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5)
2023(2536)
2022(2256)
2021(2225)
2020(1991)
2019(4274)
2018(4379)
2017(6855)
2016(4949)
2015(6050)
2014(6289)
2013(5492)
2012(5132)
2011(4766)
2010(5036)
2009(4544)
2008(4657)
2007(4499)
2006(3878)
2005(3529)
作者
(14628)
(12262)
(11895)
(11451)
(7826)
(5987)
(5508)
(4854)
(4771)
(4666)
(4301)
(4168)
(4168)
(4111)
(4033)
(3983)
(3650)
(3645)
(3635)
(3519)
(3363)
(3274)
(3095)
(3038)
(2893)
(2861)
(2794)
(2787)
(2617)
(2588)
学科
教育(10136)
(9468)
经济(9455)
理论(8503)
管理(8029)
教学(6662)
(6614)
(6593)
企业(6593)
中国(6082)
(5414)
研究(4311)
学法(4258)
教学法(4258)
方法(3814)
文化(3714)
学理(3481)
学理论(3481)
思想(3475)
业经(3437)
政治(3412)
(3279)
(3259)
思想政治(3240)
政治教育(3240)
治教(3240)
德育(3218)
学校(2695)
高等(2490)
(2489)
机构
大学(71213)
学院(66620)
研究(24947)
科学(17628)
(16005)
管理(15303)
(15110)
(15054)
师范(14942)
(14785)
经济(14367)
中国(14356)
(13985)
教育(13953)
研究所(12797)
(12558)
理学(12108)
理学院(11815)
农业(11801)
业大(11666)
师范大学(11594)
管理学(11240)
管理学院(11109)
技术(10831)
北京(10464)
(10132)
中心(9544)
(8910)
(8753)
(8608)
基金
项目(39375)
研究(31087)
科学(28075)
基金(22477)
(20411)
国家(20128)
教育(18559)
(18539)
(16026)
社会(15393)
科学基金(14904)
成果(14754)
编号(14594)
社会科(14233)
社会科学(14225)
课题(12849)
基金项目(11368)
(11115)
重点(10142)
大学(9830)
资助(9585)
自然(9229)
自然科(9000)
自然科学(8995)
自然科学基金(8797)
规划(8700)
项目编号(8680)
(8533)
(8468)
(8325)
期刊
教育(29925)
研究(25908)
中国(21936)
(21865)
经济(21865)
学报(18415)
大学(14221)
(13945)
科学(11967)
学学(11638)
农业(9493)
(8224)
图书(7166)
职业(7146)
技术(6567)
管理(6455)
高等(6119)
书馆(5834)
图书馆(5834)
(5658)
财经(5242)
高等教育(5104)
(4978)
(4642)
(4538)
论坛(4538)
业大(4416)
成人(4138)
成人教育(4138)
技术教育(3851)
共检索到113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徐跃  蒋婷轶  
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凝聚在大学的深厚的优良传统之中,在长期育人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性格昭示我们:大学文化必须培育。大学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本土化和特色化是大学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的三条路径。在文化传播中甄选智慧文化,在文化价值冲突中善择价值目标,在文化冲突中寻求制衡之策,在文化整合中找寻多元发展之途,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培育和形成互补共生、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君  陈海燕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恒真  
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伴随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高校的功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大学文化的力量,更是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向和  
这世界纷纷扰扰,乱象治而还生。连原本该宁静向学的大学也未能例外:育人为本、教学为重,有的大学失守;学术崇高,道德为上,有教授博士却滑向剽窃造假;还有学生网恋成僻,厌学情结、考试作弊时有所闻。个中原因复杂,从深层探之,恐怕与大学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俞松坤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时代课题。工匠精神是应用技术大学文化特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转变核心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推进创新创业等多渠道并举的途径,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工程教育各个环节,打造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鲜兰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建设我国大学文化,促进大学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福才  
大学智库文化兼容大学文化和智库文化,彰显着大学智库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使命。明晰大学智库文化的特质,突出其反思性价值立场、前瞻性育人先行、学研式知识创新和交互式合作协同等价值取向,是大学智库文化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上述文化特质在大学智库发展中的引领价值亟待发挥,大学智库文化培育亟须在文化高度、文化深度、文化包容度和文化创新度等方面有所超越。需要正确面对适应与超越、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涵养新型大学智库文化生态,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巅  
目前国内有关生态文化培育路径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广义的路径研究和狭义的路径研究两种;前者探讨的大多是培育生态文化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后者则主要探讨了中外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重点又往往在于继承,至于如何在继承中创新、繁荣新时代我国生态文化,则有待更系统深入的研究。生态文化的培育路径,应当从主体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的位移过程来分析和归纳。从主体吸收文化资源培育生态文化的过程来看,有传承创新和引进创新两条路径。传承创新需结合中国当代的实际与需要,搭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培育具有时代属性和内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以人民为中心、共育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引进创新则要"以我为主",采借、融合国外生态文化要素,涵养中国特色,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从主体孵化和发展生态文化的过程来看,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由国家而社会而公民个人的"自上而下"的培育路径与由公民而社会而国家的"自下而上"的培育双向贯通,互为补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军  
在传统学术观念中,大学教学所处的地位不高。直至20世纪90年代,大学教学学术才在美国受到关注并影响到高校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大学教学的真实处境切入,追溯大学教学学术思想的萌发,探讨大学教学学术的特性,进而提出大学教学学术的培育措施,以期为形成大学教学学术健康发展机制提供些许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状  
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当今社会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应充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找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契合点,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培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安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中备受关注。然而,作为一种研究理念或取向,其所提供的关于教师开展研究的一般知识与教师感兴趣的具体情境的知识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探索既能秉承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的理念,又能缩小其与本土具体情境之间的距离的教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之下,"培育研究"作为一种教师研究方法的身份得以呈现,其宗旨是通过重构教师的教育经验并将其理论化,发展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成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翠玉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力和传播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与内涵。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积累,并肩负起积极的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