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2)
2023(9642)
2022(8356)
2021(7963)
2020(6651)
2019(14874)
2018(14591)
2017(28476)
2016(15966)
2015(17729)
2014(17790)
2013(17332)
2012(16499)
2011(14984)
2010(15513)
2009(14376)
2008(14671)
2007(13769)
2006(12304)
2005(11006)
作者
(45801)
(38521)
(38306)
(36451)
(24544)
(18146)
(17369)
(15013)
(14509)
(14026)
(12998)
(12948)
(12415)
(12358)
(12193)
(11682)
(11458)
(11424)
(11218)
(11060)
(9717)
(9479)
(9426)
(8871)
(8738)
(8574)
(8534)
(8499)
(7813)
(7798)
学科
(65823)
经济(65735)
管理(48913)
(42790)
(34197)
企业(34197)
方法(27435)
数学(23629)
数学方法(23254)
(19508)
中国(18680)
(18428)
地方(16387)
(14366)
业经(12979)
农业(12865)
(12671)
(11971)
贸易(11966)
(11669)
(11552)
理论(10914)
(10444)
银行(10417)
(10233)
金融(10230)
(10013)
环境(9849)
(9729)
地方经济(9670)
机构
学院(230090)
大学(230083)
(93314)
经济(91222)
管理(87349)
研究(79481)
理学(75219)
理学院(74281)
管理学(72764)
管理学院(72326)
中国(60514)
科学(48981)
(48475)
(46680)
(40727)
(37397)
研究所(36800)
中心(36504)
(36244)
财经(35967)
(32600)
(32573)
师范(32288)
业大(32025)
北京(30339)
农业(29290)
(28782)
(28619)
经济学(28421)
财经大学(26444)
基金
项目(149684)
科学(119542)
研究(110030)
基金(109663)
(95214)
国家(94390)
科学基金(81125)
社会(70489)
社会科(66718)
社会科学(66699)
(57826)
基金项目(57169)
自然(52276)
教育(51581)
自然科(51141)
自然科学(51124)
自然科学基金(50218)
(49410)
资助(45653)
编号(45310)
成果(38929)
(33707)
重点(33697)
(31775)
课题(31740)
(30224)
教育部(28977)
国家社会(28791)
创新(28261)
科研(28092)
期刊
(107074)
经济(107074)
研究(68776)
中国(47961)
(35388)
学报(35070)
(34119)
科学(33768)
管理(32427)
教育(27780)
大学(26762)
学学(25197)
农业(23017)
(22921)
金融(22921)
技术(19006)
财经(17915)
经济研究(16889)
业经(16798)
(15413)
问题(13564)
统计(11688)
(11643)
(11471)
(11271)
图书(11225)
理论(10870)
(10783)
技术经济(10705)
资源(10509)
共检索到351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文章指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行为,存在劳动执法不作为和司法效率不高偏离规制者要求、劳动争议调处偏离公共管理目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偏离集体协商本质以及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限制偏离正当性要求等偏差。其主要成因在于:认识偏差导向下地方政府怠于行使治理职责、GDP崇拜导向下担心严格执法影响经济发展、政绩导向下社会组织待培育的集体化转型欲速不达、刚性维稳导向下担心劳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异化。文章认为,要克服上述偏差,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作用的研究、完善官员政绩考评体系、提升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兴发  
政府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具有双重责任。非公有制企业"强资本、弱劳动"的特点及在此基础上资方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侵害,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干预;非公有制企业相对于国企的市场实力和政府的管制力量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具有"地位低、负担重、成本高"的特点,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将成本向劳动者转嫁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原因,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权衡  徐琤  
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资本"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矛盾的命题,仍然可以有效地解释当代发展的逻辑和现实。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力量,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资本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一命题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干预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当代发展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卫华  
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将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出口拉动、低端加工向以内需为主、高端制造转变,目前正在调整结构和布局的中央企业和省属大型企业,在国内经济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文章重点分析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现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及在国内经济中的影响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喜良  
本文认为,劳资双方构建劳动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劳动过程,而寻求效率、公平以及话语权的平衡是实现劳动过程的主要途径;作为构成劳动关系基本主体的雇主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主导因素,但只有在适当的压力机制下雇主才能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文章在梳理中国雇主发展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对雇主形成合理的压力从而建立内生性的劳资双方的博弈机制,激发和促进雇主改善劳动关系的积极性,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凌建华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对于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耀华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类矛盾复杂交织,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本文对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主要不和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宇峰  陈国营  
劳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一贯的基础性关系,而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要件,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和谐民营劳资关系自然也成为转型期中国亟需处理的重要改革任务。文章从劳资关系的契约性质和政府职能出发,探讨了构建和谐民营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同时也解析了西方国家政府在劳资关系调节中的角色差异及其经济影响,最后从政府干预不足和过度干预同时并存的系统角度提出构建转型期和谐民营劳资关系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四明  
劳务派遣相对于一般劳动关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本应该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劳务派遣迅速发展但被滥用。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此以"特别规定"的方式作了规定,还有其他专门性法律规制,但因现实中用人单位对相关立法的规避和曲解,再加上立法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劳务派遣领域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严重侵食。现实迫使立法机关不得不修法以查漏补缺,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态势。我们应该纠正社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错误认知,强化劳务派遣的相关程序性机制,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利实现的程序性权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杰  曲伟强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东亮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对就业、劳动关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影响,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和后果,特别是面临的挑战,从短期措施和长效机制方面寻求妥善防范和有效化解的对策。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持续进行,这些都对劳动关系有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表现为,由于经济下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倒逼企业追求创新,企业将更加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舒建玲  余丞薇  
灵活就业者有高人力资本者与低人力资本者之分。低人力资本的灵活就业者具有工资低、社会资本贫乏、被动就业、主要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就业岗位等特点。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决定了低人力资本灵活就业者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障碍,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昭仲  
地方政府在执行扩大内需政策中存在行为偏差 ,如盲目追求增长指标、过度的城镇化建设、不规范的经济干预等 ,对扩大内需产生了不良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应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规范行为 ,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方针落到实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荣位  
"仁道和谐"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的因素第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拔得头筹,就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企业的"经营之道"与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统一起来。只有将全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细做小做实,才能使广大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为之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谐的劳动关系之灵魂与核心只能是"以人为本",而"人文关怀"在构建这一劳动关系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