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81.96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5)
2023(10635)
2022(9533)
2021(8920)
2020(7618)
2019(17255)
2018(17389)
2017(32574)
2016(18062)
2015(20625)
2014(20731)
2013(20142)
2012(18486)
2011(16620)
2010(17167)
2009(16077)
2008(16392)
2007(15233)
2006(13047)
2005(11452)
作者
(51240)
(43081)
(42454)
(40879)
(27120)
(20705)
(19810)
(16551)
(16032)
(15645)
(14404)
(14357)
(13621)
(13507)
(13317)
(13098)
(13085)
(12614)
(12612)
(12248)
(10786)
(10593)
(10293)
(9980)
(9749)
(9635)
(9583)
(9480)
(8643)
(8610)
学科
(67557)
经济(67399)
管理(53394)
(47442)
(40257)
企业(40257)
方法(31785)
数学(25744)
数学方法(25457)
(21782)
(20651)
中国(18469)
(16681)
业经(15903)
(14828)
财务(14793)
财务管理(14744)
理论(14690)
环境(14617)
地方(13870)
(13775)
企业财务(13692)
(13600)
(13208)
贸易(13202)
农业(12999)
(12781)
(11013)
(10665)
银行(10641)
机构
学院(255646)
大学(250090)
(96432)
经济(94043)
管理(93935)
研究(80349)
理学(79991)
理学院(79103)
管理学(77532)
管理学院(77075)
中国(62085)
(52458)
科学(50853)
(50140)
(42207)
(41806)
(41163)
中心(38494)
财经(38417)
研究所(37144)
业大(37088)
(34398)
(34213)
师范(34060)
农业(33115)
(32922)
北京(32788)
技术(29432)
经济学(28827)
(28763)
基金
项目(161473)
科学(124623)
研究(121635)
基金(112390)
(96561)
国家(95662)
科学基金(81426)
社会(74913)
社会科(69818)
社会科学(69792)
(66207)
基金项目(59801)
教育(57700)
(54398)
编号(53518)
自然(51467)
自然科(50168)
自然科学(50152)
自然科学基金(49223)
资助(45936)
成果(44243)
课题(36716)
重点(36706)
(34978)
(34691)
(33388)
项目编号(32448)
(31417)
科研(31359)
创新(31057)
期刊
(111856)
经济(111856)
研究(72716)
中国(53141)
(45057)
学报(39103)
(38600)
科学(34256)
教育(32879)
管理(31401)
大学(29014)
学学(27069)
农业(25785)
技术(23088)
(20502)
金融(20502)
业经(20134)
财经(18812)
经济研究(17706)
会计(16577)
(16058)
财会(15243)
问题(14476)
图书(14283)
(13846)
(13624)
商业(12407)
技术经济(12037)
理论(11765)
统计(11675)
共检索到38356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洪燕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和谐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文章探讨了和谐社会与环境会计的关系,从我国构建环境会计的基本原则出发阐述了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几大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发展和完善环境会计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海彦  
我国当前的公共就业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且层次较低,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成功构建该制度,实现和谐社会,需要分析各职能特性,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责范畴,从完善服务职能体系、优化服务管理模式等途径来构建现代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雪松  刘青杨  
"利益"因素历来是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社会成员尽其所能追逐利益的时候,需要有强制性规范来约束,法律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法治社会为背景,重新审视利益的本质属性、利益矛盾的表现形态、利益的调整机制,提出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逐步实现让权利入主而让权力退场,通过法治抑制公权的膨胀,赋予社会成员以权力即通常所说的自主权,将利益纳入法治化的博弈渠道;通过社会成员相互间自由竞争、博弈,促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祖宪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现代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和智力支持.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呼唤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创新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捷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探究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对政府与高校存在的法律、行政和服务三个方面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促进高校与政府和谐互动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波  许琳  
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立的阻碍因素之一,通过探究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不利于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路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从追溯性结算转为预算性支付,从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有效激励;建立公共——私人组合方式共同作为供方的医疗保障体系;城市医疗反哺农村医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鸿诗  吴克昌  张强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公平与效率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界定了公平与效率的内涵,构建了公平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我国公平与效率状况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谦  王旭东  刘蕾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评价公共财政的效率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角度界定了财政效率的内涵,构建了财政经济效率和财政社会效率的指标体系,为评价我国财政效率的高低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满娥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4年颁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但我国一直没有制定专门适合村委会的会计制度。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各地方财政和农业经济主管部门不区分是否"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要求村级组织全部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使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改英  
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产业化面临新的发展问题,需要进行产业化调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不断加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标准,并通过加强科技投入,使以往粗放式农业发展向精细化农业发展的方向靠拢,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开刚  
企业树立什么样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对构建"和谐企业",进而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企业社会责任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层面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从被动而为转向战略导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要重视外部环境的建设,也要注重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和企业社会责任内化机制的建立与强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秀英  
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不和谐引起的。要坚持四个教育原则,实践四个有机结合方略,优化四个心理支持系统,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体系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霞  晔枫  
“可持续高标准定位”是促使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和谐的一种动态管理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基本国策的当今时代,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对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目标的协同管理与运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波平  李皎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见义勇为有利于增加社会成员间的关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因而见义勇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见义勇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见义勇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关爱他人是见义勇为的根本动力,相关立法是见义勇为的法治保障,奖励和补偿是见义勇为的重要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世伟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如何让这些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从社会排斥的角度探讨了农民工如何被城市排斥问题。笔者认为,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的问题,包括职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心理适应等,而影响农民工社会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维权意识能力弱、行为修养不得体等,因此需要从国家、城市、农民工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