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7)
2023(10369)
2022(8631)
2021(8065)
2020(6410)
2019(14381)
2018(14478)
2017(27475)
2016(15215)
2015(17449)
2014(17782)
2013(17540)
2012(16820)
2011(15286)
2010(15875)
2009(14818)
2008(14785)
2007(13878)
2006(12705)
2005(11676)
作者
(44189)
(36405)
(35959)
(34401)
(23034)
(17229)
(16656)
(13971)
(13839)
(13437)
(12370)
(12089)
(11771)
(11557)
(11173)
(11005)
(10831)
(10604)
(10537)
(10518)
(9409)
(8919)
(8836)
(8596)
(8362)
(8227)
(8189)
(8156)
(7459)
(7246)
学科
(65833)
经济(65626)
管理(39923)
(37450)
(28940)
企业(28940)
中国(25776)
(21755)
方法(20592)
地方(19972)
业经(18132)
数学(15362)
(15248)
数学方法(15203)
(14953)
农业(14169)
(13944)
银行(13931)
(13524)
理论(12833)
(12508)
金融(12505)
(12316)
(12028)
(11959)
贸易(11944)
(11646)
(11515)
地方经济(10891)
教育(10625)
机构
学院(220552)
大学(214533)
(87642)
经济(85415)
管理(76916)
研究(76835)
理学(63080)
理学院(62295)
管理学(61270)
中国(61186)
管理学院(60848)
(47421)
(45931)
科学(44564)
(39388)
(37156)
中心(35263)
研究所(34447)
财经(34089)
(33247)
(32775)
师范(32493)
北京(31372)
(30677)
(30419)
(27630)
业大(27414)
经济学(26122)
技术(25957)
师范大学(25358)
基金
项目(127372)
研究(103362)
科学(98230)
基金(85218)
(71527)
国家(70714)
社会(63942)
社会科(59342)
社会科学(59323)
科学基金(59264)
(53062)
教育(48463)
编号(46666)
基金项目(44344)
(43198)
成果(40578)
资助(34316)
课题(33826)
(33513)
自然(32885)
自然科(31958)
自然科学(31951)
自然科学基金(31320)
重点(28844)
(28662)
项目编号(27842)
发展(27628)
(27442)
(27195)
(27124)
期刊
(116160)
经济(116160)
研究(74696)
中国(55364)
教育(37138)
(35480)
(33485)
管理(30724)
学报(28746)
科学(27031)
(26588)
金融(26588)
农业(22563)
大学(22463)
业经(21625)
技术(21446)
学学(20421)
经济研究(17822)
财经(16749)
问题(15460)
(14496)
图书(13793)
(12282)
商业(11800)
职业(11650)
(11587)
论坛(11587)
理论(11099)
(10727)
现代(10627)
共检索到367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峰  
慈善事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文化观念上的错位、制度体系上的疏漏,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虽数目众多,却作用不大且缺乏独立性;慈善观念淡漠;捐赠行为混乱且缺乏监管等现象。因此,应从完善慈善事业立法,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培养慈善意识入手,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金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全社会慈善意识的增强和慈善氛围的改善,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慈善事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时,由于我国城乡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人群生活较为困难,自然灾害等突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俊  刘辰玥  周玉芳  
数字技术对慈善领域的全面渗透使重新思考慈善事业中“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关系成为必要。作为对传统慈善科学精神不足的回应,科学慈善从价值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慈善关注社会进步和加强绩效管理,为慈善事业注入了科学因子。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了对慈善的全方位赋能,极大地拓展了慈善的领域和功能,有效提升了慈善效益,使科学慈善步入黄金时期。然而,科学慈善过于强调科学精神而忽略了慈善应有的“温度”,带来数字鸿沟、数字失信和数字冷漠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慈善的人道主义色彩。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科学慈善转向寻求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相平衡的“数智慈善”提供了契机。在迈向数智慈善的进程中,要着重处理好技术应用与制度建设、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集中化与多元化三组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奇林  
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大因素张奇林慈善事业是一个历史范畴。尽管关于慈善事业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慈善事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慈善事业是一种救济行为,施惠者与受惠者是慈善事业的两个基本要素,这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婷婷  常馨丹  
立足于上市公司公益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双重维度,从基金会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类型、党组织书记、党组织规模、党员大会、党的群团工作以及党组织活动经费视角,实证探讨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慈善事业的影响效应及其情境依赖性。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改善基金会的运作质量,促使基金会获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更高评级,还能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让更多善款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共产党员担任基金会监事的比重越大,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基金会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基金会党组织越能够迎难而上,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会党建通过约束基金会治理,对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当出资上市公司党组织是基金会的上级党组织时,并未因上市公司对经济利益的看重而损害社会公益,对下级基金会党组织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与运作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从党组织多维特征、党组织活动视角,分析了基金会党建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差异性影响,对基金会党建的社会功能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基金会党建工作须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有机结合,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行政经费相互独立,并充分考虑基金会权责配置背后的潜在利益冲突,更好地发挥基金会党建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引导功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婷婷  常馨丹  
立足于上市公司公益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双重维度,从基金会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类型、党组织书记、党组织规模、党员大会、党的群团工作以及党组织活动经费视角,实证探讨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慈善事业的影响效应及其情境依赖性。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改善基金会的运作质量,促使基金会获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更高评级,还能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让更多善款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共产党员担任基金会监事的比重越大,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基金会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基金会党组织越能够迎难而上,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会党建通过约束基金会治理,对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当出资上市公司党组织是基金会的上级党组织时,并未因上市公司对经济利益的看重而损害社会公益,对下级基金会党组织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与运作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从党组织多维特征、党组织活动视角,分析了基金会党建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差异性影响,对基金会党建的社会功能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基金会党建工作须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有机结合,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行政经费相互独立,并充分考虑基金会权责配置背后的潜在利益冲突,更好地发挥基金会党建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引导功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婷婷  常馨丹  
立足于上市公司公益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双重维度,从基金会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类型、党组织书记、党组织规模、党员大会、党的群团工作以及党组织活动经费视角,实证探讨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慈善事业的影响效应及其情境依赖性。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改善基金会的运作质量,促使基金会获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更高评级,还能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让更多善款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共产党员担任基金会监事的比重越大,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基金会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基金会党组织越能够迎难而上,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会党建通过约束基金会治理,对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当出资上市公司党组织是基金会的上级党组织时,并未因上市公司对经济利益的看重而损害社会公益,对下级基金会党组织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与运作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从党组织多维特征、党组织活动视角,分析了基金会党建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差异性影响,对基金会党建的社会功能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基金会党建工作须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有机结合,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行政经费相互独立,并充分考虑基金会权责配置背后的潜在利益冲突,更好地发挥基金会党建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引导功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婷婷  常馨丹  
立足于上市公司公益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双重维度,从基金会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类型、党组织书记、党组织规模、党员大会、党的群团工作以及党组织活动经费视角,实证探讨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慈善事业的影响效应及其情境依赖性。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改善基金会的运作质量,促使基金会获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更高评级,还能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让更多善款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共产党员担任基金会监事的比重越大,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基金会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基金会党组织越能够迎难而上,推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会党建通过约束基金会治理,对基金会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当出资上市公司党组织是基金会的上级党组织时,并未因上市公司对经济利益的看重而损害社会公益,对下级基金会党组织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基金会党组织建设对基金会运作质量与运作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从党组织多维特征、党组织活动视角,分析了基金会党建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差异性影响,对基金会党建的社会功能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基金会党建工作须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有机结合,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行政经费相互独立,并充分考虑基金会权责配置背后的潜在利益冲突,更好地发挥基金会党建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引导功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锐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基金会在民间慈善事业中居于关键地位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1981-2009年浙江省基金会发展情况出发,分析了基金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基金会发展与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趋势相吻合,相关分析结果反映了浙江省年末基金会数量与本省每年人均GDP、每年年末总人口数、每年GDP、每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每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每年末从业人员数呈高度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反映影响浙江省基金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GDP与人口总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波  
完善慈善捐赠的所得税激励制度,推动慈善事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企业慈善行为与所得税政策的关联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梳理我国现行所得税政策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综合优化制度设计建议,以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激励导向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蔚建国  
公民社会的形成是现代慈善事业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形态,市场经济、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的根本制度基础是界定和保护产权、维护契约自由的产权制度。目前中国慈善事业所面临的问题直接与中国转型时期产权制度缺陷相关联,本文从产权制度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慈善组织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肖飞  
个人所得税制是公民慈善动机的润滑剂。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弥补个人捐赠成本;另一方面,高税率的遗产税可以刺激富人阶层的慈善动机。从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人所得税制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制定了直接指向慈善捐赠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二是推行以公平性为基础的综合所得税制,三是开征了高起点的遗产税。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制是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一是不合理的税制结构,二是不合理的分类所得税制,三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设计忽视了阶层差异,四是遗产税制的缺失。因此,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呼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近年来,中国慈善金融快速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在有效服务慈善公益事业和助力共同富裕的同时,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如何促进金融与慈善深度融合、践行金融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贺胜  
和谐社会的外在形态就是各方面融洽、发展均衡、公平自由、运行良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使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当然要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文章主要阐述和谐社会视域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