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7410)
2022(6248)
2021(5662)
2020(4479)
2019(10146)
2018(10192)
2017(19167)
2016(10350)
2015(11549)
2014(11491)
2013(11323)
2012(11037)
2011(10160)
2010(10416)
2009(9324)
2008(9220)
2007(8610)
2006(7865)
2005(7157)
作者
(29641)
(24689)
(24384)
(23090)
(15653)
(11798)
(11185)
(9569)
(9539)
(8884)
(8484)
(8173)
(7998)
(7829)
(7675)
(7496)
(7300)
(7125)
(7105)
(7067)
(6370)
(6063)
(5939)
(5784)
(5611)
(5600)
(5599)
(5461)
(5038)
(4961)
学科
(49550)
经济(49403)
管理(25237)
(24783)
中国(18991)
(18935)
企业(18935)
地方(18182)
(15487)
方法(14195)
业经(14028)
农业(10460)
地方经济(10283)
(9970)
数学(9936)
数学方法(9843)
(9520)
(9000)
金融(8998)
(8989)
银行(8978)
理论(8977)
(8945)
(8812)
(8795)
(8639)
环境(8167)
(7668)
贸易(7656)
发展(7507)
机构
学院(144760)
大学(141170)
(59925)
经济(58579)
研究(55284)
管理(51316)
理学(42402)
中国(42395)
理学院(41817)
管理学(41141)
管理学院(40846)
科学(32860)
(31677)
(28433)
(28317)
研究所(25241)
中心(24968)
(24325)
(24039)
(22266)
师范(22075)
财经(21047)
北京(20682)
(19879)
(19802)
业大(19183)
(18848)
农业(18371)
(18124)
经济学(17947)
基金
项目(90299)
科学(70976)
研究(70894)
基金(62071)
(53113)
国家(52547)
社会(46192)
科学基金(44656)
社会科(42603)
社会科学(42589)
(37570)
基金项目(32492)
教育(32222)
(30732)
编号(30357)
(26028)
成果(25813)
自然(25464)
自然科(24845)
自然科学(24841)
资助(24499)
自然科学基金(24379)
课题(22066)
发展(21333)
(20944)
重点(20663)
(19260)
(18968)
国家社会(18211)
(18119)
期刊
(79110)
经济(79110)
研究(48707)
中国(39037)
(25033)
教育(23151)
(21422)
管理(20927)
学报(20760)
科学(19979)
农业(17099)
(16852)
金融(16852)
大学(16277)
学学(14950)
业经(14749)
技术(13623)
经济研究(12423)
财经(10579)
问题(10111)
(9227)
图书(8685)
(8661)
(7564)
论坛(7564)
商业(7472)
(7452)
(7433)
世界(7309)
科技(6858)
共检索到244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蓝梅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新命题。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一个和谐社会必定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晓珍  
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全明  张广科  
一、全面小康、就业发展与社会排斥(一)全面小康与就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要求。这里,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秀英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王舒  王少媛  
大学的三大职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大学的和谐发展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尊重自身规律与适应社会变革、营造和谐氛围与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以及系统内部整合与外部环境优化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戈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要以发展来增和谐,以改革来促和谐,以公平来求和谐,以稳定来保和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元真  李茂荣  吴岳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丹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认为,金融部门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天然职能和历史使命。要通过加强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以及中央银行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