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2)
- 2023(6491)
- 2022(5312)
- 2021(5171)
- 2020(4210)
- 2019(9838)
- 2018(9773)
- 2017(18272)
- 2016(9603)
- 2015(10795)
- 2014(10646)
- 2013(10276)
- 2012(9133)
- 2011(8273)
- 2010(8547)
- 2009(7907)
- 2008(7633)
- 2007(7095)
- 2006(6233)
- 2005(5235)
- 学科
- 济(41566)
- 经济(41409)
- 业(26920)
- 管理(24952)
- 方法(20922)
- 企(20900)
- 企业(20900)
- 农(18575)
- 数学(17057)
- 数学方法(16556)
- 农业(13221)
- 业经(12728)
- 中国(12106)
- 理论(10095)
- 财(9963)
- 地方(7883)
- 和(7818)
- 收入(7240)
- 学(7231)
- 制(6682)
- 发(6172)
- 教育(5504)
- 策(5445)
- 农业经济(5410)
- 贸(5313)
- 贸易(5309)
- 教学(5262)
- 发展(5161)
- 易(5158)
- 展(5150)
- 机构
- 学院(134586)
- 大学(131495)
- 管理(52852)
- 济(50882)
- 经济(49673)
- 理学(46011)
- 理学院(45523)
- 管理学(44307)
- 管理学院(44075)
- 研究(40699)
- 中国(30425)
- 京(26819)
- 科学(24710)
- 财(23865)
- 江(19926)
- 农(19882)
- 中心(19393)
- 所(19223)
- 范(19067)
- 师范(18946)
- 财经(18654)
- 业大(18651)
- 研究所(17361)
- 经(16778)
- 北京(16706)
- 州(16261)
- 经济学(15269)
- 技术(15042)
- 师范大学(14880)
- 农业(14821)
- 基金
- 项目(90881)
- 科学(72175)
- 研究(69307)
- 基金(64918)
- 家(55404)
- 国家(54865)
- 科学基金(47983)
- 社会(45675)
- 社会科(42043)
- 社会科学(42024)
- 省(36982)
- 基金项目(33581)
- 教育(33443)
- 划(30282)
- 编号(29983)
- 自然(29411)
- 自然科(28778)
- 自然科学(28774)
- 自然科学基金(28250)
- 资助(26643)
- 成果(24726)
- 课题(20786)
- 重点(20202)
- 部(19453)
- 发(19089)
- 创(18850)
- 国家社会(18139)
- 项目编号(18032)
- 年(17372)
- 创新(17369)
共检索到195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明智 肖翠云
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目前城乡贫困人口此消彼长现状的必然需求、是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损失,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统筹 城乡 反贫困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端计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又凸现了中国目前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反贫困模式的并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贫困 反贫困 双轨制 并轨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端计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反贫困 双轨制 并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晓平
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在"五个统筹"中位居首位,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有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在重庆和成都市,是我国改革推进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进行先试先行的条件和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铁明太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当中所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统筹 城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军伟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国家过去"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严重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围绕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学术界形成了"城市优先发展论"和"农村优先发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 和谐社会 二元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青
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 8月15-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此次会议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雪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生态问题凸显。日渐拉大的城乡生态环境差距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外部性效应等,使城乡生态文明统筹被逐步纳入到政府决策视野中。深入考察现有外驱型城乡生态文明统筹模式、明晰内驱型城乡生态文明统筹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实践机制及政策保障,对于实现城乡生态环境服务均等化,构建全域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利哲 张佳丽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使用人单位受到的法律约束大量增加,导致短期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不同程度地增加。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做到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的长远战略目标,变不利为有利,这是任何用人单位都要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在选择促进实现共赢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既适应大量法律的约束,又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新型的"强对称式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关键词:
共赢 用人单位 管理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晓波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五个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馨梅 苏君阳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主导性、渐进性、发展性、系统性原则,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配套制度、城乡合作机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统筹 城乡:职业教育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和谐统一的城乡贫困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在对我国居民家庭贫困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贫困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的多层次贫困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完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监督等。
关键词:
和谐 统一 贫困保障 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慧明
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有益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由来已久,城乡矛盾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表现得异常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机制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建立相应模型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和谐社会构建机制的作用力指向存在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优合力指向,通过合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当前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若干合乎现阶段国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空间演变过程 和谐社会 机制 机制作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定东
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发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研究和考察农民利益的形成与获取,本身体现着社会广义上的和谐发展,并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它首先是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其次是农产品价值规律作用于国际市场使得农民利益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且体现了国际维度上的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从而农业宏观调控的国际延伸。就中国而言,农民利益获取、创造乃至利益均衡形成的和谐社会的进步,将进一步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和谐社会 农民利益 国际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