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0)
2023(4567)
2022(3817)
2021(3271)
2020(2682)
2019(5968)
2018(5767)
2017(11217)
2016(5556)
2015(6171)
2014(6311)
2013(6397)
2012(6347)
2011(5986)
2010(6224)
2009(6027)
2008(5889)
2007(5673)
2006(5309)
2005(4645)
作者
(16626)
(14119)
(14007)
(13574)
(9009)
(6503)
(6494)
(5384)
(5365)
(5103)
(4998)
(4706)
(4523)
(4492)
(4296)
(4286)
(4100)
(4067)
(4051)
(3653)
(3602)
(3345)
(3342)
(3341)
(3322)
(3165)
(3032)
(2858)
(2812)
(2664)
学科
(52093)
经济(51955)
管理(16161)
地方(14569)
方法(14436)
(12438)
地方经济(11551)
数学(10904)
数学方法(10857)
(10504)
企业(10504)
中国(10087)
业经(10040)
(8319)
(8214)
(7433)
经济学(6364)
理论(6270)
(6118)
环境(5860)
农业(5774)
(5509)
(5150)
(4950)
金融(4949)
社会(4902)
产业(4882)
(4844)
资源(4476)
(4334)
机构
大学(92652)
学院(92313)
(51596)
经济(50750)
研究(35481)
管理(33393)
理学(28142)
理学院(27813)
管理学(27475)
管理学院(27290)
中国(26285)
(22433)
(18485)
科学(17862)
经济学(17635)
财经(17576)
(17428)
(15762)
经济学院(15472)
研究所(15319)
中心(15137)
(14130)
财经大学(12763)
社会(12307)
(12186)
师范(12144)
(12070)
北京(12054)
(10786)
科学院(10571)
基金
项目(54108)
科学(43475)
研究(41913)
基金(40200)
(33650)
国家(33357)
社会(31913)
社会科(29062)
社会科学(29049)
科学基金(28913)
基金项目(20533)
(20049)
教育(18294)
资助(16276)
(16163)
编号(15896)
自然(15305)
自然科(14927)
自然科学(14925)
自然科学基金(14678)
成果(13658)
国家社会(13403)
(12980)
(12639)
经济(12524)
(12496)
重点(12164)
发展(11370)
教育部(11339)
课题(11332)
期刊
(67183)
经济(67183)
研究(34229)
中国(18574)
(17694)
管理(13950)
经济研究(11926)
科学(11077)
学报(10729)
财经(10389)
(10239)
(9136)
大学(9000)
(8622)
金融(8622)
学学(8617)
问题(8324)
技术(8193)
业经(8142)
教育(7107)
农业(6609)
技术经济(6603)
世界(6099)
统计(6008)
(5666)
经济问题(5413)
经济管理(5200)
改革(5002)
(5002)
经济学(4994)
共检索到15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伟清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金桥  李俊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建东  李宝虹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罗峦  
从阿马蒂亚·森的视角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完善的市场制度本身就意味着效率与公平的并重,本文分析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结果,二者是相容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和谐深入发展,其中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为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经济基础,有必要妥善处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收入、有效拉动消费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与拉动消费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文献,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社会,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那末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这在指导思想上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一战略决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毛泽  
修订后的审计法正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以规定,这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今后审计机关的一项长期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工作层次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规范,基础越来越扎实,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工作中也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林  
从中国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实质,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学有重大区别。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真实发展中求和谐。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直面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冲突求发展;确立化解冲突的发展思路减少无助者;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利益与权利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