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1)
- 2023(14748)
- 2022(11877)
- 2021(10631)
- 2020(8651)
- 2019(18653)
- 2018(18500)
- 2017(35294)
- 2016(19005)
- 2015(20934)
- 2014(20486)
- 2013(19877)
- 2012(17551)
- 2011(15662)
- 2010(15940)
- 2009(15192)
- 2008(15014)
- 2007(13639)
- 2006(12357)
- 2005(11226)
- 学科
- 业(86495)
- 济(84380)
- 经济(84274)
- 企(68949)
- 企业(68949)
- 管理(63255)
- 农(50116)
- 农业(33506)
- 业经(33020)
- 方法(29365)
- 财(25449)
- 中国(23334)
- 数学(21413)
- 数学方法(21239)
- 地方(20189)
- 制(17855)
- 务(17693)
- 财务(17668)
- 财务管理(17653)
- 技术(17001)
- 企业财务(16666)
- 策(15698)
- 和(14402)
- 体(14363)
- 划(14162)
- 理论(14117)
- 发(14047)
- 贸(13307)
- 贸易(13299)
- 学(12928)
- 机构
- 学院(272392)
- 大学(259607)
- 济(114429)
- 经济(112211)
- 管理(108177)
- 理学(92975)
- 理学院(92078)
- 管理学(90718)
- 管理学院(90237)
- 研究(86878)
- 中国(70230)
- 农(58843)
- 京(53043)
- 科学(52268)
- 财(51183)
- 农业(44494)
- 江(43808)
- 所(43000)
- 业大(42827)
- 中心(41318)
- 财经(40128)
- 研究所(38754)
- 经(36295)
- 范(34364)
- 州(34130)
- 师范(34080)
- 经济学(33555)
- 北京(31909)
- 经济管理(31494)
- 院(31100)
- 基金
- 项目(180461)
- 科学(145278)
- 研究(136899)
- 基金(131477)
- 家(113222)
- 国家(112057)
- 科学基金(98332)
- 社会(90595)
- 社会科(85504)
- 社会科学(85487)
- 省(74164)
- 基金项目(70205)
- 自然(60668)
- 教育(60084)
- 划(59323)
- 自然科(59317)
- 自然科学(59307)
- 自然科学基金(58261)
- 编号(57265)
- 资助(49941)
- 成果(44132)
- 发(42206)
- 创(40479)
- 重点(40421)
- 业(39503)
- 部(38877)
- 课题(38103)
- 国家社会(37643)
- 创新(37063)
- 制(36261)
- 期刊
- 济(140406)
- 经济(140406)
- 研究(75495)
- 农(63055)
- 中国(54774)
- 农业(42448)
- 管理(41151)
- 财(40849)
- 科学(39146)
- 学报(37906)
- 业经(31428)
- 大学(30179)
- 学学(29131)
- 融(26806)
- 金融(26806)
- 技术(24746)
- 教育(24432)
- 业(21768)
- 经济研究(20007)
- 财经(19308)
- 问题(18845)
- 经(16727)
- 农村(15452)
- 村(15452)
- 农业经济(15425)
- 技术经济(15027)
- 版(14967)
- 世界(14245)
- 商业(14125)
- 现代(13977)
共检索到40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边秀 陈明华 李倩 谢琳霄
和美乡村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文章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以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评价了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奋力推进,农村宜居宜业建设接续完善,农民富裕富足生活加快实现。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进程中农业生产经营质效偏低、农村宜居环境整治偏弱、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亟待增强等难点问题,中国应从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建设农村宜居环境“质”“量”协同、打造农民“增收致富”新格局等方面重点发力,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新时代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农村要素市场配置不均衡,资源不足和绿色低碳要求,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等都制约和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村要素市场配置;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低碳农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化 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玉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在城强乡弱语境下展开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自信危机,提升自信是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背景下,亟须重新思考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问题,不断加强价值自信、实践自信与理论自信。在价值定位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其目标群体规模、服务对象功能以及自身人类学意义方面,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价值重要性挖掘,确立价值自信。在实践改进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反思输血式现代化,优化"在地化"现代化,探索共生型现代化,推进农村教育实践思维方式反思,提升实践自信。在理论探索上,农村教育现代化在其方法论上,需要推进逻辑思辨、经验行动、实证实验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建设,强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规范自觉,增强理论自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冰秋
文章利用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构成组合权重统计评价2015—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势与短板、区域差距以及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154,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优势突出,多数省份实现正增长,农业现代化稍逊于农村现代化但增长优于农村现代化;(2)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单系统和多系统共存主导,发展类型以结构稳定型为主,薄弱环节主要为农村治理、农业经营、农业产业等;(3)农业农村现代化泰尔指数为0.1195,总体差距先升后降,东部地区差距最大,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组内差距;(4)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集聚不受边缘邻近限制,考虑地理距离后,2015—2019年表现为空间负相关,2020—2021年空间集聚失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明 宁安宁 贾蓓蓓 张丁一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每年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2018年的新年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我想借这个机会,就乡村振兴谈两点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第一是为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兴元 鲍曙光 孙同全
“十三五”时期,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资金规模持续增大,投资领域逐步拓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规模显著扩大,形式不断创新,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逐步多样化。但是土地、融资、人才和科技瓶颈是社会资本投入的主要制约因素,部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投资效率不高,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政府过度干预加大政策风险,资本下乡监督管理机制严重滞后。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扩展的威廉姆森经济治理分析框架,对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点、现状与问题做以较为全面的分析。总体上看,在“十四五”时期,应创新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元投融资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细化操作方案,加快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用地、人才和融资保障机制,吸引、培养和保护更多的企业家型人才,健全社会资本政策支持体系,优化社会资本参与政策环境,健全利益联结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完善农业产权市场,增强投资吸引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魏后凯 崔凯 芦千文 胡凌啸 苏岚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城乡融合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基于“三化一融”视角来分析研判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在2027-2030年间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设定目标值,2033年左右可基本实现“三化一融”设定目标值,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2012-2021年中国“三化一融”的系统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农民现代化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进程的突出短板。在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是:锚定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两阶段目标,按照“守底线、补短板、寻突破、促提升”的思路抓好“独立项”,根据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之间的联系做好“交叉项”,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以用好“串联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是谋划解决中长期农业农村工作中难以化解的突出矛盾、关键难题和体制障碍,包括: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目标冲突,化解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矛盾,破解推进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以及推动乡村闲置资源要素盘活利用机制改革等。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农业农村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为突破口,坚持“三化一融”协同推进,把农民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整体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内生性,实现城乡融合基础上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更高水平、更优结构、更佳质量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 农业强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永亮 张宾
以中国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质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和扩展,利用CSS2017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质量、社会质量的内部(城乡之间)差异以及中国农村社会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做量化分析。通过对农村社会质量现状和城乡社会质量比较分析发现,农村社会质量在整体上弱于城市社会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质量这一概念的现代化属性有关;农村地区居民在社会底线保障对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上要高于城市地区。社会质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除在于讨论个体与社会关系及社会整体运行状况外,同时也是一种城乡社会现代化的综合评估方式,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城乡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也可看到传统乡村社会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质量 空间分布 城乡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头平 钟桂珍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理,定量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国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该空间集聚态势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演变,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健
伴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既能显著提升本省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又能对相邻省份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测度方法、剔除直辖市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间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