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6)
2023(4529)
2022(3600)
2021(3641)
2020(2837)
2019(6547)
2018(6624)
2017(10938)
2016(7178)
2015(7817)
2014(8172)
2013(7179)
2012(6615)
2011(6159)
2010(6293)
2009(5221)
2008(5201)
2007(4747)
2006(4100)
2005(3863)
作者
(17810)
(14827)
(14599)
(14168)
(9453)
(7226)
(6840)
(5760)
(5624)
(5475)
(5029)
(4982)
(4808)
(4776)
(4717)
(4702)
(4688)
(4426)
(4401)
(4123)
(3894)
(3800)
(3518)
(3508)
(3463)
(3402)
(3232)
(3203)
(3094)
(3005)
学科
教育(18593)
(16326)
经济(16306)
管理(12918)
(12721)
中国(11207)
(10301)
企业(10301)
方法(8067)
(7414)
理论(7293)
数学(7097)
数学方法(6963)
教学(5978)
(5387)
技术(4948)
(4190)
(4189)
发展(3815)
(3693)
(3533)
研究(3383)
(3382)
财务(3376)
财务管理(3369)
(3328)
贸易(3328)
(3319)
企业财务(3281)
(3281)
机构
大学(92789)
学院(87327)
研究(35119)
教育(27455)
(26474)
经济(25640)
管理(25476)
(22553)
师范(22415)
理学(22249)
理学院(21827)
管理学(21218)
科学(21171)
管理学院(21007)
(20953)
师范大学(18670)
中国(18417)
(17757)
研究所(16397)
中心(14418)
(14113)
北京(13902)
技术(13687)
(13516)
(13424)
(12675)
职业(12182)
业大(12016)
(11210)
财经(10921)
基金
项目(57980)
研究(47380)
科学(47256)
基金(39563)
(34755)
国家(34338)
教育(30910)
科学基金(28278)
社会(27601)
社会科(25939)
社会科学(25932)
(23497)
(22582)
编号(20797)
成果(19980)
基金项目(19915)
课题(18139)
自然(17599)
自然科(17245)
自然科学(17239)
自然科学基金(16950)
资助(16015)
(15416)
(14996)
(14985)
重点(14865)
规划(13773)
教育部(13473)
(13221)
项目编号(12707)
期刊
教育(45668)
研究(35539)
中国(26393)
(25540)
经济(25540)
学报(14744)
科学(12350)
大学(11987)
(11518)
职业(10943)
技术(10500)
(10233)
学学(9693)
管理(8495)
农业(8050)
技术教育(7163)
职业技术(7163)
职业技术教育(7163)
(5887)
金融(5887)
(5716)
论坛(5716)
财经(5570)
高等(5172)
(5041)
成人(4835)
成人教育(4835)
(4813)
(4635)
高等教育(4582)
共检索到136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红艳  Jing Lin  
和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是通向和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和平的主题并不彰显,教育与战争之间的隐性结盟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暴力商业化和暴力娱乐化驱使大众传媒中暴力泛滥。和平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防止战争和暴力的教育,中国和平教育包括人权教育、发展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教育等多个主题。倡导和平教育要求改变教育范式,反思和警惕现行学校教育中竞争主导、国家利益主导、人类中心主义主导的范式;从具体实施手段来看,冲突化解教育、性别敏感教育、文化敏感性教育等是学校和平教育的有效手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玲玉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探讨了课堂(教室)之外、专业范围之内,在互动活动层面的动态隐性课程显性化作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初森  
本文对如何开发和应用以校园物质环境、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为载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郭立昌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更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与之相关的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芳  
"隐性辍学"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隐性辍学"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影响四方面的原因。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等教育策略,可以合理有效地帮助"隐性辍学"学生"完整"回归课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娜  刘海峰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在于其教育方法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浸润性、教育对象的弥散性和教育结果的愉悦性,微博平台的隐蔽性、浸润性、弥散性、愉悦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契合并成为重要教育平台。通过隐性微博团队的创设、跟进和管理微博的教育艺术以及及时的网络舆情的监察三个关键因素,有效发挥隐性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莉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琳琳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影响,以其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于此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高职院校应以实践育德、生活育德、岗位育德和自我育德为基本取向,从物资-空间、组织-制度、职业-情境和文化-心理四个层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同时建立针对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实施过程、学生评价的监控管理体系,保障隐性思想政治课程有效实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守恒  姚本先  
现代高等教育隐性职能探析王守恒,姚本先高等教育的职能,可以分为显性职能和隐性职能两类。所谓显性职能,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目的,期望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和职责,如高等教育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保存、传播和丰富人类文化等;但与此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志希  何玲梅  
中国的英语教育在显性课程建设方面为进入 2 1世纪已经作好了准备。这体现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和大学英语教材的连续改革等方面。这说明中国的英语教育的显性课程研究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要求 ,但是对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的方面———英语教育隐性课程的研究有所欠缺。本文试图从探讨英语教育显性课程设置方案的教育性问题出发 ,认真探讨英语教育隐性课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雄  
高校德育工作以往对教育的内容研究较多,而对实施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不够。当前,研究青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过程,从而确定普遍地易于学生所接受认可的工作策略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通过隐性化德育教育的思考,提出了加强高校“隐性化”德育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继超  沙招友  梅霜  付文豪  聂羽西  
本科教育合理增负,拓展本科阶段课程的难度与深度,提升大学的学业挑战度,有助于优化教育生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助于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本科教育改革的冲锋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杏芳  
高职教育应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向注重发展职业能力与建构内在精神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知识、人格和文化的统一。这就必须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的涵义及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提出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旭明  
诚信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伦理,受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反过来又必将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是立身之本,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准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的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毕业生近9成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工作,他们是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凤梅  王弘  陈静  
针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多囿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与氛围,带有明显的显性思维痕迹与意识。应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同辈群体的影响、校史文化的熏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