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819)
- 2022(9702)
- 2021(8915)
- 2020(7337)
- 2019(16741)
- 2018(16524)
- 2017(29872)
- 2016(17171)
- 2015(19911)
- 2014(20316)
- 2013(19243)
- 2012(18240)
- 2011(17046)
- 2010(17704)
- 2009(16384)
- 2008(16132)
- 2007(15191)
- 2006(14126)
- 2005(13276)
- 学科
- 济(80244)
- 经济(80152)
- 管理(46466)
- 业(36185)
- 企(29931)
- 企业(29931)
- 中国(26308)
- 制(24463)
- 地方(22047)
- 方法(22045)
- 教育(21938)
- 银(21362)
- 银行(21217)
- 行(19888)
- 数学(18930)
- 数学方法(18730)
- 农(17400)
- 财(16954)
- 学(16389)
- 业经(16294)
- 融(15436)
- 金融(15433)
- 体(14860)
- 度(13887)
- 制度(13884)
- 地方经济(13714)
- 理论(13701)
- 环境(11617)
- 发(11353)
- 农业(11340)
- 机构
- 大学(241602)
- 学院(237634)
- 济(101463)
- 经济(98961)
- 研究(89889)
- 管理(79619)
- 中国(69627)
- 理学(65052)
- 理学院(64190)
- 管理学(63150)
- 管理学院(62639)
- 京(53236)
- 财(51174)
- 科学(48033)
- 所(44227)
- 江(41877)
- 中心(40988)
- 范(40882)
- 师范(40666)
- 研究所(39070)
- 财经(38340)
- 教育(35336)
- 北京(35118)
- 经(34427)
- 师范大学(33094)
- 农(32880)
- 州(32787)
- 经济学(32732)
- 院(32204)
- 经济学院(28917)
- 基金
- 项目(140578)
- 研究(114833)
- 科学(112002)
- 基金(97659)
- 家(82244)
- 国家(81359)
- 社会(72263)
- 科学基金(69152)
- 社会科(68103)
- 社会科学(68091)
- 教育(60952)
- 省(55952)
- 基金项目(49592)
- 编号(48964)
- 划(48311)
- 成果(44166)
- 资助(39981)
- 自然(39483)
- 课题(39071)
- 自然科(38388)
- 自然科学(38377)
- 自然科学基金(37666)
- 重点(33614)
- 部(33569)
- 年(32633)
- 发(32603)
- 制(32020)
- 性(31092)
- 教育部(30163)
- 规划(29971)
- 期刊
- 济(129275)
- 经济(129275)
- 研究(93981)
- 中国(67199)
- 教育(61852)
- 财(40511)
- 融(37879)
- 金融(37879)
- 管理(32976)
- 农(31145)
- 学报(29268)
- 科学(28165)
- 技术(26723)
- 大学(24661)
- 学学(21239)
- 财经(21116)
- 经济研究(19839)
- 农业(18830)
- 经(18320)
- 职业(18045)
- 业经(17398)
- 问题(16144)
- 坛(14340)
- 论坛(14340)
- 贸(12417)
- 国际(12224)
- 技术教育(12001)
- 职业技术(12001)
- 职业技术教育(12001)
- 技术经济(11615)
共检索到415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倪秀芝 熊向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经济浪潮推动下的产物,是推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正式成立。呼包银榆经济区作为国家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区和增长极,在做好做大经济协作的同时,经济区职业教育合作是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建立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戊 田喆 张璞
从产业角度,分析了呼包银榆地区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情况,有利于加强经济区内的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并在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主动转型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2012年呼包银榆产业相关主成分得分及排名,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如下: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和榆林。结果表明,呼包银榆产业同构、结构不合理。目前GDP主要依靠重化工业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迫在眉睫。本文对此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林 徐君
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采用2000—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法、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法,在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分析了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关性较高,且二者和固体环境、大气环境相关性最大。2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第二、三产业与水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呈负协整关系;第一、三产业与大气环境呈负协整关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固体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存在负协整关系。3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动态效应。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小幅度污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大幅度污染,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次之,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生态环境 呼包银榆经济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高鹏 吕跃聪
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兴衰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础。从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社会开放、科教、环境5大方面建立了呼包银榆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包银榆经济区内10个地级城市做出定量分析,进一步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类,对城市竞争力排序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军 郭敏燕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重点发展经济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和空间布局特征与问题,指出经济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资源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严重冲突。提出以动力多元化、集中式城市化、城镇与产业协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适度开化、集聚布局、保护生态"的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策略。以强化空间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策管理、加强城市—工矿区空间集约利用规划机制,优化城市化空间组织,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发展历史‘‘呼包银榆经济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14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依托单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其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王欢
"呼包银榆"经济区是2010年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重点经济区之一,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整体能源安全水平,根据能源基地的建设现状指出其存在缺乏统一领导机构、缺乏整体性规划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政府合作机制、提高环境质量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越峰 岳忠春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愈发脆弱,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矛盾愈加尖锐,呼包银经济区的生态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构建的矿产资源开发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呼和浩特、包头的两大系统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影响作用,两者之间的发展水平接近协调发展;银川的两大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较低,处于失调发展。(2)区内两个系统间的发展不同步且水平较低,三个城市的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且发展不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仙
论述了把呼包银经济带纳入我国西部一级重点开发地区的理由和意义;探讨了未来该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分析了该地区在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该经济带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丽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出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这一政策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我省高等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河南高等教育 中原经济区建设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震
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规模、结构、布局和质量上的不适应。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弹性机制;进一步整合、转型现有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按照"米"字形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壮大职业教育办学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原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东显
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机遇,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实现人才结构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从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双师型师资培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国光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关系日益密切。促进鄱阳湖经济增长需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本文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应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以期对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凤鸣 张阳生 周杜辉 杜忠潮
省际边缘区是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基于县(区)尺度,选取衡量经济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ESDA-GIS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呼包鄂榆经济区的经济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数量上呈非均衡发展格局,趋于强者日趋极化,弱者日趋边缘化;②空间分布上呈现东—西递增,南—北递减的分异趋势;③全局Moran’s I指数得分为0.3215,表明区县经济发展有"趋同俱乐部"特征;④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4类空间关联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式等级特征,但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投入、经济效率、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4因子的空间集中程度差异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黄永斌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