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7)
2023(6072)
2022(5091)
2021(4797)
2020(4112)
2019(9248)
2018(8861)
2017(16965)
2016(9670)
2015(10508)
2014(10503)
2013(10430)
2012(9988)
2011(9246)
2010(9145)
2009(8275)
2008(8200)
2007(7447)
2006(6522)
2005(6041)
作者
(34168)
(28622)
(28442)
(26970)
(18441)
(14237)
(12800)
(11065)
(11011)
(10309)
(9982)
(9683)
(9673)
(9627)
(9407)
(8860)
(8778)
(8522)
(8459)
(8336)
(7561)
(7291)
(7267)
(6654)
(6566)
(6555)
(6330)
(6214)
(6106)
(5990)
学科
(37029)
经济(36986)
(23028)
管理(22526)
(18567)
企业(18567)
方法(16820)
(14829)
数学(14634)
数学方法(14417)
(10051)
中国(9213)
(9075)
地方(8849)
(8037)
业经(7029)
(6599)
贸易(6594)
(6424)
金融(6421)
(6399)
(6375)
财务(6368)
财务管理(6350)
(6209)
企业财务(6190)
农业(6176)
银行(6165)
(5904)
(5843)
机构
大学(144729)
学院(141984)
研究(60406)
(51808)
经济(50647)
科学(44562)
管理(44540)
中国(41889)
(40235)
理学(38582)
理学院(37903)
管理学(36734)
管理学院(36496)
(34918)
研究所(32599)
农业(32441)
(32349)
业大(30454)
中心(25191)
(23834)
(22349)
(22274)
(21565)
(20873)
农业大学(20638)
北京(20279)
科学院(19667)
财经(19177)
实验(19124)
(18459)
基金
项目(103759)
科学(78838)
基金(75542)
(72929)
国家(72465)
研究(62277)
科学基金(57884)
自然(42968)
自然科(41920)
自然科学(41891)
自然科学基金(41162)
(40328)
基金项目(39512)
社会(37526)
(36455)
社会科(35550)
社会科学(35537)
资助(32605)
教育(28212)
重点(25493)
计划(24807)
科技(23386)
(22443)
(22016)
科研(21239)
编号(20893)
(20815)
创新(19813)
专项(18920)
(18738)
期刊
(54702)
经济(54702)
学报(41162)
研究(39073)
(35566)
科学(32488)
大学(28575)
中国(28397)
学学(27735)
农业(23924)
(18014)
管理(17086)
(13225)
业大(12597)
(11749)
金融(11749)
教育(11534)
农业大学(10272)
林业(10084)
财经(10011)
(9885)
经济研究(9673)
技术(9017)
(8690)
科技(8338)
业经(7684)
自然(7455)
问题(7421)
中国农业(6988)
资源(6898)
共检索到209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红雨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赵媛媛  任悦  陈宇轩  郭米山  
【目的】揭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生境对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裸沙地、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樟子松天然林4种生境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TS高通量测序结合RDA分析,比较分析不同生境土壤真菌种群特征。【结果】呼伦贝尔沙区土壤共检测到真菌5门22纲73目28科257属。其中,裸沙地和草地土壤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中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优势属共31属,裸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优势属分别是被孢霉属和丝膜菌属,草地和天然林土壤中的优势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和Archaeorhizomyces、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真菌进化分支更为接近。草地土壤真菌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最高,分布最为均匀;裸沙地其次;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布也较为集中。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量,优势真菌属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分别是被孢霉属、Archaeorhizomyces、丝膜属的主导影响因子,全磷则是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的主导影响因子。【结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组成,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多类型草本植物使真菌种类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樟子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菌数量和种类,并使其分布更为集中。不同生境的不同植被可以改变土壤性质,而土壤水分、营养元素及孔隙结构等土壤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4种生境土壤优势真菌属的代谢过程和功能特征,因此4种不同生境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呈显著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栗忠飞  高吉喜  王亚萍  
为了解呼伦贝尔沙漠人工植被恢复进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效应,论文选取呼伦贝尔沙地人工和自然状态下植被恢复的2个系列、7种样地类型开展研究。结果显示:1)随植被恢复年份的增加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的演进,地上植被生物量、盖度显著增加;2)2个系列样地土壤有机C含量均随植被的发展而显著增加,土壤上层显著高于中、下层;3)土壤全N、全P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C基本一致的同向变化规律,土壤全K含量在各样地间、各土壤层间基本相当;4)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增加,但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人工植被恢复1~3 a内,土壤养分含量与流动沙丘基本相当,但当恢复到5 a以上后,地上植被的发展对土壤特性的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萍  哈斯  王帅  张素红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态呈顺风向的舌状,由坑口至原生草地,随积沙厚度顺风向减小,依次出现沙蓬、冰草和百里香3个植被带;平缓草地复合风蚀坑后缘形成具有滑落面的大型流动沙丘,在沙丘背风侧顺风向依次出现舌状裸沙带、舌状拂子茅带及两侧的冰草带;固定沙丘风蚀坑坑后积沙呈裸沙形式穿越沙丘原有的山刺玫和小叶锦鸡儿两个灌木带,并在裸沙带外围形成舌状拂子茅带。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区植被的分带性反映了草地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储  闫玉春  蔡育蓉  王旭  徐大伟  珠娜  张敬敏  辛晓平  陈金强  
[目的] 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的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妍  卢琦  王玉华  敖文明  乔殿学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草-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m-2;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 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 m距离内,在东、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建川  张浩  王宗礼  张英俊  
为了解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导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对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地区草地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Fe、Na、Ca、K、Mg、Mn、P、Zn、V、Cr、B、Ni、Cu、Co和Sn,其中Ca的变异性最强,K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Ca、K、Mg、P、Fe、Na、Sn、Mn、Cr、B、Zn、Ni、Cu、V和Co,其中Na的变异性最强,Ni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Co的含量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Mg、P、K、Mn和Cu的含量只能满足或部分满足家畜基本生长发育的需要,Na和Zn的含量无法满足家畜的需要,而植物中Fe的含量对家畜可能是过量的。放牧和割草利用对草地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放牧显著提高了植物中P、Fe、Na、V、Co、Mn、Cu、Zn和Cr的浓度(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崑  廖志冬  高中信  
The selection of dens of Vulpes corsac% was investigated at Xinbaerhu Youqi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notably influence on den habitats of %V. corsac% were human disturbance and water resource. The table of frequency and dentrogram indicated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张弓乔  王宏翔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红豆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基础数据,为红豆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豆树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表明,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红豆树幼龄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高且分布均匀;成熟林土壤真菌的数量和丰度最大;2)3个林龄的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真菌26个门,67个纲,101个目,127个科,145个属。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占真菌总量的74.2%~90.2%。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3个林龄土壤中前3位优势菌纲为:银耳纲、粪壳菌纲和散囊菌纲。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钾和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林龄间有一定差异,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随着林龄的增大真菌多样性增加,本研究结果为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崑  朱辉  马建章  高中信  
本文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 ,对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放牧家畜干扰、水源、人为干扰 ,其次是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食物丰盛度 ,风向也有一定影响。其采食生境选择的倾向性依次为 :放牧家畜干扰距离 >2 0 0 0m ,水源距离≤ 10 0 0m ,坡度 5~ 2 5° ,人为干扰距离 >10 0 0m ,坡位在中坡 ,植被类型是针茅或针茅 +羊草群落 ,食物丰盛度中等以上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静微   魏真真   代英   王毛   李伟   袁方柯   陈玉林   马玉兰   泽仁措   肖敏  
【目的】揭示若尔盖国家自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方法】以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的5种土壤(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褐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讨论土壤理化性质与菌群结构的关系。【结果】①在土壤细菌分类研究中,共鉴定出36个门,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②在不同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中,亚高山草甸土(YGS)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高,表明该土壤中细菌群落数量和多样性最高。③在不同土壤细菌β-多样性分析中,褐土(HT)、沼泽土(ZZT)、亚高山草甸土(YGS)以及风沙土(ST)相互高度重叠,表明该地区这4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而草甸土(CD)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④对不同生境的RDA冗余分析中,放线菌门与土壤pH呈正相关;变形菌门与土壤pH和全钾(TK)呈正相关;厚壁菌门与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含水量(MC)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若尔盖自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以及这些差异与环境因子的强相关性。该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同时也为土壤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玮   徐丽君   聂莹莹   吴欣珈   严翊丹   叶立明   柳新伟  
【背景】土壤有机碳(SOC)是草地生态系统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和草地土壤退化的背景下,草地碳循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草地SOC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和驱动因素的深入分析。然而,对草地SOC长期动态变化的估计和空间变异驱动因子分析目前主要基于遥感建模方法和模拟预测,而非直接测量。【目的】评估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时期SOC空间变异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变化特征。【方法】基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数据,在2022年重复了呼伦贝尔草原第二次土壤调查的31个样点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对这两个时期SOC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980—2022年,40年间呼伦贝尔草原SOC由17.25 g·kg~(-1)增加到17.62 g·kg~(-1),增加了0.37 g·kg~(-1)。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从1980年的22.1%增加到2022年的72.9%。相比之下,地形和利用强度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下降,分别从1980年的38.8%和39.2%下降到2022年的13.5%和13.5%。【结论】气候因子、地形和利用强度共同主导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在过去的40多年里,影响草地SOC变化的气候因子已由次要贡献因素演变为主要控制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德平  宋倩  刘忠宽  赵坤  刘玉玲  肖红  曹婧  戎郁萍  
草地土壤微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功能的关键要素,也是指示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围封、刈割、放牧和开垦4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土壤理化性状的研究,了解草地利用方式对草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全碳(TC)、全氮(TN)含量分别降低了41.45%和45.08%,电导率(EC)、速效磷(AP)分别增加了371.93%和139.40%;农田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受碳、氮限制。2)刈割草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及微生物群落PLFA量显著高于围封草地、放牧草地和农田。3)将4种利用方式综合分析可知,TC、TN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G~+菌、G~-菌及微生物群落PLFA量正相关,与AP、pH、EC负相关。因此,草地开垦为农田造成土壤碳、氮养分流失,进而降低微生物群落PLFA量;综合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考虑,不建议呼伦贝尔草地开垦为农田使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辉  李素艳  孙向阳  曲炳鹏  郑燚  周伟  杜田甜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试验,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的有机覆盖垫(NQ)、有机覆盖物(Y)、树皮(S)、木片(M)、鹅卵石(E)、陶粒(T)覆盖和无覆盖(CK)6种覆盖材料下的土壤真菌群落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6种覆盖材料中,树皮处理下的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的有机覆盖垫处理下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低。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中,真菌物种和优势物种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为最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70.84%~86.86%,远远大于次优势的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3.27%~12.78%)。在属水平上,有机覆盖垫、鹅卵石、陶粒、树皮以及无覆盖处理中g_unclassified_o_Hypocreales为最优势属,在木片覆盖处理中,最优势属为毛壳菌属,在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处理中g_unclassified_o_Eurotiales为最优势属。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真菌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毛壳菌属、g_norank_p_Mucoromycota、g_unclassified_f_Pyronemataceae、镰刀菌属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结论】覆盖措施能够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群落结构,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群落结构影响不同。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物种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设置的6种覆盖材料中,使用树皮作为覆盖物处理下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天鹏  郭旭  孙长云  陈经雕  朝木丽格  武婕  格日勒图  
【目的】阐明牛体表寄生草原革蜱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为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溯源调查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采集的191只蜱虫进行种型鉴定;以牛体表采集的寄生蜱为材料,应用布鲁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从蜱体内分离可疑细菌;将可疑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菌落的形态学观察,以及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镜检初步鉴定可疑细菌的种属;经PCR方法扩增布鲁氏菌的Bcsp31和Omp22基因序列,并应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运用AMOS-PCR、单项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染料抑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分离的可疑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该地区优势蜱种被鉴定为草原革蜱,并成功在其体内分离到4株可疑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柯氏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短杆菌,并通过PCR方法成功克隆出布鲁氏菌的Bcsp31和Omp22基因序列,经过基因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发现与布鲁氏菌参考序列相似度均在99.0%以上。应用MEGA 7.0软件成功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菌株序列与布鲁氏菌属的已知序列聚类在同一分支;运用AMOS-PCR和布鲁氏菌常规分型鉴定试验,确定4株分离菌均属于羊种布鲁氏菌。【结论】成功在呼伦贝尔地区牛体表采集的草原革蜱体内分离到4株羊种布鲁氏菌,表明草原革蜱作为吸血节肢动物,可能在不同宿主之间的布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为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孟元  韩国栋  金宝花  张国刚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个属的可培养真菌;2)模拟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均使可培养真菌的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3)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的群落组成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