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3)
2023(3044)
2022(2361)
2021(2035)
2020(1627)
2019(3498)
2018(3710)
2017(6400)
2016(3767)
2015(4333)
2014(4642)
2013(4160)
2012(3874)
2011(3509)
2010(3537)
2009(3266)
2008(3107)
2007(2947)
2006(2542)
2005(2298)
作者
(11941)
(9956)
(9739)
(9351)
(6142)
(4630)
(4510)
(3942)
(3836)
(3531)
(3384)
(3344)
(3279)
(3212)
(3181)
(2966)
(2955)
(2928)
(2884)
(2723)
(2586)
(2505)
(2420)
(2339)
(2243)
(2227)
(2212)
(2148)
(2083)
(2057)
学科
(11113)
经济(11085)
管理(9928)
(7209)
(5695)
企业(5695)
(4780)
(4774)
中国(4590)
(4333)
(4281)
(3571)
理论(3486)
(3179)
银行(3166)
(3092)
(3070)
金融(3063)
教育(3050)
业经(2946)
地方(2858)
方法(2767)
体制(2666)
农业(2582)
教学(2215)
制度(2091)
(2091)
(2055)
数学(2036)
数学方法(1993)
机构
学院(51760)
大学(50805)
研究(20273)
(16896)
管理(16543)
经济(16327)
中国(15099)
理学(13548)
理学院(13362)
科学(13304)
管理学(12997)
管理学院(12905)
(12142)
(11712)
(10860)
研究所(9916)
农业(9629)
(9184)
中心(9149)
(9143)
业大(9063)
技术(8168)
(7674)
(7575)
师范(7425)
北京(7330)
(7300)
(6993)
财经(6634)
(6231)
基金
项目(34488)
科学(26045)
研究(25670)
基金(22917)
(20823)
国家(20631)
科学基金(16611)
社会(14684)
(14583)
社会科(13717)
社会科学(13715)
(12246)
教育(12109)
基金项目(11573)
编号(11231)
自然(10369)
自然科(10111)
自然科学(10105)
成果(9974)
自然科学基金(9900)
资助(9210)
(8803)
课题(8791)
重点(7998)
(7533)
(7108)
(7016)
(6971)
计划(6796)
项目编号(6695)
期刊
(22123)
经济(22123)
研究(15556)
中国(14681)
(11542)
学报(11346)
教育(10038)
科学(8783)
大学(8208)
学学(7723)
农业(7597)
(7586)
管理(6565)
技术(5264)
(4842)
金融(4842)
业经(4167)
(3699)
职业(3621)
经济研究(3479)
(3439)
业大(3371)
财经(3277)
图书(3074)
农业大学(2907)
(2860)
(2818)
论坛(2818)
问题(2686)
科技(2655)
共检索到84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明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丰富与完善,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内含国际权力观、整体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新型文明观、全球生态观,是对传统绝对的国家权力观、片面的个体安全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偏执的普世文明观、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的多重超越,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信用风险持续暴露,银企关系陷入困境,由"蜜月期"滑落到"紧张期"。银企关系如果出现恶化,必将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构建银保企命运共同体,重塑良好关系,是新形势下破解企业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选择。构建良好银企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锡培  
做企业靠天时地利人和。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最大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成本是制度成本。怎样能够使市场和企业家们有信心,怎样通过更好的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依"道"而行。企业与市场、时代、国家同频共振,才是最大的商道。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学习全球的标杆企业,并努力超越标杆。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葛红亮  鞠海龙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海洋  崔健  廉晓梅  郭锐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纷繁复杂矛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就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深入研讨,会后组织四位专家对各自的会议发言进行再梳理和完善,并分别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题进行刊发,以期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的研究,引导学术界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同舫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多重内涵、层次和功能。文化构建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中凸显出主体性,在与不同民族的交流和对话中展现出多样性,在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中彰显出主导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总体表征为主体性、多样性和主导性相统一的自觉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以社会生产力作为物质层次基础,通过国家机器和政治体制为其提供政治层次的保障,最终致力于在精神层次凝聚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具有个体文化认同上的统摄功能、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功能和思想文化再生产功能。文化构建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塑造全新的凝聚全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的世界文明体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函伊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中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面对外界关于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方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现实证实,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探索,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当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文章以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作背景,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梳理,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熠   徐梦瑶  
制度型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必要条件。一方面,制度型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制度型开放通过协调和融合制度、规则、管理和标准等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制度型开放是党和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以充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为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发展阶段中,制度型开放要建立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建军  杨国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把握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世界历史视野,运用系统哲学思维,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为价值指向,实现了理论、方法和价值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在人类面对文明差异、发展失衡和治理困境时,着力构建一个共赢共享、和而不同的国际发展秩序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使命,中国始终将自身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贡献出中国力量与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中国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