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
2023(891)
2022(745)
2021(815)
2020(631)
2019(1483)
2018(1463)
2017(2962)
2016(1720)
2015(1872)
2014(1939)
2013(1792)
2012(1745)
2011(1639)
2010(1720)
2009(1666)
2008(1840)
2007(1883)
2006(1475)
2005(1327)
作者
(4433)
(3548)
(3468)
(3327)
(2252)
(1711)
(1613)
(1353)
(1280)
(1250)
(1217)
(1216)
(1081)
(1046)
(1011)
(1009)
(1004)
(996)
(993)
(983)
(861)
(859)
(853)
(836)
(814)
(770)
(770)
(751)
(739)
(701)
学科
(4423)
经济(4405)
管理(2799)
(2628)
(1910)
企业(1910)
(1821)
中国(1813)
(1628)
金融(1628)
教育(1504)
业经(1428)
(1356)
(1351)
银行(1347)
(1324)
(1292)
世界(1271)
农业(1266)
(1214)
理论(1201)
(1077)
地方(1007)
方法(942)
(901)
(887)
(820)
贸易(820)
资源(800)
(799)
机构
大学(23037)
学院(22320)
研究(8531)
(7992)
经济(7738)
管理(7016)
中国(6737)
理学(5748)
理学院(5651)
管理学(5565)
管理学院(5519)
(5124)
科学(4886)
(4561)
师范(4541)
(4471)
(4275)
研究所(3977)
中心(3814)
师范大学(3724)
(3460)
北京(3416)
教育(3299)
(3298)
财经(3146)
(2934)
(2913)
(2835)
农业(2595)
业大(2525)
基金
项目(12643)
研究(10698)
科学(9633)
基金(8442)
(7078)
国家(6989)
社会(6434)
社会科(5924)
社会科学(5922)
科学基金(5575)
教育(5190)
成果(4983)
编号(4888)
(4657)
基金项目(4382)
(4197)
课题(3382)
资助(3263)
(3139)
(3084)
(3050)
项目编号(3000)
自然(2923)
(2839)
自然科(2829)
自然科学(2829)
重点(2799)
自然科学基金(2776)
(2706)
(2694)
期刊
(10234)
经济(10234)
研究(7558)
中国(5592)
教育(5324)
(3795)
(3018)
学报(2884)
(2856)
金融(2856)
管理(2855)
农业(2807)
科学(2702)
大学(2373)
世界(2094)
学学(2024)
(1957)
图书(1898)
(1510)
论坛(1510)
书馆(1488)
图书馆(1488)
财经(1449)
技术(1435)
业经(1345)
国际(1306)
(1283)
经济研究(1271)
问题(1266)
现代(1256)
共检索到37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党晓虹  
我国自古就是水资源相对匮乏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度,近年来普遍蔓延的旱情造成了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干旱缺水已成为一个跨越区域界限的、全民族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它同时说明单纯依靠刚性的技术变革是无法独立地解决日益严重的水危机的。因此,借鉴高度节水、相互忍让、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传统用水理念和用水行为,树立水资源统一规划、水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建立并强化水忧患意识、树立水资源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用水观念就成为当前形势下水资源使用和管理重要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革  景琴玲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风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加坡的和谐教育政策:理想的教育目标,教育分流制度,双语教育政策、课程政策和共同价值观指导下的国民教育政策,从中得出一些对构建我国和谐教育的有益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孙珂  
解决高质量基础上的平等问题是美国教育的当代追求。为此,美国通过实施与完善绩效问责制、促进学校多样化与竞争、强化家长择校权利和能力等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公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公平问题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教育公平与质量、效率并不矛盾,应增强公立学校自我改进的动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道德  黄英  
威廉·莱斯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控制自然观念的遮蔽,控制自然的观念应该被重释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他提出的"控制自然"理论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启示:认识启蒙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认识控制自然观念背后的意蕴;认识科学技术本身与应用的区别;加强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现状,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呢,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会发现,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后,随之也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合理的农业发展图景,同时为解决当下问题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建民  
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对GDP总量追求为特征的经济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福利与经济政策的某些不良倾向。能否对既有的经济文化理念进行调整,按照经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对原有发展模式做适当调整,将直接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典型示范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这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茹宁  
“和”精神统领的中国传统哲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追求权利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奠定了迥异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的底蕴。作为中国和谐思想的集大成者,张载构建了一套“天人合一”的“和”思想理论体系。本文从“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维“、爱必兼爱”的仁爱法则和“为天地立心”的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尝试解读张载“和”思想体系中蕴含的人权智慧,以呈现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于全球人权治理的潜在价值及可能做出的中国贡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笋元  
本文从正确认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同时结合当代实践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这启迪我们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琪红  陈信凌  
在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时期,中央苏区成为真正的"自由光明的新天地"。中共充分改造和优化传统教育载体,引进并创新符合红色革命文化内容的教育模式,有效运用图文类、语言类、活动类、管理类等教育载体,进行以扫盲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极大地实现了文化扫盲、文化娱乐、文化化人的功效。中共在苏区社会教育实践中艰辛探索,积累的教育载体运用类型多样化、选择大众化、创新动态化这一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很强的历史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倩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以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制度设计,在本土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山西票号曾执中国近代金融业之牛耳,其身股制与现代员工持股计划类似,本研究借鉴山西票号身股制实施中的优秀经验,得出了现代企业突破员工持股计划困境的启示,包括差别化激励与延期支付;建立组织和谐劳资关系;第三方约束与监督代替员工自律。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化解员工激励难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增科  张新国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种种表现,介绍了西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分析了它们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升平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实践中贯彻民主社会主义理念,通过稳定发展经济、转移支付、工资共决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充分就业等措施促进了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这是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实现社会相对和谐稳定的重要根源。瑞典通过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肖毅  
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以促进初等教育自身结构及与整个教育体系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以及儿童自身和谐发展为核心和旨归的。具体表现为:教育发展与投入政策的优先取向,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政策的均衡取向,教育管理与体制政策的民主取向,教育目标与质量政策的人本取向。这对我国现阶段初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