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4)
2023(2463)
2022(2019)
2021(1763)
2020(1404)
2019(3121)
2018(3095)
2017(4809)
2016(2513)
2015(2833)
2014(2769)
2013(2631)
2012(2392)
2011(2081)
2010(2099)
2009(1823)
2008(1969)
2007(1787)
2006(1368)
2005(1265)
作者
(6371)
(5203)
(5065)
(4890)
(3334)
(2434)
(2384)
(1972)
(1935)
(1891)
(1842)
(1727)
(1646)
(1571)
(1571)
(1540)
(1517)
(1514)
(1473)
(1464)
(1278)
(1267)
(1204)
(1181)
(1164)
(1151)
(1127)
(1104)
(1054)
(1039)
学科
(8482)
经济(8476)
(7918)
企业(7918)
管理(7727)
(7124)
方法(3933)
理论(3874)
业经(3826)
教育(3752)
文化(3723)
中国(3146)
(2955)
产业(2883)
(2780)
(2373)
财务(2373)
财务管理(2371)
(2280)
企业财务(2273)
经济理论(2215)
政治(2160)
思想(2122)
市场(2097)
思想政治(2041)
政治教育(2041)
治教(2041)
德育(2002)
企业经济(2000)
数学(1845)
机构
学院(35843)
大学(35248)
管理(12628)
(11234)
经济(10936)
理学(10886)
理学院(10723)
管理学(10548)
管理学院(10458)
研究(10220)
(7469)
中国(6998)
(6717)
师范(6697)
(5899)
科学(5773)
师范大学(5429)
(5403)
教育(4735)
北京(4714)
财经(4693)
中心(4424)
(4406)
(4398)
(4244)
职业(4176)
技术(4147)
研究所(3947)
(3847)
商学(3718)
基金
项目(22816)
研究(19573)
科学(18152)
基金(15620)
(12885)
国家(12705)
社会(12658)
社会科(11835)
社会科学(11833)
科学基金(11044)
教育(9490)
(9137)
编号(8891)
成果(7927)
基金项目(7910)
(7632)
课题(6196)
项目编号(5949)
(5942)
自然(5868)
自然科(5702)
自然科学(5701)
自然科学基金(5616)
资助(5510)
重点(5388)
(5161)
(5115)
(5063)
规划(5054)
国家社会(4931)
期刊
(14350)
经济(14350)
研究(10715)
教育(8842)
中国(7615)
(5619)
管理(5203)
学报(4688)
科学(4313)
大学(3932)
学学(3519)
图书(3299)
业经(2920)
技术(2918)
书馆(2695)
图书馆(2695)
财经(2636)
(2572)
职业(2433)
(2316)
经济研究(2288)
(2120)
论坛(2120)
(2108)
商业(2044)
财会(1850)
农业(1802)
问题(1756)
会计(1755)
(1730)
共检索到53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立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还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彬睿  
法治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再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演进历程,内隐着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契合的逻辑机理,是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征程中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法治中国具有深刻内涵,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制度化。在新时代,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标志,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精准定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注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晓宁  王玮  
加强高校奋斗幸福观教育,必须加快构建以劳动精神、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生命体验为核心内容的奋斗幸福观教育体系,不断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新局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嘉旋  
伟大的建党精神集中体现和概括了我党百年发展的辉煌历史,是科学的总结,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努力的精神力量。伟大的建党精神对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须深刻领会和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唯然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据自身独特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条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中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量伟大成就涌现出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深远、内涵丰富,它超越和扬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由此获得新的路径选择,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发亮  
先秦豫商文化根源深长,内涵厚重,价值特性明显,为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主要源于先秦豫商思想中富有生命活力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体现在:崇尚"仁义"之德;注重"仁智"之勇;强调"忠恕"之情。诸如这些丰富的商业德性文化遗产对中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隐形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曹秀芬  江书平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校园硬件条件得到极大发展,但作为"软件"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却往往被忽视。为了弘扬先进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对校史文化的内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史文化的教育特点,对校史文化的存史、文化和教育功能进行了阐述,对校史文化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评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柳琳  吴兆春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营经济的性质、逻辑起点、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途径和内在要求,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的梳理,将其理论内涵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保证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营经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平等对待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公平发展;坚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民营经济安全稳健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将其理论特质总结为四个方面: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并从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方面揭示这一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星吉   白利鹏  
“激活资本的文明面、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力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有序发展”的资本有序化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一系列理论论断与实践举措的重要提炼。资本有序化理念的提出是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中国共产党资本认识与驾驭能力的不断提升及化解目前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风险挑战需要的必然结果。资本有序化理念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资本理论是其原理基础,历届党中央的“资本观”是其理论来源。资本有序化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系,具体体现在资本有序化的基本前提、现实表现、内在关系及目标原则之中。资本有序化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资本理论,并为全球资本治理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案借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文武  况成兰  
第三次分配作为新发展阶段下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需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实现形式、价值功能、参与主体、作用领域,拓展其科学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次分配。同时,要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挥社会财富的本质功能、促进劳动人民各阶层的大团结和大联合的理论逻辑上理解中国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基础、实践动因、目标指向,还要站在第三次分配助力重构新发展阶段经济秩序、分配秩序、社会秩序、道德秩序的高度上审视其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这样有助于全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形成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发挥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共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大志   王贺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和政策温度,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理论创新意义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实践逻辑和发展目标共同构成其思想内涵。这一论述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人类文明发展构成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将开启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新征程,破解世界现代化困境,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