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9)
- 2023(3783)
- 2022(3304)
- 2021(2887)
- 2020(2617)
- 2019(5884)
- 2018(5775)
- 2017(11286)
- 2016(5944)
- 2015(6401)
- 2014(6302)
- 2013(5920)
- 2012(5308)
- 2011(4647)
- 2010(4561)
- 2009(4348)
- 2008(4045)
- 2007(3509)
- 2006(2912)
- 2005(2679)
- 学科
- 济(26699)
- 经济(26687)
- 管理(25376)
- 业(23174)
- 企(21785)
- 企业(21785)
- 方法(14868)
- 数学(13183)
- 数学方法(13024)
- 环境(9818)
- 财(8031)
- 划(7124)
- 业经(6546)
- 务(6231)
- 财务(6219)
- 财务管理(6210)
- 企业财务(5937)
- 技术(5457)
- 农(5330)
- 制(4848)
- 中国(4775)
- 规划(4612)
- 环境规划(4478)
- 和(4245)
- 贸(4096)
- 贸易(4095)
- 易(4027)
- 体(3993)
- 学(3963)
- 理论(3802)
- 机构
- 学院(82995)
- 大学(82013)
- 济(37440)
- 经济(36882)
- 管理(36705)
- 理学(32500)
- 理学院(32268)
- 管理学(31811)
- 管理学院(31673)
- 研究(23040)
- 中国(17553)
- 财(16627)
- 京(15787)
- 财经(13781)
- 科学(12906)
- 经(12481)
- 经济学(11794)
- 江(11630)
- 中心(11191)
- 经济学院(10730)
- 业大(10584)
- 商学(10398)
- 财经大学(10324)
- 商学院(10310)
- 所(10193)
- 经济管理(9954)
- 农(9330)
- 研究所(9288)
- 北京(9287)
- 州(9002)
- 基金
- 项目(60576)
- 科学(49657)
- 基金(46146)
- 研究(44171)
- 家(39381)
- 国家(39115)
- 科学基金(35467)
- 社会(31034)
- 社会科(29667)
- 社会科学(29661)
- 基金项目(24668)
- 省(23991)
- 自然(22585)
- 自然科(22058)
- 自然科学(22054)
- 自然科学基金(21659)
- 教育(20250)
- 划(19471)
- 资助(18491)
- 编号(16516)
- 制(14556)
- 创(13989)
- 部(13940)
- 重点(13682)
- 国家社会(13499)
- 创新(13028)
- 发(12726)
- 教育部(12430)
- 人文(12411)
- 成果(12118)
共检索到11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分棉 贺佳 孙宛霖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为外生政策冲击,检验了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下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效应。研究发现,企业通过ISO 14001认证可以促进绿色创新。在新标准实施后,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作用显著增强,且对低污染企业、高创新能力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作用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ISO 14001认证通过发挥"环保工具"作用来诱发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论对有效推进环境规制和企业绿色创新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馨 王营
环境信息公开对推动绿色创新、促进减污降碳,最终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为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析了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低环境风险行业在该标准实施前后的绿色创新表现。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高环境风险行业的绿色创新积极性显著提高,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更严格的环保执法、更有效的公众监督以及更及时的媒体监督能够进一步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的绿色创新效应,并且显著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将更多的环境信息纳入国家监测体系,从而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琦 郑瑶 孔东民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将地方官员动机、企业环保决策与高管工作经历置于同一研究场景,采用倍差法检验了新标准实施引致的官员动机变化对企业环保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标准实施前,高管具有公职经历企业的环保投资规模显著低于其他企业。而新标准实施后,高管具有公职经历企业的环保投资提升程度则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在财政环保支出较低和政府干预较强的地区,以及国有企业和高管的"先天"公职经历企业样本中,官员动机增强对高管具有公职经历企业的环保投资提升效果更强。此外,政府给予此类企业环保补助可能是激励其投资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本文以宏观政策实施来外生化地方官员环境治理动机的变化,有利于因果识别官员动机、高管工作经历与企业环保决策间的逻辑关系。其政策意义在于,中国环境治理的症结是地方官员动机的缺失,当中央环境规制能有效激发官员环保意愿时,高管的公职经历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杰 李治国
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具体表现为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的相互影响,明晰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效应是解释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现象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环境规制策略互动与绿色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就环境规制策略互动的存在性及其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进行规范性阐释,并进一步考察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影响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型和命令型环境规制策略互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异质性环境规制策略互动长期内趋于弱化;市场型环境规制策略互动主要诱发绿色创新的逐底竞争,而命令型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则主要引致绿色创新的逐顶竞争;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对于绿色创新的影响在城市经济外向型维度、城市创新能力维度、企业所有制维度和企业污染属性维度存在显著的异质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经营成本提升是市场型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影响下绿色创新逐底竞争的主要诱发机制,而命令型环境规制策略互动所引致的绿色创新逐顶竞争则主要源于绿色研发投资增加的中介效应和经营成本提升的遮掩效应。本文据此提出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异质性环境规制的多元化实施路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翟华云 刘易斯 高蔚然 刘亚伟
强有力的司法支持是一国环境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多学科视角,考察了以环保法庭为代表的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环境司法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基于合法性的双重逻辑,本文识别了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成本倒逼和战略主动机制。进一步地,本文将外部压力和内部决策权力因素引入研究框架,测试不同情境下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压力、行业压力、上下游压力和公众压力时,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强,而当企业为国有企业和管理层权力过大时,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环境司法改革 双重合法性 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 赵映雪
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3年的企业层面数据,探索了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约束了受规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并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做出贡献的结论在考虑政策设计的非随机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其他环境事件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对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可以强化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关系;机制检验显示,由环境规制引发的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龙 于千惠 平靓
在经济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当前,兼顾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绿色转型对中国制造至关重要。本文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声誉和组织学习双重效应入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其对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从国家认监委网站获得的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在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以ISO14001认证为代表的自愿性环境规制通过绿色声誉的需求引导和组织学习的效率提升共同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本文的拓展讨论部分显示,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在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减排的重污染行业较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企业的“漂绿”行为和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都会抑制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为充分发挥自愿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作用,除应降低参与成本、提高企业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外,政府还应从强化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来克服自愿性环境规制当前的局限性。
关键词:
自愿性环境规制 制造企业 绿色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悦 上官鸣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之一,也是影响企业信贷等活动的重要指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绿色信贷政策主要通过对企业形成融资约束、提高其环境绩效来实现这一目标;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对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政策、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机制等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潘旭文 付文林
污染防治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信息公开是有效协同治理的基础。文章利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分阶段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污染监测信息公开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污染信息公开可显著降低地区空气污染浓度。第二,在政府内部压力和外部监督的双重作用下,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环境关注度,还激发了社会公众的环保监督积极性,推动企业投资规模和结构调整,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第三,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防治效应受到地方官员特征、地方财力的影响,在官员年龄越大和财政压力越小的地区,环境信息公开具有更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文章的研究意味着在完善环保法律和加强环保投资水平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强 范振鹏
2018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与排污费征收相比,环保税的征收层次及严谨性进一步提升,意味着环保收费制度更加完善。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重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以轻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对照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测量了上述制度改进的绿色创新效果。研究发现:环保收费制度的改进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京津冀地区;大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非国有企业;制度改进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促进作用强于绿色发明专利。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改进环保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献中 陈新 龙文滨
数字化环境监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旨在提升政府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而实现海量监测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本文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利用各省份陆续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事件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化环境监测的微观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政府环境执法和环保补贴的效率优化是实现环境监测效应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对于政府数字化水平较高、联网监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占比较高的省份、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市以及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环境监测效应更明显。此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提供数字化环境监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证据,拓展了环境监测效应及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对新时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数字化 环境监测 网络建设 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丹丹 上官鸣
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探讨其实施的微观经济后果,以“排污费改税”为研究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排污费改税政策的施行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该效应对实用新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对排污费改税政策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低,环境税征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排污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排污费改税的政策效果以及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绿色金融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中国存在环境移民吗?——来自空气质量指数测算改革的自然实验
美国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控制战略
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区域分异——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
产业政策能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基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如何影响绿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准自然实验
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的敏感度及区域分异——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