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035)
2021(913)
2019(1987)
2018(1880)
2017(3460)
2016(2060)
2015(2399)
2014(2565)
2013(2616)
2012(2379)
2011(2151)
2010(2486)
2009(2596)
2008(3424)
2007(3296)
2006(2791)
2005(2592)
2004(2277)
2003(2398)
2002(2442)
作者
(6219)
(5090)
(4985)
(4952)
(3381)
(2432)
(2351)
(2052)
(2049)
(1883)
(1836)
(1763)
(1752)
(1742)
(1574)
(1508)
(1489)
(1486)
(1462)
(1438)
(1424)
(1393)
(1280)
(1225)
(1218)
(1207)
(1204)
(1141)
(1103)
(1092)
学科
管理(9385)
(8298)
(8223)
企业(8223)
(6760)
经济(6750)
(6366)
(5434)
财务(5427)
财务管理(5416)
企业财务(4969)
(3911)
会计(3589)
理论(3042)
教育(2420)
中国(2283)
方法(2230)
(2221)
(1875)
银行(1875)
业经(1827)
(1706)
(1547)
(1473)
(1468)
(1418)
国家(1402)
会计学(1399)
(1382)
金融(1381)
机构
学院(36247)
大学(36196)
(12031)
(11445)
经济(11098)
管理(10898)
研究(9254)
理学(8484)
理学院(8380)
中国(8363)
管理学(8255)
会计(8230)
管理学院(8181)
财经(8081)
(7592)
(7022)
(6923)
(5868)
师范(5855)
(5680)
(5650)
财经大学(5446)
科学(5356)
(5289)
北京(4922)
师范大学(4497)
会计学(4216)
研究所(4214)
(4056)
学会(4052)
基金
项目(14100)
研究(12253)
科学(10407)
基金(9256)
(7235)
社会(7145)
国家(7122)
社会科(6682)
社会科学(6679)
成果(6552)
教育(6139)
科学基金(6007)
编号(5742)
(5634)
基金项目(4650)
(4526)
(4495)
(4276)
(4269)
阶段(4266)
课题(4239)
阶段性(3974)
项目编号(3963)
资助(3885)
(3536)
研究成果(3492)
(3378)
重点(3259)
自然(3076)
社科(3051)
期刊
(16970)
经济(16970)
(15662)
研究(14655)
会计(9757)
中国(8462)
财会(6262)
教育(5878)
学报(5877)
财经(5536)
(4660)
大学(4515)
通讯(4283)
会通(4270)
学学(4057)
科学(3972)
管理(3812)
(3534)
(3190)
(3166)
(2896)
金融(2896)
(2785)
图书(2557)
问题(2488)
会计师(2479)
(2479)
(2479)
注册(2479)
注册会计师(2479)
共检索到65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和谐,蕴涵调和、协调之意,是物质的精神之道,既是方法,也是目的,还是过程;和谐,同时是会计人追求的基本价值和理想目标。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合作和宽容的会计,秩序和法治的会计,公平和诚信的会计,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一、和谐会计的内涵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既是我国古人追求的"多元一体",也是西方人向往的"理想国"。会计人的和谐发展以多元会计为前提条件,多元会计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会计。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会计人一经形成,就必然要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为其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蓉生  
"和谐共生"深深根植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中。"和谐共生"校正了理解生态文明内涵的问题视域,导示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精神指向,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本质要求。"和谐共生"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二者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这一实践所要达到的一个境界旨归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桂拉旦  李具恒  
在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或区域差距的要素时,已有理论难以解决要素的穷尽和要素系统的结构整合问题。依托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梯度理论将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揭示了梯度分布间的耦合关系和多元交叉互推机理,整合了众多区域发展理论,实现了对梯度理论的创新,并尝试解决要素的穷尽和要素系统的结构整合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  
文章就会计文化定义、特征、功能和构成要素等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几种创建和诣会计文化的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王晔  
消费是整个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最持久的原动力。和谐消费,是和谐经济的终端和指挥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消费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外部和谐、消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部和谐以及基于可持续消费的时空和谐是和谐消费的三个基本支点,也是我们营造和谐消费的基本内容。
[期刊] 改革  [作者] 课题组  孟东方  易小光  李志  孟东方  易小光  李志  朱勋春  龚丽  丁瑶  柯艳霞  葛南南  袁韵锋  黄意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我国一项重大而系统的战略部署,保证其落到实处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把握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指标构建的原则,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对监测、评价和实施和谐社会的具体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与构建,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在内的系统、全面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构建、实施与完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聂元昆  吴健安  
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和谐营销思想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积极贡献。和谐营销的本质是特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博弈均衡。和谐营销的思想有着深厚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或思想渊源。和谐营销的实现首先取决于导向和谐的制度、文化以及行业组织的约束,其次取决于企业对和谐营销的组织认同,最后还取决于企业和谐营销的博弈状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振锋  王礼力  翟淑君  
技术观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技术观。工业技术观、生态技术观各自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求。和谐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希仁  
河北经贸大学柴艳萍教授所著《商业和谐论——商品交换伦理研究》一书,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它给经济伦理研究燃起了新亮点,也给商业是非功过的评判展示了新思维。值得祝贺,应予推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本文强调当今的"和谐教育"是在新世纪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具体背景下提出的。作者将"理想国—理想教育—理想人"三者相互承载的关系作为讨论和谐教育的基点;从跨文化的对话提出,和谐哲学思想对于实现教育和谐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实中五对矛盾关系,进一步印证了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哲学的论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锋  
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是通过和谐管理来实现的,和谐管理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当前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不和谐因素,应从管理关系和谐、人才管理和谐和分配管理和谐三个方面,建设和谐企业;并努力减少企业不和谐因素,使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协调稳定和谐的基础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金廷  
企业作为一个要素存在于社会这个整体之中,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顺应社会、民族的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以富有创造性的特色性企业文化为社会文化作贡献。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振林  
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当前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将其控制在和谐适度状态应当是收入分配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的收入差距为和谐适度,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除国际社会常用的基尼系数外,能否找到更简明、直观、科学的标尺,是文章研究的核心。文章首次用"差度"作为衡量差距的尺度,在对世界121个经济体的时序和截面收入差距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收入差度评判标准;进而提出确立收入差度控制目标,建立收入差度预警机制,构建和谐收入分配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美珍  
大学校园倡导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需要多元文化的滋养;促进大学师生的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构建校园和谐关系,需要对校园多元文化的理性宽容。要承认和尊重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融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文化责任。积极引导,重在建设,促进校园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