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8)
2023(9062)
2022(7708)
2021(6822)
2020(5464)
2019(12111)
2018(12063)
2017(22524)
2016(12123)
2015(13631)
2014(13793)
2013(13798)
2012(13583)
2011(12785)
2010(13385)
2009(12587)
2008(12380)
2007(11485)
2006(10906)
2005(10321)
作者
(36627)
(30481)
(30388)
(29185)
(19672)
(14604)
(13880)
(11833)
(11702)
(11115)
(10686)
(10133)
(10128)
(10034)
(9669)
(9446)
(9003)
(8943)
(8910)
(8534)
(8289)
(7557)
(7352)
(7300)
(7023)
(6891)
(6835)
(6833)
(6304)
(6035)
学科
(76194)
经济(76041)
管理(30701)
(28139)
地方(24568)
中国(22799)
(21796)
企业(21796)
方法(19634)
(17914)
业经(17605)
(15685)
地方经济(15511)
数学(14737)
数学方法(14614)
农业(12221)
(12148)
(11679)
(11661)
金融(11660)
(11473)
银行(11461)
(11392)
(11255)
理论(11027)
(10834)
环境(10124)
(9136)
贸易(9121)
发展(8655)
机构
学院(183218)
大学(183004)
(84926)
经济(83126)
研究(72859)
管理(63669)
中国(55989)
理学(51834)
理学院(51145)
管理学(50396)
管理学院(50027)
科学(41112)
(40275)
(39086)
(37477)
研究所(33112)
中心(32459)
(31645)
财经(29216)
(28556)
(28170)
师范(27950)
经济学(26839)
北京(26664)
(26116)
(25428)
(25269)
(23635)
经济学院(23591)
师范大学(22341)
基金
项目(106436)
科学(83638)
研究(82906)
基金(74569)
(63346)
国家(62696)
社会(55793)
科学基金(53025)
社会科(51728)
社会科学(51713)
(42618)
基金项目(37932)
教育(37460)
(34825)
编号(33821)
资助(30558)
成果(29920)
(29860)
自然(29599)
自然科(28840)
自然科学(28834)
自然科学基金(28320)
课题(25273)
发展(24943)
(24513)
重点(24457)
(23197)
国家社会(22525)
(21323)
(21054)
期刊
(115432)
经济(115432)
研究(68185)
中国(47173)
(29297)
(28838)
管理(27144)
教育(26417)
学报(25430)
科学(24487)
(22874)
金融(22874)
大学(19763)
农业(19239)
经济研究(18767)
学学(17953)
业经(17865)
技术(17088)
财经(15896)
问题(14485)
(13936)
图书(11402)
世界(10747)
(10659)
技术经济(10544)
国际(9639)
经济问题(9473)
(9370)
(9218)
论坛(9218)
共检索到320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南岳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和谐社会带来的三点思考:和谐社会呼唤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研究范式的变革;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GDP的增长;和谐也是生产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林  
从中国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实质,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学有重大区别。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真实发展中求和谐。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直面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冲突求发展;确立化解冲突的发展思路减少无助者;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利益与权利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韦鸿  
主流的交易经济学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和谐社会是帕累托有效的;和谐社会是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的。冲突经济理论则分析人们面临各种利害冲突时如何通过某种机制而实现共赢,通过建立某种制度机制而实现共赢的过程就是社会和谐的过程。经济学视角下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思路为: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让市场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配合市场、尽力促进初始收入相等,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解决冲突的制度及提高司法办事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自由市场制度会产生效率,但不会自动产生"社会福利";合理的社会政策是可以与个人自由相容的。这种观点是借助于个人面对某些随机模式时表现出来的社会偏好来论证的。通过"无知之幕"的构思排除了个人的特殊地位对其主观偏好的影响之后,借助于人际间的比较,我们可以证明,每个人都将会表现出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偏好:一是对"公平的"制度安排的偏好,它们将能够有效缓和"出身"与"运气"等随机因素对个人前景的巨大累积性影响;二是再分配的社会偏好,它将个人对不平等的社会反感,合理化为个人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厌恶。这些偏好都可以是理性的个人自愿选择的产物,因而,力图实现这些偏好的明智政策,自然不会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根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敬伟  蒲勇健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良  刘英骥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中国振兴经济必须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然而扩大内需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广大老百姓购买力有限。同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也是贫富悬殊。所以,在危机的背景条件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扩大内需与建设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这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显财  
时下的经济危机促使了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些反思。在基本肯定西方经济学在解放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进行了追踪,并在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源头上论证了将经济增长置于西方经济理论指导下各种负面效应出现的必然性。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在商品定义、适宜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和反思,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提供一个视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承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和谐社会”的要素及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友好关系,给我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氛围和发展空间;二是社会整体协调;三是“人”的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承宗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传统生态伦理观的经济学缺陷越来越明显。和谐生态伦理作为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它的存在是有经济学依据的。这种经济学依据可以从和谐生态伦理的内涵以及和谐生态伦理与实践的关系两个方面解读出来。和谐生态伦理的基本主张所蕴涵的经济学内涵使我们对它的存在不仅不能怀疑,而且要对和谐生态伦理发展的经济学思路作认真的思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士忠  张素芹  
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视角探究造成医患之间信任缺失和关系恶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提供借鉴。主要结论是: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医患之间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建立医患之间沟通机制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赛德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和严格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核心特征。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资源严格公正配置定理证明了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给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作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有两点: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依法调整财政和收入分配,尽量保证经济主体的初始收入相等,即起点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