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8)
2023(5251)
2022(3807)
2021(3372)
2020(2771)
2019(5821)
2018(6119)
2017(11586)
2016(6600)
2015(7480)
2014(7761)
2013(7272)
2012(6501)
2011(5786)
2010(6005)
2009(5809)
2008(5934)
2007(5765)
2006(5432)
2005(5115)
作者
(18329)
(15146)
(15102)
(14782)
(9666)
(7243)
(7007)
(5918)
(5770)
(5534)
(5247)
(5143)
(5012)
(4961)
(4711)
(4704)
(4506)
(4462)
(4449)
(4354)
(4019)
(3706)
(3677)
(3641)
(3541)
(3501)
(3440)
(3437)
(3106)
(3049)
学科
(27745)
经济(27602)
管理(17818)
(17071)
(14552)
企业(14552)
中国(11844)
(10605)
业经(9977)
方法(8352)
(7177)
理论(7080)
地方(6965)
农业(6738)
(6623)
(6327)
(5900)
(5607)
教育(5153)
(5072)
银行(5067)
(4976)
发展(4917)
(4902)
(4856)
数学(4736)
数学方法(4648)
(4386)
社会(4243)
(4204)
机构
大学(92292)
学院(91327)
(36174)
经济(35247)
管理(32620)
研究(32450)
理学(26925)
理学院(26622)
管理学(26050)
管理学院(25878)
中国(25512)
(20142)
(19155)
科学(18510)
(16852)
(15905)
中心(15637)
(14693)
(14351)
财经(14293)
师范(14245)
研究所(13996)
(13070)
北京(12859)
(12758)
业大(11644)
(11428)
(11406)
师范大学(11338)
经济学(11210)
基金
项目(55534)
科学(44206)
研究(43644)
基金(39728)
(33672)
国家(33306)
社会(30178)
科学基金(28808)
社会科(27255)
社会科学(27244)
(21768)
教育(20466)
基金项目(20238)
编号(18677)
(17922)
成果(16908)
自然(16351)
自然科(16002)
自然科学(15999)
自然科学基金(15735)
资助(15274)
课题(13356)
重点(12613)
(12200)
(12183)
国家社会(12067)
(11508)
项目编号(11291)
(11205)
(10843)
期刊
(48271)
经济(48271)
研究(32257)
中国(24064)
教育(16104)
(15633)
(15614)
学报(13839)
管理(13562)
科学(12861)
大学(11233)
(11219)
金融(11219)
学学(10023)
农业(9825)
业经(8063)
技术(7772)
财经(7704)
经济研究(7152)
图书(7041)
(6700)
问题(6691)
书馆(5582)
图书馆(5582)
(5132)
(4624)
(4587)
论坛(4587)
现代(4517)
社会(4462)
共检索到155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志敏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目标。近代以来人们依据理性主义来推进社会生活理性化和制度化,理性化成为实现制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社会设计安排时,由于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非理性化和非正式制度化,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和方案不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冲突。我国目前社会理性化和非理性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并存,矛盾冲突的解决应注重非理性化、非制度化对理性化、制度化的限制,重构日常生活世界,以实现转型时期的和谐社会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姚和平  冯冰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举  范国睿  
理性化是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终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理性化品格尚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改革"的属性和内涵认知不足,对教育改革目的、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关系认识不当;参与教育改革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文本的诠释存在缺陷;缺乏健全的教育改革监测、评估和终结机制。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的培育需要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生态与时空逻辑;回归于人的培育和发展,合理调节利益诉求,扩大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构建动态、民主、开放的教育改革共同体;形成规范的、生活实践气息浓厚的教育改革政策文本;完善教育改革的评价标准,监测、反馈和终结机制,创生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教育改革范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彬  
教育学的独立,来自于社会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首肯;教育学的建构,是人类利用教育理性的过程,而教育学则是这个过程的成果。在教育学的发展旅程中,总是在人性化教育目标的独大或者理性化教育学的独断中徘徊;教育学的未来,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对绝对教育理性的依赖,也不可能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顺从,而是来自于两者的对话,并在对话中为彼此设定共同的"最近发展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玲  张琴  
本文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已经呈现理性化与主权化交织的状态,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同时坚持原有的品牌偏好,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通过消费来进行自我建构和社区联系,追求真实与短暂的愉悦和刺激,注重参与和体验。部分营销技术也因此失去其效用。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新位置进行营销思维重组:营销的聚焦可由具体性的营销组合操作转变到注重对消费者的了解和营销生态的把握,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等基础营销责任的同时消解营销霸权而贴近消费者,让渡市场权力,让消费者通过体验和参与来进行自我价值的创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旭芳  刘慧娟  
教师工作属于高情绪劳动职业,教师情绪劳动关乎学生发展、影响教师自身、作用教育教学活动,在对教师情绪劳动内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得知,教师工作存在情绪劳动合理化与情绪劳动失调两种状态。其中,情绪劳动失调对学生、教师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探寻教师情绪劳动失调窘境的原因,实现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合理化调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四清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居多,且分配股利的以股票股利为主,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极低。这种非理性化股利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尽快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引导到理性状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游珍  
我国实行多年的农村集体土地非市场化的制度安排,越来越表现出多种弊端,引发社会问题。改革这一制度安排的呼声日高。为构建和谐社会,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的意见应该实行。制订相应完整的措施,明确其进入和退出程序并提供政策保障是集体土地市场化建设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汉武  张磊  王征兵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改革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的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特征可以称为制度理性,其要求是:立足现实,突破陈规,面向未来;个人、集体、组织与社会互惠互利,充分兼顾;注重形式和谐,更注重实质和谐;秩序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允许差别、控制分化又利用差别和分化;倡导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实现不同经济和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地忠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并不十分顺利。为什么法治建设在农村会遭遇较多的障碍?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是一种乡土本性的社会,它具有一些区别于城市社会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农村法治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存在,它与体现社会理性化的农村法治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农村法治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其实质是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从制度冲突的视角分析,它是作为内在制度的乡土社会特质与作为外在制度的法律之间冲突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淮  
走向理性化的中国产业政策研究———评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陈淮中国产业政策研究正在走向理性化。《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江小涓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政策》)一书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代表,这一特点主要体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晋  
循着韦伯对现代社会发展理性化趋向的分析理路,西方教师文化发展趋向亦呈现理性化的特征。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和"祛魅"分别从制度和观念上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塑造;重塑之后的教师文化衍生出了新的危机。新危机的解决需要"卡利斯玛"权威结构的重现和"返魅",但理性化的进程在最大程度地堵死了危机解决之路。徘徊于传统和理性化之间的我国教师文化,要警惕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合理性危机,需要在提升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重塑教师的知识权威及教学自主权上着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占虎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