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1)
2023(4323)
2022(3777)
2021(3609)
2020(2944)
2019(6645)
2018(6598)
2017(13416)
2016(7287)
2015(7998)
2014(7978)
2013(7763)
2012(7422)
2011(6744)
2010(7065)
2009(6640)
2008(6750)
2007(6478)
2006(5950)
2005(5147)
作者
(19158)
(15914)
(15909)
(15375)
(10427)
(7561)
(7360)
(6196)
(6143)
(6034)
(5432)
(5253)
(5220)
(5102)
(5077)
(4858)
(4722)
(4715)
(4676)
(4655)
(4086)
(3907)
(3791)
(3739)
(3694)
(3692)
(3641)
(3565)
(3190)
(3186)
学科
(27593)
经济(27444)
管理(23160)
(21631)
(18859)
企业(18859)
方法(10799)
(10544)
(9411)
中国(9021)
(8209)
业经(7973)
数学(7400)
数学方法(7254)
(6768)
理论(6550)
(6420)
农业(6258)
及其(5875)
政策(5690)
地方(5659)
(5458)
贸易(5456)
(5338)
(5271)
财务(5255)
财务管理(5246)
方针(5050)
(5014)
企业财务(5002)
机构
学院(101882)
大学(100055)
(43797)
经济(42746)
管理(40722)
研究(34423)
理学(34271)
理学院(33931)
管理学(33465)
管理学院(33244)
中国(27355)
(23626)
(20632)
科学(18296)
财经(17404)
(17036)
(16751)
中心(16124)
(15653)
研究所(14539)
(14081)
(13792)
师范(13737)
北京(13382)
(12968)
财经大学(12602)
经济学(12569)
(12327)
业大(11895)
经济学院(11083)
基金
项目(61153)
研究(49461)
科学(49131)
基金(44279)
(36635)
国家(36243)
社会(33097)
科学基金(31749)
社会科(30083)
社会科学(30070)
(23407)
教育(22809)
基金项目(22321)
编号(21435)
(19632)
成果(19119)
自然(18941)
资助(18592)
自然科(18484)
自然科学(18479)
自然科学基金(18187)
课题(14899)
(14397)
(13470)
重点(13199)
(13148)
项目编号(12960)
(12758)
教育部(12722)
人文(12608)
期刊
(55352)
经济(55352)
研究(34971)
中国(22408)
(18360)
管理(15725)
(14130)
教育(13763)
(12966)
金融(12966)
科学(11942)
学报(11077)
大学(9383)
农业(9349)
业经(9304)
财经(8970)
技术(8674)
学学(8647)
经济研究(8388)
(7667)
问题(6749)
(6005)
国际(5070)
技术经济(5062)
现代(5023)
(4908)
论坛(4908)
理论(4795)
世界(4754)
图书(4691)
共检索到16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莉敏  邹建华  王燕萍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构成分离与制衡的良性互动。公益诉讼是一种影响社会思维、完善社会治理、影响立法司法、促进社会进步的诉讼,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立法的民主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一些先进的立法理念就不可能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之中。本文认为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必须交叉探讨,构建系统完备、整体协调的立法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增辉  
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保证社会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通过培养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健全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制订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建立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殷汉植  
无论何种政体,在公共预算中都有一定的资金分配方法,各种公共预算资金分配的不同方法的深层原因是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的政体要求下对公共预算资金合法博弈的结果,我国公共预算资金分配也不例外。本文从我国公共预算资金分配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目前公共预算资金利益博弈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及今后需要改进的一些方面,以期在我国逐步建立和谐而文明的小康社会中,在公共预算资金的科学、合理、合法分配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设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国杰  
经济利益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并超出了公平的底线,将导致经济利益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物质前提。阐释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经济利益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应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岳  
不久前,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了配合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本刊转载了这篇文章,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鹏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认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财政保障机制不够、地区差异性较大、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并从政府职能回归、财政支出结构转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西麟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成社会细胞的企业都是适用的,现代营销理念被证明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之间的统一更加验证了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科学性依据,本文通过论述这两个理念的一致性,并试图通过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营销的发展,以此来深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深入理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蔡方  王红涛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和谐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民与政府的和谐(人-政和谐)。本文分析说明,人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作用来实现上述目标,只能通过市场作用和公共财政作用(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目的。鉴于公共财政活动兼具经济协调与政治干预的特点,现代社会最终选择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通过"经济拯救"和"道德拯救"方式管理社会,管理人性,并以此控制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进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戈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伍中信  
什么是和谐社会?虽然理论界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给予了诠释,但总的来说,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崇总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共同的战略任务,价格部门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价格宏观调控的中心转移到维护社会公平上来,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以价格诚信建设作为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的中心,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使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深化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