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3)
- 2023(8553)
- 2022(7393)
- 2021(6573)
- 2020(5728)
- 2019(13119)
- 2018(12582)
- 2017(24135)
- 2016(13529)
- 2015(15389)
- 2014(15710)
- 2013(15647)
- 2012(14912)
- 2011(13378)
- 2010(13581)
- 2009(12653)
- 2008(12864)
- 2007(12076)
- 2006(10341)
- 2005(9049)
- 学科
- 济(60388)
- 经济(60226)
- 管理(37105)
- 业(35267)
- 方法(30923)
- 企(28098)
- 企业(28098)
- 数学(26129)
- 数学方法(25916)
- 农(17595)
- 中国(15952)
- 财(15695)
- 学(13069)
- 业经(13026)
- 农业(11505)
- 地方(11317)
- 贸(10674)
- 贸易(10668)
- 和(10659)
- 理论(10550)
- 易(10339)
- 制(10095)
- 务(9112)
- 财务(9095)
- 财务管理(9070)
- 企业财务(8613)
- 环境(8282)
- 银(8231)
- 银行(8194)
- 行(7801)
- 机构
- 大学(204429)
- 学院(202425)
- 济(84035)
- 经济(82254)
- 管理(76347)
- 研究(68643)
- 理学(66219)
- 理学院(65420)
- 管理学(64239)
- 管理学院(63857)
- 中国(50091)
- 科学(43112)
- 京(42863)
- 农(38621)
- 财(38271)
- 所(35402)
- 业大(32935)
- 研究所(32279)
- 中心(31904)
- 江(30836)
- 财经(30800)
- 农业(30681)
- 经(27831)
- 范(27782)
- 师范(27519)
- 北京(26715)
- 经济学(26524)
- 经济学院(24192)
- 州(23914)
- 院(23884)
- 基金
- 项目(135188)
- 科学(105828)
- 基金(97786)
- 研究(97353)
- 家(85445)
- 国家(84695)
- 科学基金(71920)
- 社会(63549)
- 社会科(59113)
- 社会科学(59085)
- 省(53287)
- 基金项目(52137)
- 自然(45930)
- 教育(45871)
- 自然科(44862)
- 自然科学(44848)
- 划(44813)
- 自然科学基金(44099)
- 资助(39870)
- 编号(39735)
- 成果(32719)
- 重点(30652)
- 部(30579)
- 发(28929)
- 创(27357)
- 课题(27312)
- 科研(26316)
- 教育部(26092)
- 国家社会(25855)
- 创新(25541)
共检索到293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安鑫耀
本文从居民生活质量的概念出发,探究居民生活质量的宏观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生活质量就越高,但并不总是显著的正相关;国家政策的倾斜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是通过受教育形成并提高的。本文还认为,价格上涨、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会抑制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春 吴启富 刘宣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实证考察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并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比较。
关键词:
中国居民 生活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经济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积蓄、平和、推动、支持、润滑、调节、引导等不同的作用。同样,社会和谐可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经济和谐 社会和谐 角色承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蒋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继续仅以客观指标评估生活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便失去了作用。本文利用 2 0 0 3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住户主观生活质量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总体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收入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并构建了一个由收入、婚姻和纵向比较为因素的解释生活质量的简洁模型。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满意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 赵阳 周宇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原则。基于省(市、自治区)级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为0.348,总体水平不高。从省际来看,浙江农民生活质量综合得为最高(4.125),黑龙江最低(-1.209),省际之间不平衡性特征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农民生活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1.589)>西部地区(-0.067)>中部地区(-0.211)>东北地区(-1.013);我国农民生活质量局部空间格局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三种类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区,低高(LH)型分布在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回归系数呈现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二是各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三是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四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赵雪雁 张胜武 李定 侯彩霞
在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方法以及LISA方法分别对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贴近度最高(>0.5)的城市有合肥(0.7767)、马鞍山(0.6563)、芜湖(0.6139)、铜陵(0.6054)和黄山(0.5197),相对贴近度最低(<0.3)的城市有亳州(0.2809)、宣城(0.2606)、池州(0.2576)和阜阳(0.1897);②目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首要影响因素的是社会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生态环境方面;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低—低(LL)型、低—高(LH)型、高—低(HL)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新向
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分析了和谐社会中旅游的和谐价值体现,从旅游发展观、区域旅游合作、“三农”旅游的开发、旅游经营理念等方面探讨了旅游和谐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旅游业 价值观 和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娟 汤湘希 谭艳艳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会计,体现和谐文化的会计价值观的测度研究对构建和谐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价值观的测量工具与方法,分析了价值观测量研究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以价值观测量为导向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价值观测度工具。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价值观 会计价值观 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学欢 胡东滨 马北玲 粟路军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模型。通过对凤凰古城居民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3)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消极影响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同时,旅游消极影响对对社区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对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学欢 胡东滨 马北玲 粟路军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模型。通过对凤凰古城居民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3)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消极影响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同时,旅游消极影响对对社区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对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浪平
生活质量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认识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测评;并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 比较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诚 郑兵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莉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政策手段干预分配制度、建设全民受益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等。而政府如此行为的依据就在于公民享有的平等的社会基本权利。在我国,社会基本权利以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效力特征,从而直接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既是政府积极行为的合法依据,也构成了公民主张和监督政府积极行为的宪法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良泉 李燕琴
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旅游业脆弱性背景下社区居民的外部风险应对与生活质量评估是亟待探讨的研究课题。以往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研究多聚焦于评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净效应,缺乏居民“本位”视角的认知过程研究,难以解释居民生活质量前因的复杂性。居民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观对生活质量的交互作用成为乡村旅游具体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命题。基于此,该研究以北京市远郊北沟村为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复杂性理论,运用fsQCA和ANFIS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观对生活质量的复杂因果效应,并识别预测居民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居民生活质量形成的认知路径具有复杂性、异质性特点;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居民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条件,但非必要条件;3)水平个人主义价值观是预测居民高生活质量非关键因素,且在构成低生活质量组态中具有核心作用。该研究有助于明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认知路径,可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强化社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平路 毛家兵 侯俊会
本文建立动态CGE模型,对不同劳动力供给量变化进行模拟,探究其对宏观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情况。编制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将不同政府教育投入政策转换成不同劳动力供给量的改变,对低和中以及高这三级劳动力的供给量改变加以实证模拟分析,其重点就是分析对宏观经济以及居民福利等一些影响,并给出如下结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之下,要大力投入中等教育,提升中级劳动力的供给量对提升居民的收入与福利水平是有利的。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会降低部门产出,更会抑制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降低居民福利。而另一方面,降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对扩大内需很有益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