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0)
2023(14657)
2022(12745)
2021(11763)
2020(9896)
2019(22561)
2018(22501)
2017(44131)
2016(23756)
2015(26724)
2014(26669)
2013(26453)
2012(24623)
2011(22434)
2010(22841)
2009(21298)
2008(20863)
2007(18734)
2006(16847)
2005(14934)
作者
(68501)
(56782)
(56464)
(54099)
(36538)
(27082)
(25790)
(22270)
(21538)
(20632)
(19313)
(19165)
(18213)
(18118)
(17620)
(17384)
(16905)
(16485)
(16279)
(16197)
(14280)
(13996)
(13757)
(13088)
(12840)
(12649)
(12526)
(12413)
(11425)
(11132)
学科
(113796)
经济(113613)
管理(71875)
(67224)
(57728)
企业(57728)
方法(44971)
数学(37413)
数学方法(36993)
中国(27390)
(26846)
地方(25545)
(25049)
业经(24720)
(23080)
(18454)
理论(18262)
(18160)
农业(17715)
(17694)
贸易(17685)
(17057)
(16899)
环境(15933)
地方经济(15475)
(15332)
财务(15262)
财务管理(15239)
(14746)
技术(14691)
机构
大学(347652)
学院(346430)
(147393)
经济(144248)
管理(138453)
理学(119420)
研究(119148)
理学院(118073)
管理学(116254)
管理学院(115595)
中国(87385)
(73644)
科学(70414)
(66920)
(59241)
研究所(53545)
财经(53299)
中心(52194)
(51157)
(49602)
(48260)
北京(47059)
业大(47037)
(46799)
师范(46506)
经济学(44024)
(42946)
(41166)
财经大学(39272)
经济学院(39195)
基金
项目(227948)
科学(180003)
研究(171036)
基金(165406)
(141936)
国家(140684)
科学基金(121361)
社会(109729)
社会科(103219)
社会科学(103187)
(87755)
基金项目(87078)
教育(78095)
自然(76867)
自然科(75008)
自然科学(74993)
自然科学基金(73670)
(73410)
编号(70425)
资助(68218)
成果(58500)
(50796)
重点(50449)
(49163)
课题(48452)
(46758)
国家社会(44179)
教育部(44136)
项目编号(43603)
人文(43530)
期刊
(171969)
经济(171969)
研究(109212)
中国(64004)
管理(53180)
(50157)
学报(49164)
科学(47607)
(45502)
教育(38953)
大学(38026)
学学(35666)
农业(31340)
(30624)
金融(30624)
技术(29922)
经济研究(27697)
财经(26818)
业经(26683)
(22966)
问题(21654)
技术经济(18475)
图书(17712)
理论(16888)
现代(16574)
(16572)
商业(15692)
科技(15590)
(15313)
世界(15213)
共检索到520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士博  
和谐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间融洽、互补、有序、协调的相互关系。和谐社会关系蕴含经济价值的原因,在于和谐社会关系环境下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冲突处于最小化的状态,这样不但使各种利益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大大降低甚至消除,而且会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实现和谐社会关系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应采取应对策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时康  
建设和谐社会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与结果。《新闻传媒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研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新闻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新闻传媒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发展、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的文化构建;下篇为社会群体媒介认知专项调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旻霞  李晓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实践的升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增长快,区位优势弱,经济总量小,又是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立足于西部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期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珺  
本文在理性评价我国税负水平基础上,提出税负优化应遵循"取之适度合理、符合公平正义、促进利益和谐"的原则,并就如何利用税负杠杆作用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埏  
本文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跨文化社会关系网建构理论,分析了企业家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行为和策略,并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试图构建中国特色成功跨国企业的评估理论模型,以期对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朝阳  
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一整体,其品牌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开放大学本身层面,而是应该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纳入统一规划。本文从分析开放大学学生的"组织属性"出发,重新阐释了国家开放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筛选,描绘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成长轨迹,给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策略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崇总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共同的战略任务,价格部门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价格宏观调控的中心转移到维护社会公平上来,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以价格诚信建设作为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的中心,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使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深化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金桥  李俊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伟清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