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2)
2023(12061)
2022(10610)
2021(10261)
2020(8559)
2019(20142)
2018(20159)
2017(39314)
2016(21229)
2015(23957)
2014(23958)
2013(23441)
2012(21168)
2011(18969)
2010(19071)
2009(17328)
2008(16837)
2007(14859)
2006(12837)
2005(10870)
作者
(59249)
(48932)
(48909)
(46502)
(31278)
(23574)
(22231)
(19348)
(18698)
(17528)
(16892)
(16385)
(15418)
(15336)
(15009)
(14765)
(14656)
(14557)
(13956)
(13915)
(12131)
(11939)
(11824)
(11306)
(10934)
(10888)
(10836)
(10799)
(9810)
(9615)
学科
(82467)
经济(82279)
管理(59957)
(58342)
(48385)
企业(48385)
方法(42220)
数学(35821)
数学方法(35141)
(24436)
中国(21650)
(20015)
业经(19243)
(18122)
理论(17214)
农业(16670)
地方(16142)
(15245)
(13562)
(13246)
贸易(13240)
(12846)
(12694)
技术(12684)
财务(12616)
财务管理(12593)
环境(12226)
教育(12148)
企业财务(11896)
(11382)
机构
学院(293917)
大学(293728)
管理(120293)
(110153)
经济(107588)
理学(105324)
理学院(104186)
管理学(101996)
管理学院(101481)
研究(92054)
中国(67040)
(61981)
科学(58887)
(50016)
(45200)
(44211)
业大(44055)
中心(42087)
研究所(41428)
(41239)
财经(40546)
(39843)
师范(39531)
北京(39104)
(36733)
(34321)
农业(34318)
(33550)
技术(32037)
经济学(31845)
基金
项目(205908)
科学(161726)
研究(152167)
基金(148019)
(127779)
国家(126666)
科学基金(109628)
社会(94855)
社会科(89025)
社会科学(88992)
(81420)
基金项目(78646)
自然(71683)
教育(71409)
自然科(70035)
自然科学(70022)
自然科学基金(68714)
(68184)
编号(64020)
资助(61606)
成果(51947)
重点(45460)
(44789)
课题(43720)
(42667)
(42543)
项目编号(39594)
创新(39477)
科研(39106)
教育部(38718)
期刊
(117779)
经济(117779)
研究(82738)
中国(54041)
学报(45400)
管理(43219)
科学(42366)
(41021)
教育(38163)
(37483)
大学(34849)
学学(32623)
农业(28744)
技术(27346)
(20603)
金融(20603)
业经(20351)
财经(18730)
经济研究(18358)
图书(16926)
(15831)
问题(14889)
科技(14630)
理论(14417)
(14165)
技术经济(14144)
(13977)
统计(13762)
实践(13425)
(13425)
共检索到413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端计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端计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又凸现了中国目前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反贫困模式的并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明智  肖翠云  
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目前城乡贫困人口此消彼长现状的必然需求、是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损失,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晓波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五个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与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青  
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 8月15-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此次会议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小成  罗新星  
培育和发展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对于中部崛起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部地区集群发展结合中部塌陷现象和自身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存在集群关联性不高、植根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要求,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应选择政府扶持、创新源驱动、外资带动、跨区域互动以及产业振兴与特色培育相结合等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玉娟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铁明太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当中所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惠蓉  朱红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同时,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对此,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宜从五方面入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及时转换收入分配政策导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发展机会的均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晓平  
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在"五个统筹"中位居首位,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有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在重庆和成都市,是我国改革推进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进行先试先行的条件和能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晶  
法律援助就是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是法律援助的对象之一。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其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适时的提供法律援助,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军伟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国家过去"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严重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围绕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学术界形成了"城市优先发展论"和"农村优先发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