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0)
2023(14565)
2022(11951)
2021(10865)
2020(9257)
2019(21245)
2018(21024)
2017(40040)
2016(22374)
2015(25715)
2014(26055)
2013(25419)
2012(23963)
2011(21856)
2010(22430)
2009(21019)
2008(20889)
2007(19332)
2006(17439)
2005(16065)
作者
(63478)
(53195)
(53161)
(51137)
(34137)
(25440)
(24519)
(20501)
(20365)
(19293)
(18127)
(17795)
(17088)
(17027)
(16696)
(16638)
(15917)
(15649)
(15456)
(15400)
(13669)
(13090)
(13069)
(12337)
(12136)
(12031)
(11894)
(11833)
(10807)
(10560)
学科
(112188)
经济(112012)
管理(60345)
(55917)
方法(46102)
(45847)
企业(45847)
数学(39655)
数学方法(39323)
中国(32796)
(26157)
(25303)
地方(23645)
业经(22524)
(21801)
教育(21501)
理论(18790)
(18660)
农业(17352)
(16111)
贸易(16101)
(15696)
金融(15693)
(15549)
(15536)
(15311)
银行(15280)
(15266)
财务(15235)
财务管理(15198)
机构
大学(331265)
学院(324259)
(141339)
经济(138409)
管理(117710)
研究(115551)
理学(100471)
理学院(99284)
管理学(97515)
管理学院(96871)
中国(85618)
(70454)
(66549)
科学(65292)
(58084)
财经(52519)
中心(52484)
研究所(52055)
(51584)
(50321)
(50294)
师范(49941)
(47620)
经济学(45814)
北京(45487)
业大(42642)
经济学院(41140)
师范大学(40688)
(40275)
(40270)
基金
项目(202310)
科学(161173)
研究(154524)
基金(146250)
(125081)
国家(123947)
科学基金(106209)
社会(100868)
社会科(94690)
社会科学(94660)
(78513)
教育(77721)
基金项目(75787)
(67012)
自然(64277)
编号(63816)
自然科(62847)
自然科学(62829)
自然科学基金(61740)
资助(60555)
成果(55296)
(47621)
重点(46738)
课题(46568)
(44854)
教育部(42179)
国家社会(41387)
(41287)
(40300)
人文(39860)
期刊
(161966)
经济(161966)
研究(112276)
中国(73193)
教育(59618)
(53082)
学报(47091)
(45945)
管理(43422)
科学(43069)
大学(37379)
(36750)
金融(36750)
学学(33698)
技术(30763)
农业(29519)
财经(28516)
经济研究(26952)
(24582)
业经(23203)
问题(21393)
技术经济(17316)
(17145)
统计(16664)
(16038)
世界(15025)
职业(14849)
理论(14735)
(14563)
国际(14413)
共检索到51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机制面临的困难形势要求我们大胆而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而助学贷款证券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世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长时期快速增长,和谐问题日益凸显。笔者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增长、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作出分析;并且着重从劳动、土地、资本、管理要素角度对和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认为要在提供公平竞争宏观环境、扭转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虽然FDI就业份额仍然较小,但由于其增长速度非常快,使得该领域就业对中国总体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很高。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国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最大化吸纳就业,因此,引进FDI的就业效应也值得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FDI对中国就业的贡献,展望了其进一步吸纳就业的潜力,并从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角度,回答为什么FDI集中在东部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王路军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价与配置是当前中国的重大难点问题 ,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新兴研究领域 ,文章从供求角度给出了一个对此问题的分析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代盛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如何促使人力资本各投资主体将更多的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并得以持续投资,显然需要一种新的理念,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及其分析框架的构建是符合现阶段经济实际的一个重要命题假说。论文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性,提出并界定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概念,分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主体选择及其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周期及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模型,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散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赛德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和严格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核心特征。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严格公正配置定理证明了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给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作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有两点: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依法调整财政和收入分配,尽量保证经济主体的初始收入相等,即起点公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刚  
作为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卷化的第一单"建元2005个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对其作出分析,研究是什么促使其成功发行、克服了哪些困难、收益与风险如何、与国际主流的形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等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少霞  杨柳菁  
助学贷款是银行特殊的信贷资产,以往的证券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证券化的产品设计、信用增级、债券定价等技术层面,鲜有讨论助学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政府、商业银行和高校的角色定位。文章首先对助学贷款及其他信贷产品证券化的理论及实践进行梳理,总结现行助学贷款制度的性质与特点、商业银行助学贷款资产的特殊性。其次基于助学贷款的特殊性质,阐述了助学贷款证券化中政府、商业银行及高校不同于其他证券化过程中的角色。最后提出了对未来重构中国助学贷款证券化中政府、商业银行、高校关系的措施进行了简要设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进  
我国刚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这项制度在今后的运用中必然会面临学生偿还拖欠等信用风险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把引致偿还拖欠风险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毕业后收入状况不确定性 ;二是信息不完全性 ;三是制度供给不足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仲晓东  
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设计存在缺陷:如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缺乏有效措施防止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退款方式和期限的不合理等,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陷入供求矛盾困境。因此应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新制度构思:(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负责助学贷款的管理发放,具体的发放目标群体及贷款数额由其自行确定;(2)将银行重新定位,从原来的风险承担主体退出改由政府承担风险主体;(3)将社会保障机构作为国家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应展宇  
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作为传统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品特性相结合的金融创新,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转移信贷风险的一种常见结构金融技术。与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相比,合成型资产证券化在融资结构设计、发起人职责、对支撑资产依赖度、现金转移结构条款以及交易后续处理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及发展既与国际银行监管制度及其变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金融市场深化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趋势看,尽管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套利动机渐趋弱化,但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特有的结构设计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在提升银行运行效率上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因此其必将成为未来银行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江泉  李晓敏  
面对许多城镇包括一些大城市推出的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应较为冷淡,其背后主要是基于对城镇户口与乡村户口附带利益大小的比较。农民工发觉入户城镇将首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及孩子教育压力,而且看不到目前城镇户口曾经附有的诸多显性福利待遇,相反,农村户口所附带的田产以及能享受到的国家系列优惠,令他们做出愿意退守乡村而不宜长期定居城镇的决策。其实,根据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城镇发展对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需求,绝大部分农民工将以人力资本要素形式参与城镇建设而向城镇集聚最终成为城镇居民,他们目前最担忧的是自身人力资本严重不足,以致无法进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缺乏在城镇可持续生活支撑能力。为加速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