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1)
- 2023(11954)
- 2022(10374)
- 2021(9874)
- 2020(8487)
- 2019(20112)
- 2018(20661)
- 2017(39446)
- 2016(21896)
- 2015(24936)
- 2014(25293)
- 2013(24705)
- 2012(22763)
- 2011(20826)
- 2010(21605)
- 2009(20374)
- 2008(20760)
- 2007(18720)
- 2006(16469)
- 2005(15069)
- 学科
- 济(90071)
- 经济(89956)
- 管理(65403)
- 业(60255)
- 企(51887)
- 企业(51887)
- 方法(42766)
- 数学(37195)
- 数学方法(36531)
- 财(25893)
- 制(23452)
- 农(23401)
- 中国(23288)
- 业经(19662)
- 学(18968)
- 理论(17067)
- 体(16131)
- 贸(15775)
- 贸易(15768)
- 地方(15693)
- 银(15520)
- 银行(15489)
- 务(15340)
- 易(15286)
- 财务(15281)
- 财务管理(15238)
- 融(14734)
- 行(14733)
- 金融(14730)
- 农业(14599)
- 机构
- 大学(317341)
- 学院(315972)
- 济(129005)
- 经济(126139)
- 管理(119661)
- 研究(106194)
- 理学(102530)
- 理学院(101353)
- 管理学(99268)
- 管理学院(98656)
- 中国(81182)
- 京(67244)
- 科学(64567)
- 财(64008)
- 所(54943)
- 农(52304)
- 江(49479)
- 研究所(49356)
- 财经(49320)
- 中心(48279)
- 业大(46133)
- 经(44492)
- 北京(42737)
- 范(41591)
- 师范(41178)
- 农业(40985)
- 经济学(39813)
- 州(38726)
- 院(37913)
- 财经大学(36348)
- 基金
- 项目(202169)
- 科学(158460)
- 研究(147843)
- 基金(145437)
- 家(126428)
- 国家(125397)
- 科学基金(107002)
- 社会(92319)
- 社会科(87344)
- 社会科学(87316)
- 省(79923)
- 基金项目(75973)
- 教育(70892)
- 自然(69315)
- 自然科(67714)
- 自然科学(67694)
- 划(67378)
- 自然科学基金(66463)
- 编号(60991)
- 资助(60940)
- 成果(51488)
- 重点(46245)
- 部(45478)
- 课题(43325)
- 发(42503)
- 创(41938)
- 制(39707)
- 创新(39223)
- 教育部(39196)
- 科研(38760)
共检索到479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涛 朱旭光
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后改革时期,这是在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后以利益制度的完善为主要目标的时期。为使后改革时期的制度调整方向凸显社会主义的“质”,需要架构与市场经济相一致、完善而定型的利益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四种利益制度一是利益表达与均衡制度,主要通过政治权利配置公共选择机制来实现。二是利益激励与约束制度,通过产权等民商事权利制度,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规则,引导合法合理的逐利行为,规制机会主义行为。三是利益协调与整合制度,通过行政权力的配置和政府管理机制来实现。四是利益保护与救济制度,其实现的规则形式除了各类实体性制度外,主要包括各类诉讼性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旭光 冯涛
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我国改革已进入后改革时期,这是以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利益制度为主要目标的改革阶段。为此,笔者建构了以权利配置和资源配置互动为研究线索、以制度分析的四维展开为研究向度、以和谐三角的价值构造为评判标准的和谐制度理论分析模型,以明确后改革时期的制度调整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旭光
近年来,经济运行中的利益不和谐效应开始显现。这种效应导致中国经济步入一个交易成本攀升、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冲突加剧、改革动力被耗散的后改革时期。因此,改革战略亟待作出重大调整:从"促发展"转向"促和谐",制度架构应从纯经济领域转向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体制的协调推进,对权利配置方式和思想价值体系进行相应调整。
关键词:
后改革时期 经济特征 制度调整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峰 王新霞
针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在系统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关系模型化,得到了清晰统一的概念框架,为深入理解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替代功能及该功能的重要性提供了新思路。尽管正式制度存在显著差异,但非正式制度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其社会和谐程度也可能相同或相近,只是不同地区实现社会和谐最优化有先后之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路军伟 殷红
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具有不同预期成本收益的利益主体;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由于预期的成本和收益不同,改革中既存在"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正向作用力,也可能存在来自"竞争利益团体"的负向作用力,不同作用力的合力形成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它决定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方向与结果。在不同的改革策略(方案)下,各利益主体的预期成本收益将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在政府会计改革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改革策略"变量,并构建"政府会计改革动力"与"改革策略"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这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政府会计 改革 动力机制 改革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杜彦瑾
分配关系和谐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的实现需要以市场不断完善和均衡作为必要条件。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科学化是促进市场完善和均衡、实现分配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玉平
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为此,加快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市场,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保障劳务人员权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建筑劳务 用工制度 改革 和谐社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晓红
出于对体制内部门进行金融支持与补贴的需要,将利率管制至较低水平是整个改革的内在要求;而改革中制度环境的不健全,也使得金融交易中具有特殊内涵的定价行为无法通过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具有现实依据,由此两方面决定了利率制度改革的滞后。为顺利推进利率制度改革,显然需要国企经营状况的整体改善、社会融资渠道的开通与顺畅、体制外部门的快速发展、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相对平衡及组织结构的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改革的推进及其各项制度的完善等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莉 马超 尹志军
由于无法测定资源税制改革对我国转型期经济目标的影响,使得改革的进程出现延迟。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非竞争性投入产出预测模型,在全面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和改变征收方式假设的基础上,预测在不同税率分配方案下,资源税征收对我国财政收入、GDP以及经济结构的影响。通过测算结果可知,随着税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走势呈现出倒"U"形的变化,当税率维持在10%~15%区间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最佳,且与现阶段的目标相契合。这表明,我国未来资源税制改革关键制度要素的调整重点应从扩大征收范围,调整征收方式及设计合理税率等方面具体推进。除此之外,政府在后续资源税制改革的进程中,还应关注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韬
产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边界,和谐产权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重新构建农村地区的产权基础,扭转集体产权处于弱势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农村在产权上与城市处于“均势”;并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求多样化的集体产权形式,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产权关系 集体产权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袁伦渠
本文在对经济学者们比较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种方式及其绩效所提出的新理论进行简要批评性回顾基础上,利用制度配置理论分析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内在差异,论证两种改革方式在制度配置的逻辑和步骤的不同是导致改革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溶冰 齐兴利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在对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结构、煤炭企业短期行为以及煤炭市场供需曲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资源税费制度,结合我国国情,从矫正煤炭开采外部性着手,分析了征收从量税和一次性总付税对资源节约活动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改进、完善煤炭资源税和矿业权的具体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德荣 陆云航
从长远来看,制度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性保障,但由于制度本身是内生的,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制度难题。从理论逻辑和经验事实来看,以工业化和人力资本积累为内涵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制度变革的能动因素,制度变革的"时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国平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可能使我国错失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从促进制度变革这一意义上来说,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政策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制度难题 民主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祥慧
目前,我国存在城乡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国民贫富差距大、社会事业滞后等不协调现象。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下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目标不够明确、结构不尽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小且不规范、省以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完善该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分级分税财政体制 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建军 姜军松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