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
2023(1809)
2022(1656)
2021(1698)
2020(1450)
2019(3162)
2018(3227)
2017(5472)
2016(3471)
2015(4140)
2014(4143)
2013(3644)
2012(3369)
2011(3187)
2010(3183)
2009(2895)
2008(2860)
2007(2799)
2006(2591)
2005(2061)
作者
(9553)
(8062)
(7854)
(7591)
(4998)
(3996)
(3755)
(3231)
(3119)
(2998)
(2840)
(2681)
(2622)
(2617)
(2531)
(2482)
(2378)
(2370)
(2349)
(2326)
(2125)
(2060)
(1991)
(1938)
(1905)
(1893)
(1880)
(1800)
(1708)
(1701)
学科
(8489)
经济(8356)
管理(6170)
教育(5629)
(5389)
企业(5389)
理论(5358)
(4985)
中国(4838)
方法(4516)
(4094)
业经(3585)
社会(3469)
(3183)
(3176)
企业经济(2769)
经济理论(2766)
教学(2626)
政治(2611)
思想(2398)
工作(2311)
思想政治(2301)
政治教育(2301)
治教(2301)
德育(2290)
(2164)
数学(1857)
数学方法(1838)
研究(1826)
学校(1767)
机构
大学(48455)
学院(42335)
研究(17107)
管理(12928)
(11974)
经济(11545)
科学(11449)
理学(11150)
理学院(10938)
管理学(10510)
管理学院(10427)
(10413)
(10171)
中国(9650)
(8951)
(8579)
师范(8495)
教育(8385)
业大(8208)
研究所(8208)
农业(7982)
(7236)
中心(6919)
师范大学(6819)
北京(6786)
(6339)
(6050)
农业大学(5529)
(5420)
(5326)
基金
项目(29084)
科学(22093)
研究(21566)
基金(19130)
(17196)
国家(16991)
社会(14227)
科学基金(13647)
(12306)
教育(12014)
社会科(11993)
社会科学(11981)
(10957)
基金项目(10076)
成果(9265)
编号(9201)
自然(8648)
自然科(8474)
自然科学(8471)
自然科学基金(8327)
大学(8013)
资助(7627)
课题(7503)
重点(6951)
(6593)
(6202)
(6171)
项目编号(5769)
科研(5756)
计划(5722)
期刊
教育(16739)
研究(16625)
(14986)
经济(14986)
中国(14167)
学报(11519)
(9927)
大学(9478)
科学(8111)
学学(7359)
农业(6711)
(5376)
管理(4582)
高等(4356)
图书(4070)
高等教育(3730)
(3618)
(3142)
书馆(3084)
图书馆(3084)
财经(3014)
业大(3002)
科技(2748)
(2623)
农业大学(2594)
职业(2538)
技术(2399)
成人(2300)
成人教育(2300)
社会(2266)
共检索到70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发龙  李盛兵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社会之间有时保持平衡,有时又有缺失和偏移,但是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既积极“介入”社会,又保持一种“象牙塔”的精神气质;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相对“超然”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治和自由。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发展逻辑的统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凤霞,陈忠  
技术在当今社会中一方面被认作创造财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金钥匙,同时又产生无数的风险,这迫使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激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确定和控制其非预期结果。应对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一般性地考察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某项新技术的形成和社会采纳过程并非单纯的技术体系内在联系的逻辑展开,而必然嵌入了社会因素。通过对当前技术论研究中的两种主要路向技术决定论和技术建构论的批判性考察,论文指证传统的研究往往倾向于把技术从社会中抽象出来谈论技术的本质与意义,而忽视了技术及其功能的实现。技术发展不是单纯因其理性而是因其理性或逻辑与其它各种社会要素的整合,技术设计过程就表现为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过程,它要求在满足社会群体的多重价值需求的同时兼顾其效益,兼顾其各种体系性因素。这样,技术选择应该像其他社会行为那样被民主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徐跃  蒋婷轶  
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凝聚在大学的深厚的优良传统之中,在长期育人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性格昭示我们:大学文化必须培育。大学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本土化和特色化是大学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的三条路径。在文化传播中甄选智慧文化,在文化价值冲突中善择价值目标,在文化冲突中寻求制衡之策,在文化整合中找寻多元发展之途,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培育和形成互补共生、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正祥  
在分析“网络环境”与“网络化进程”不同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图书馆员在网络化进程中的困惑、所应具备的心态、角色定位、现代化问题及误区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本文首先以沈括写的《采草药》、《雁荡山》为例 ,引出科学与人文和而不同 ;接着 ,指出科学与人文同源于实践 ,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彼此互动 ,科学为人文奠基 ,人文为科学导向 ;再接着指出 ,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 ,在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 ,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 ,思考与探索客观实际的规律上完全一致 ,而且任何一个作品必定是形式、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这三者形成的一个整体 ;本文进一步着重指出 ,科学与人文相异互补 ,分析了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世之基”的道理 ,两者互动互补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 ;最后 ...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如何认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在大学的管理、运营过程中调整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常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大学与政府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是保持两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亦是构建现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战后日本国立大学与政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冲突与调和所反映出来的两者关系的变化,也许是说明大学与政府间张力关系的一个例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小撑  李玲娣  童晓明  
学术自由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性格”,理所当然地需要维护和弘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大学体现服务功能。于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学术自由和功利意识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存在,给大学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即由谁来维持这种张力,怎么维持?作者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了思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春芽  
当代民主转型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结构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考察民主化的动力,关注政治转型的社会约束条件。行动者分析认为,精英人物的策略选择决定民主转型的进程,强调政治过程的自主性。在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行动者分析的融合中,民主转型被视为结构约束与行动者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主制度建立在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社会结构在限定行动者选择的同时,在变迁过程中提供制度发展的机会空间,为行动者发挥建构作用创造条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01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湖南工业大学按新体制、新模式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也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01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湖南工业大学按新体制、新模式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也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美丽湘江之滨湖南株洲,位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湖南工业大学东校区,紧邻湖南工业大学主校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芳  贺武华  
张学文博士的专著《大学理性研究》既是对大学哲学基础的审视与辨析,也是对大学思想发展史的系统考察;既是对大学历史传统的深究细探,也是对大学现实的反思追问。读《大学理性研究》,第一感觉就是著作"理论体量大",这得益于该著作理论体系的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其次就是"现实触痛痒",这与作者深度的问题意识分不开。仅从概念来看,《大学理性研究》所涉及的核心与外围概念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要梳理好、说清楚并非易事,诚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黔  古鸿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龙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道、佛、法等诸多文化流派为内容的丰富而瑰丽的文化生命体。中国管理现代化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汲取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借鉴当代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开创中国现代化管理的美好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推动中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中国现代化管理与西方现代管理"和而不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丽颖  
在阐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只有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找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平衡点,处理好国际与民族、一般与特色、现代与传统的辩证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