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8)
2023(7279)
2022(5368)
2021(4559)
2020(3559)
2019(7977)
2018(7841)
2017(14623)
2016(8120)
2015(8968)
2014(9114)
2013(8586)
2012(7594)
2011(6851)
2010(6815)
2009(6141)
2008(6052)
2007(5235)
2006(4823)
2005(4444)
作者
(24681)
(20479)
(20419)
(19512)
(13072)
(9826)
(9335)
(8010)
(7935)
(7110)
(7046)
(7015)
(6610)
(6477)
(6445)
(6381)
(6071)
(5967)
(5965)
(5830)
(5076)
(5054)
(5042)
(4767)
(4659)
(4570)
(4521)
(4493)
(4161)
(4085)
学科
(36847)
经济(36806)
管理(19533)
(17857)
中国(14866)
(12835)
企业(12835)
方法(11206)
地方(10932)
(10616)
数学(9533)
业经(9424)
数学方法(9410)
(7946)
农业(7570)
(7526)
城市(7383)
环境(6268)
(6107)
(5990)
产业(5697)
发展(5627)
(5618)
城市经济(5580)
理论(5434)
信息(4739)
地方经济(4687)
(4612)
(4580)
(4571)
机构
大学(115633)
学院(115448)
(45926)
研究(45053)
经济(44777)
管理(40512)
理学(35009)
理学院(34434)
管理学(33671)
管理学院(33448)
中国(32425)
科学(29784)
(26351)
(23097)
(21603)
研究所(21336)
中心(19751)
(19418)
业大(18167)
(17734)
(17576)
师范(17564)
农业(17025)
(16994)
北京(16313)
财经(15605)
师范大学(14609)
经济学(14507)
(14273)
(13955)
基金
项目(82459)
科学(65916)
基金(60671)
研究(57046)
(54639)
国家(54249)
科学基金(46500)
社会(37776)
社会科(35825)
社会科学(35814)
基金项目(32645)
(32002)
自然(30496)
自然科(29796)
自然科学(29793)
自然科学基金(29220)
(27661)
教育(25213)
资助(22818)
编号(21952)
重点(19531)
(19080)
(17045)
成果(16601)
国家社会(16571)
(16478)
课题(16053)
科研(15763)
计划(15677)
创新(15609)
期刊
(52193)
经济(52193)
研究(34817)
中国(23670)
学报(19781)
(19697)
科学(19391)
管理(14594)
大学(14507)
学学(13733)
农业(13473)
(13422)
教育(12027)
技术(9389)
(8685)
金融(8685)
问题(8410)
经济研究(8397)
业经(8319)
资源(8162)
(7404)
城市(7313)
财经(6917)
(6750)
现代(6168)
(6155)
(5654)
科技(5395)
统计(5239)
业大(5045)
共检索到17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李建豹  赵秀清  
以县(旗、区)为研究单元,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采集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第一,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特点是县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年际变化整体基本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城市化水平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第二,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偏低,综合分值低于0的县(旗、区)占到六成以上;第三,呼包鄂市辖城区形成三个城市化中心,区内城市化水平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黄永斌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博文  白永平  吴常艳  
随着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接近"的概念有必要从"空间接近"内涵拓展到"时空接近"。可达性以时间距离表征地理事物的时空接近,较好地反映了其相互之间关联的强弱。基于从等时圈、加权时间和区位潜力等3个方面对可达性含义的完整理解,采用"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指数和空间变异函数3个模型,本文综合分析了呼包鄂榆经济区的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和区位潜力。结果表明:①快速交通网络使等时圈在欧氏空间上不再呈同心圆而表现出各向异性;当时间距离截取在合理范围时,邻接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健性。②呼包鄂准4市(旗)形成的"口"字型地带加权时间分值最大;区内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现象和6个"热点"区域。③呼包鄂3市形成的倒"L"字型地带区位潜力分值较大;区位潜力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北部和中南部空间变异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孙振华  
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2—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经验测度其空间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首先,2002—2011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低于当前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相类似,出现东部高于中部和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且各板块内部也存在特定的差异。其次,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着"M"型发展趋势,各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依存度整体呈现下降的状态。最后,从三大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东、中部地区呈现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瑞鹏  冯晓华  
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990~2007年新疆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发现新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主要表现为经济与土地城市化,而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对城市化的贡献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依次为市场推动力、外资辅助力、政府拉动力以及产业机构后续力,其中市场推动力与政府拉动力是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理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磊  
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城市化水平优势明显,拉高了全国城市化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音  姚丽丽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磊  赵娴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如何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选取14个指标,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及确定权重值,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和最终排名,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不顾一切追逐经济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唯一的途径,城市也可以通过定位于专业型城市,通过提升其他指标上得分以带动整体的上升空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跃文  蒋国洲  许夏冰童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衡量与比较已不再利用人口或土地等单一指标的方法,而是在复合指标下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和空间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2010年我国28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并运用Arcgis对各城市间的城市化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现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特别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及其周围辐射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城市。最后就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俊菲  陈雯  张蕾  
新世纪的城市化已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问题,经济结构和空间利用的变化也对城市化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复合而成综合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2007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对城市化格局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城市化水平高值集聚区。依据3个城市化分量发展水平的组合情况,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均衡发展型、较均衡发展型、不均衡发展型等3大类9个亚类,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揭示每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爽,姚士谋,章以本  
本文针对近期中国城市进程中存在的部分急功近利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土地、水资源、环境质量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国情,提出城市化应适度发展,目标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并根据中国目前所处工业化初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稳步发展的几点战略性和政策性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熊兴  巨少达  
呼包鄂榆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群,在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中国北部生态屏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于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未来城市群要进一步有效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和多层次城镇体系;着力推进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共同打造世界级的现代能化产业基地;切实弥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短板并提升城市群生态文明共建水平,有效保障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