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8)
2023(3122)
2022(2730)
2021(2526)
2020(2026)
2019(4612)
2018(4525)
2017(8552)
2016(4579)
2015(5130)
2014(5176)
2013(5206)
2012(4928)
2011(4479)
2010(4681)
2009(4390)
2008(4500)
2007(3937)
2006(3596)
2005(2912)
作者
(12770)
(10481)
(10458)
(10082)
(6853)
(4983)
(4954)
(4206)
(3973)
(3689)
(3656)
(3591)
(3353)
(3292)
(3241)
(3108)
(3106)
(3027)
(3017)
(2917)
(2516)
(2486)
(2463)
(2413)
(2326)
(2290)
(2285)
(2272)
(2175)
(2017)
学科
(21936)
经济(21793)
管理(13109)
中国(10829)
方法(8204)
(8193)
(7379)
企业(7379)
地方(6653)
城市(6013)
理论(5496)
数学(5290)
(5215)
数学方法(5206)
(5182)
业经(5076)
(5071)
(4367)
城市经济(4270)
社会(4228)
经济理论(3840)
工作(3726)
环境(3484)
(3354)
(3282)
农业(2932)
企业经济(2900)
(2790)
财政(2710)
教育(2682)
机构
大学(67371)
学院(65165)
(25895)
管理(25796)
经济(25021)
研究(24553)
理学(22089)
理学院(21699)
管理学(21280)
管理学院(21110)
中国(16833)
(15397)
科学(14181)
(13068)
(11365)
(10885)
师范(10846)
中心(10739)
研究所(9986)
(9950)
财经(9932)
北京(9799)
(9412)
师范大学(9124)
(8945)
经济学(8112)
(8018)
社会(7662)
业大(7646)
(7376)
基金
项目(44305)
科学(36048)
基金(33377)
研究(32771)
(28440)
国家(28175)
科学基金(25070)
社会(24629)
社会科(22007)
社会科学(21995)
基金项目(17917)
(15747)
自然(15184)
自然科(14862)
自然科学(14861)
自然科学基金(14582)
(14361)
教育(14353)
编号(13057)
资助(12641)
成果(11280)
国家社会(9999)
(9820)
重点(9552)
(9133)
课题(8818)
教育部(8680)
人文(8433)
规划(8203)
大学(8185)
期刊
(30982)
经济(30982)
研究(23585)
中国(14838)
(10324)
科学(9053)
管理(8667)
学报(8123)
教育(7631)
城市(7498)
(6786)
大学(6591)
学学(6019)
图书(5859)
问题(5792)
(5602)
财经(5112)
书馆(4765)
图书馆(4765)
(4457)
经济研究(4362)
农业(4329)
技术(4204)
现代(4039)
业经(3738)
发展(3675)
(3675)
资源(3623)
(3353)
金融(3353)
共检索到103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翼  吕斌  
公共性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城市是人类社会公共性的实现空间,城市规划先天地具有公共关怀的优良传统。转型期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和与之对应的制度缺陷造成了城市规划公共性的缺失及规划的价值危机,公共性传统的回归与复兴将有助于实现和谐的规划目标与和谐的规划过程,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有益的尝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华兵  秦鹏  
城市规划是以空间规划为形式,以城市公共生活的全面塑造为内容的社会性规划。它的本质诉求在于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建构公共领域,实现城市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冲突最小化。由于受到资本和权力两种主导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城市规划的形成和运行遭遇了诸多与公共利益不相适应的困境。城市规划的领导意志化、目标的经济化和效率化、主体的单极化、利益错置和问责机制的缺位,导致了许多社会公正问题。通过完善城市规划的决策体制、规划内容、绩效考核、问责制度等方式,可以彰显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诉求,矫正城市规划的各种困境。同时,城市空间的公共治理还应在组织载体、形式和方法等层面上对公众参与提供充分的制度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善登  
城市规划在实现公共性的过程中,遭遇种种显性或隐性的障碍,使其在现实中得以实现显得异常艰难,其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公共性的不易解释性和不确定性,给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实现造成了理论性障碍,而城市政府的急功近利性、对公共利益的认知错误性、规划制度转型的不成熟性以及公民参与规划的表象性等制度因素,又给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实现造成了实践性障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鹏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认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财政保障机制不够、地区差异性较大、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并从政府职能回归、财政支出结构转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蔡方  王红涛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和谐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民与政府的和谐(人-政和谐)。本文分析说明,人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作用来实现上述目标,只能通过市场作用和公共财政作用(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目的。鉴于公共财政活动兼具经济协调与政治干预的特点,现代社会最终选择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通过"经济拯救"和"道德拯救"方式管理社会,管理人性,并以此控制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进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春根  王玲  
和谐公共教育支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终手段,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但是,公共教育支出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问题,是和谐社会中不尽和谐的音符。一、当前公共教育支出不和谐的具体分析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体现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存在一些不尽和谐的音符,具体可以从教育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屏  汪柱旺  
作为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的公共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担当其重要职责:致力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公共财政本身运行应当和谐。公共财政要运用一系列财税政策及其组合促进市场机制和经济有效和谐运行,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财政自身的和谐主要包括制度和谐和运行和谐,要以公共服务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税的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并按照民主、法治、公平、公开的原则促进公共财政的和谐运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殷汉植  
无论何种政体,在公共预算中都有一定的资金分配方法,各种公共预算资金分配的不同方法的深层原因是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的政体要求下对公共预算资金合法博弈的结果,我国公共预算资金分配也不例外。本文从我国公共预算资金分配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目前公共预算资金利益博弈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及今后需要改进的一些方面,以期在我国逐步建立和谐而文明的小康社会中,在公共预算资金的科学、合理、合法分配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设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坤  
一、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向构建和谐社会转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任务的确立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应该逐渐向支持和谐社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伟轩  徐岩  朱喜钢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滨水空间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得到人们公认,尤其是滨水空间的经济价值受到各方利益主体的追逐。在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滨水空间公共性界定与保护存在空白,导致我国城市滨水空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通过对南京滨水公共空间现状的反思,认为滨水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而滨水空间的公共属性需要相应的立法保护与政策支持。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滨水空间管制措施,保障滨水空间全民所有,发掘滨水公共空间的最大综合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岳  
不久前,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了配合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本刊转载了这篇文章,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西麟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成社会细胞的企业都是适用的,现代营销理念被证明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之间的统一更加验证了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科学性依据,本文通过论述这两个理念的一致性,并试图通过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营销的发展,以此来深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深入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