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4)
2023(5702)
2022(4661)
2021(4036)
2020(3228)
2019(6830)
2018(6510)
2017(12379)
2016(6368)
2015(7068)
2014(7240)
2013(7318)
2012(7179)
2011(6941)
2010(7054)
2009(6639)
2008(6451)
2007(5975)
2006(5503)
2005(5143)
作者
(20318)
(17109)
(17043)
(16301)
(10945)
(8048)
(7757)
(6515)
(6485)
(6101)
(5908)
(5678)
(5671)
(5549)
(5427)
(5283)
(5028)
(4919)
(4870)
(4454)
(4428)
(4086)
(4063)
(4017)
(3898)
(3823)
(3710)
(3476)
(3366)
(3307)
学科
(57382)
经济(57349)
地方(19062)
管理(17040)
方法(14535)
地方经济(13925)
数学(13000)
数学方法(12917)
(11782)
中国(11201)
(9861)
业经(9376)
(8769)
企业(8769)
(8172)
环境(7860)
经济学(6906)
(6324)
(6138)
(6069)
金融(6068)
农业(6010)
(5930)
资源(5678)
产业(5676)
(5226)
(5175)
及其(4963)
(4803)
银行(4800)
机构
学院(105324)
大学(104751)
(56407)
经济(55436)
研究(42844)
管理(36824)
中国(31419)
理学(31101)
理学院(30645)
管理学(30218)
管理学院(29995)
科学(24408)
(22004)
(21787)
(21770)
研究所(19690)
经济学(19182)
中心(18118)
财经(17462)
经济学院(16880)
(16600)
(15701)
(15311)
(14789)
师范(14702)
北京(13820)
科学院(13712)
(13359)
(12962)
财经大学(12675)
基金
项目(66811)
科学(53560)
研究(49610)
基金(48873)
(42360)
国家(42069)
科学基金(35921)
社会(34815)
社会科(33114)
社会科学(33107)
(25809)
基金项目(25308)
(21394)
教育(21145)
自然(20565)
自然科(20027)
自然科学(20023)
自然科学基金(19627)
资助(19265)
编号(18768)
(17229)
重点(15813)
国家社会(15285)
成果(15068)
发展(14662)
(14466)
(14462)
(13931)
经济(13812)
课题(13678)
期刊
(72254)
经济(72254)
研究(36604)
中国(20567)
(15669)
管理(15402)
科学(13940)
学报(13509)
经济研究(12773)
(12003)
大学(10211)
技术(9987)
学学(9861)
财经(9795)
(9675)
金融(9675)
业经(9057)
问题(9034)
(8737)
农业(8050)
教育(7521)
技术经济(7237)
统计(6670)
资源(6389)
(6159)
世界(6087)
经济问题(5944)
(5867)
经济管理(5474)
商业(5471)
共检索到17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筱芳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的整合,应当尽快摒弃“辐射”、“影响”、“带动”等过去惯有的思维,强调以“和谐”为主题,以“互动”、“双赢”为结果。通过构建区域和谐整合的价值链、区域内紧密关联产业的产业链、区域内工贸一体化对接的生产贸易链、区域高层协调解决机制、行业协作管理组织、整合的区域文化等策略,最终达到区域内产业结构一体化,构建出一个真正整合态势的区域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志阳  
文章在论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如何消除三类障碍、实施区域共同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自组力的理论,对自组力的来源、性质、结构、机能等进行了论述,并依据此理论提出了建立我国纵横结合新体制的改革设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张良桥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杨丰  麦仲山  
2003年由广东率先提出,并很快得到其他成员积极响应的"泛珠三角",又称"9+2",是指以珠三角所在的广东省为地域中心,包括其周边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海南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11个地区所构成的广大地域。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优势互补,区域紧密合作机制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区域分工与协作的深化,随着产业和技术大规模的转移,资本也发生大规模的转移,并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在金融政策方面的合作。如何在区域合作中更好地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这是区域内各金融机构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一、泛珠三角各省区经济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1.各省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比较。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开宇  潘秋玲  陈文晖  
广东等九省提出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它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提出了西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康  王茂春  张步阔  
以2006年~2015年泛珠江三角洲内地9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内部作用机理出发,构建基于序参量的区域经济子系统与区域物流子系统的耦合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的经济与物流发展耦合协同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序视角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协调度呈倒"U"型,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大值;基于空间视角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层次异质性且自东部沿海省份向西部内陆省份递减,耦合协调度的"马太效应"明显;区域内超过80%的省份经济与物流耦合协调度具有十分明显的空间锁定及路径依赖性。最后从区域间战略协同、物流资源投入以及物流供需平衡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羿锟  马慧凌  
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泛珠三角经济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增强该区域市场的统一性,客观上要求塑造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协调机关;通过双管齐下的法律审查机制,有效地消除为地方保护提供保护主义伞的不法之法;通过重新配置司法行政权,打破地方封锁,消除司法地方化和行政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其最大特点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区域经济整合,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按国际标准进行的区域经济整合,而CEPA将进一步推动这种整合。但这一区域的经济整合近年来之所以处于迟缓和停滞状态,其原因既有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也有这个地区的经济基础问题,还有现行政策和制度的制约和束缚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朝阳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整合与共赢,还在于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变和完善,甚至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推进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在两种社会体制、多种经济发展层次、多种文化和法律背景共存的情况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永林  
文章对东盟和泛珠三角之间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虽会扩大区内贸易份额,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双方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能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在优势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开宇,李九全,曹小曙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志阳  
我国东中西部几个非均衡发展的地区自组成经济圈,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泛珠三角”从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通过整合区域化经济、行政两种资源,增强经济圈的自组能力,提高经济圈整体国际竞争力。其中涵盖了整合的理由、整合的综合模型以及整合的几种形态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李江苏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遵守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并不能导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相反差距却是在拉大。这是因为泛珠三角大部份省的资源禀赋结构相似性很大,产业趋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现有的及潜在的比较优势难以实现,而且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泛珠三角经济收敛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泛珠三角各省区在参与合作的同时,应深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为“9+2”的一员,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湖南省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文章在对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优势条件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层面、领域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