以"和谐社会"价值观为制度伦理原则,提出户籍改革的目标。这对改革中制度选择和创新具有普遍启示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户籍制度 制度伦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祖宪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现代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和智力支持.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呼唤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创新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小龙
公民平等的享有民主政治和政治参与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必定是公民平等享有政治参与权并得以切实有效实现的国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基于和谐社会语境探究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从现状入手,剖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缺失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治参与 选举权 流动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信瑜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即体现在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也就是各种利益之间经由相互协调、辩论和妥协,进而达成参与民主的共识。利益和谐有赖于社会利益主体间的各种利益诉求,皆能有一个合法通畅的制度化表达渠道。立法听证作为一个民主化、科学化与正当化的公众利益表达渠道,能将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纳入其中予以有效解决,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波 许琳
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立的阻碍因素之一,通过探究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不利于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路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从追溯性结算转为预算性支付,从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有效激励;建立公共——私人组合方式共同作为供方的医疗保障体系;城市医疗反哺农村医疗。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海彦
我国当前的公共就业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且层次较低,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成功构建该制度,实现和谐社会,需要分析各职能特性,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责范畴,从完善服务职能体系、优化服务管理模式等途径来构建现代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就业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志敏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目标。近代以来人们依据理性主义来推进社会生活理性化和制度化,理性化成为实现制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社会设计安排时,由于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非理性化和非正式制度化,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和方案不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冲突。我国目前社会理性化和非理性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并存,矛盾冲突的解决应注重非理性化、非制度化对理性化、制度化的限制,重构日常生活世界,以实现转型时期的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理性化 非理性化 制度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